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長三角區域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演變分析——以杭州大都市區為例(4)(1 / 2)

“濱江環湖”:即在形態上以錢塘江、西湖為城市公建集聚發展的重要依托要素。

“三個圈層”:即三個都市圈層,包括核心圈——杭州核心區(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江幹區、濱江區),內圈層——下沙副城、江南副城和臨平副城,外圈層——六大組團的地域範圍。

“一主三副”:即一主——杭州核心區,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一級中心,是杭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信息中心和旅遊中心,對外承擔區域性高端服務職能的核心;城市公建發展強化以現代服務業為導向,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和樓宇(總部)經濟,改善區域商業商務辦公環境,提升商務管理、文化創意、會議展示、總部辦公、技術創新、遊憩休閑、生態人居等綜合服務功能。為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主中心,處於垂直分工的頂端,起到區域綜合管理與服務,統領各級副中心和組團中心的中樞作用。

三副——江南副城,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副中心,水平分工體係中的專業化中心,依托錢江世紀城,是主城人口和部分市級服務功能轉移的接納地,培育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主要空間,利用高新技術產業的環境,大力發展金融、商貿、科研、居住等現代服務業。是杭州城市公共建築中心體係的專業化副中心,城市遠景商務中心,起到江南區域的管理與服務職能,並配合主中心完善區域服務功能體係。

臨平副城,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副中心,水平分工體係中的專業化中心,依托現有餘杭經濟開發區和杭州錢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為其配套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同時,建設餘杭區域的綜合服務中心,強化城市級商業服務功能。是杭州城市公共建築中心體係的專業化副中心,起到餘杭區域的管理與服務職能,並配合主中心完善區域服務功能體係。

下沙副城,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副中心,水平分工體係中的專業化中心,依托現有杭州經濟開發區、高教園區,發展為其配套的科研創新、物流運輸、商貿展示等生產性服務業,完善下沙區域的綜合服務與高教功能。是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專業化副中心,起到下沙片區的管理與服務功能,並配合主中心完善區域服務功能體係。

“六大組團”:即塘棲組團,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三級中心,發展工業園區的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和休閑旅遊觀光服務產業,是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片區中心,承擔該組團的綜合服務職能。

良渚組團,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三級中心,依托良渚文化村發展文化休閑旅遊產業、創意產業,依托勾莊和瓶窯發展現代商貿、倉儲、物流等產業,是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片區中心,承擔該組團的綜合服務職能。

餘杭組團,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三級中心,依托倉前高教園和“和諧杭州示範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教事業,依托生態景觀長廊,發展休閑度假服務業,是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片區中心,承擔該組團的綜合服務職能。

義蓬組團,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三級中心,依托江東工業園區、臨江工業區,發展相配套的部分生產性服務業,是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片區中心,承擔該組團的綜合服務職能。

瓜瀝組團,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三級中心,依托輕紡城,發展相關商貿服務業,是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片區中心,承擔該組團的綜合服務職能。

臨浦組團,是都市區垂直分工體係的三級中心,依托濱江高新區,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完善相關配套服務功能,是杭州城市公建中心體係的片區中心,承擔該組團的綜合服務職能。

“網絡化都市公建體係”:即在杭州市區範圍內構建杭州核心區(主城)、副城、組團為三個等級的公共建築中心,以商業街、交通主幹道為公建發展軸線,以區域開發容量供需平衡、垂直與水平相結合的合理職能分工、等級有序有機聯係為動力,以提升杭州都市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環境與檔次為目標,多中心配合、多層次和諧、多職能互補、多軸線拓展的“網絡化都市公共建築空間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