牛年的春節就要來臨了。小區的物業早在十天前就在業主們的樓梯口掛上了節慶的大紅燈籠,放置了盆花,東、北兩個大門口掛上了成串的紅燈籠和彩燈,許多業主的門上也貼上了春聯和“福”字,整個小區已洋溢著過年的喜氣。街上,大型超市櫃前琳琅滿目,放滿了各種款式的大紅節慶粘貼掛件,過往行人有的置辦年貨,有的提著行李匆匆忙忙回家團圓,到處是一幅幅歡度春節的景象。節日味越來越濃了。
今年除夕夜,父母親、兩個兄弟攜弟媳及子女,姐姐攜姐夫外甥媳婦等16人來我家吃年夜飯,桌子擺了兩張。我們請大弟家的阿姨為我們掌勺,菜肴十分豐盛,有大竹節蝦、大黃魚、土雞、蠣黃等十八道,全家團圓喜氣洋洋,喝的是代表喜慶的紅酒,大家頻頻舉杯,一祝兩位老人健康長壽;二祝兄弟姐妹團結和睦,興旺發達;三祝下一代勤奮學習,不斷進取。
酒過三巡,話題轉到了各家一年來的大事喜事上。姐姐家主要有兩件喜事:外甥12月27日結婚,婚宴熱鬧賀喜親朋好友多;姐姐辦結退休手續,原本想在家賦閑休息,沒過幾月,醫院院長又返聘她去供應室上班,工作也是輕鬆的,這樣既多了點收入,更重要是精神上充實了,豈不可喜可賀。我家去年的大事喜事更多:女兒4月27日結婚,婚宴隆重熱鬧。9月3日嶽母過世,我得知病情後,風塵仆仆從新疆趕回來,見到了彌留之際的嶽母,老人家去世時麵容安詳,我們為她念經、守夜辦了喪事;農曆十二月十五,女兒早產,比預產期提前了38天,原來我們擔心4斤6兩的小生命會過於脆弱,在新生兒病房住了一周後,已健康成長,從此家裏又多了幾分歡樂。大弟家的女兒去年去了美國俄洲大學讀書,聖誕節回家度假,學習生活已經適應;大弟家用車已是第三代,新近買了大眾途銳越野車,顯得低調而新銳。小弟家買了德國原裝進口的歐寶車,侄女讀高中成績較好。父母親年事已高,但身體很好,四個子女都家境富足,生活美滿幸福,大家庭其樂融融。兩位老人聽著,看著,心裏美滋滋的,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圓滿幸福。
我們猜拳喝令,做各種遊戲,誰猜對了獎勵誰喝酒。酒是助興的,興致到了極點,話題也越來越多了。不知是誰提到了我們兒時過年的希冀:汁水年糕湯白片肉。是啊,那時我們姐弟都盼過年,盼望過年能穿上件新衣服,拿到幾元壓歲錢,暫別幾天瓜菜代的日子,飽餐一頓。說新衣無非就是母親把白布染成咖啡色再做成的衣服;說壓歲錢就是父親特意去信用社兌換的,都是嶄新的一角錢,父親一角一角地給我們,十次下來每人都得到了一元錢。我們蹦蹦跳跳,高興得很,還到玩伴前去炫耀。至於白片肉是父親買來的一刀豬的上頭肉,經開水汆熟後切成片,用醬油沾著吃。這汁水是有油氣的,用來作為年糕的湯料,鮮美有營養。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每個家庭得益於黨的富民政策,得益於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生活蒸蒸日上。穿不用愁,且講品牌、講時尚;家庭經濟殷實,孩子的壓歲錢是上千的;吃的頓頓如過年,更多的是講究營養搭配,防止富貴病。
吃完飯,整理好餐桌、廚房,我們就去河邊放煙火,大家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父親、姐夫照例抽著好煙,品著茗茶,姐和弟媳們吃水果嗑瓜子,不時評論中央電視台春晚六個主持人的風格和節目的藝術性,到精彩處大家捧腹大笑。春晚結束了,我們的家庭聚會也散了。聚會是短暫的,但兄弟姐妹的情誼是長久的,我們的生活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小品《不差錢》中的趙本山、小沈陽說出了我們全家的心裏話:我們天天不差錢!我們天天過大年!
(2009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