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長三角區域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演變分析——以杭州大都市區為例(4)(2 / 2)

二、核心區層麵的空間布局戰略框架

從杭州城市公共建築空間分布現狀的研究來看,通過與國內外城市的公建空間模式演化階段進行對比,杭州公建的發展處於“城市中心區多核、多層集聚階段”與“城市多中心區、多層級的郊區分散階段”之間。隨著武林-湖濱-吳山這一單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交通設施超負荷、人口密度過高等一係列集聚不經濟負效應使得杭州中心區運行效率降低;同時,杭州的服務業發展又逐漸進入高級階段,呈現出一定的專業化趨勢,原有的單中心結構出現功能裂變,城市向著專業化多中心的形態演進,城市公共建築呈現出在城市中心多核集聚的特點;服務業企業也開始考慮辦公成本最小化,逐漸向郊區擴散,並形成服務業在城市郊區的部分集聚化,城市公建正向著“多中心網絡體係”結構邁進。本研究提出:在杭州核心區空間層麵上(地域範圍包括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江幹區、濱江區),以適應城市規模擴張,加強公建設施配套,改善辦公居住環境為目標,形成“兩主三次多層級中心,四主軸五次軸網絡狀”的多中心、多層級、多軸線的公建布局結構:

(一)兩主

武林-湖濱-吳山CBD,為杭州的一級綜合性中央商務區,地域範圍包括中河路以西、環城北路以南、河坊街以北、西湖以東,整合現狀武林中心、湖濱中心和吳山中心,依托延安路軸線進行布局優化,提升其商務辦公、高檔商業、金融服務、旅遊休閑等綜合性服務業的發展環境。

錢江世紀CBD,為杭州未來的一級綜合性中央商務區,地域範圍包括錢江新城與錢江世紀城,即西興大橋與錢江二橋之間兩岸臨江地區,主要承擔行政辦公、金融貿易、會議展示、文化娛樂服務等功能。

(二)三次

高新文教次中心,為杭州的二級專業化商務區,也是城西地區的綜合性服務中心,地域範圍主要包括文三路電子信息集聚區和翠苑文教區,主要承擔信息軟件、科學研發、商務及技術服務業等功能。

東站次中心,為杭州的二級專業化商務區,也是城東新城的綜合性服務中心,地域範圍主要包括火車東站與汽車東站區域,主要承擔商貿會展、金融商務、旅遊服務等功能。

濱江次中心,為杭州的二級專業化商務區,也是濱江新城的綜合性服務中心,地域範圍主要包括濱江區政府區塊,主要承擔行政辦公和與高新技術產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等功能。

(三)多層級中心

即核心區公建空間體係形成主中心(CBD)-次中心-地區中心-組團中心四個等級,形成功能互補、等級有序、全覆蓋服務的公建中心體係。

(四)四主軸

提升天目山路-環城北路-艮山路、延安路-湖墅路、西湖大道-清江路、秋濤路-石橋路四條線型公建集聚主軸,引導主城功能的向外延伸。

(五)五次軸

優化建國路-東新路、慶春路-鳳起路、文一路-德勝路、古墩路、江南大道五條線型公建集聚次軸,促進次中心功能的區域擴散。

(六)網絡狀

即以主軸線有機聯係一二級城市公建中心,以次軸線便捷聯係各級次中心與地區中心,形成多中心與多軸線的空間耦合形態,構成網絡狀城市公共中心空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