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粗獷食客“哼”了一聲,對劉邦說:“你可認識我們沛縣的蕭主吏?”

劉邦一聽是縣裏的官員,忙走到那位給他添座位的蕭主吏麵前,拱手說道“久仰大名,陽裏村劉邦有禮了!”

蕭主吏還禮:“早聽說鄉間有個劉邦,沒想到在這裏遇見。我叫蕭何,他們兩個是曹參、夏侯嬰。”夏侯嬰就是長相粗獷喝斥相麵老人的那個。

四人落座後,蕭何問劉邦:“剛才相麵老者說你是富貴相,他日可位居卿、大夫行列。今逢亂世,即使你有才幹,恐怕也是生不逢時哩!”

劉邦答道:“蕭主吏,如今天下大勢已經定了。四年前,秦王滅韓;二年前,滅趙;今年又舉兵攻魏,魏國危在旦夕。而楚國幾易都城,國已半破;燕國兵寡地小,無力抵抗;齊國早朽,聽馬嘶而噤若寒蟬,坐以待斃而已。秦國吞並六國統一華夏隻待時日。想那秦王平定六國後,國土何其廣大,西起臨洮、羌中,東至大海,北據陰山至遼東,南到江南。地廣人多,正是用人之時。我等若有才幹,正可施展,封侯拜相,誰說不能?”

蕭何等人聽完,不禁都對劉邦刮目相看心生敬佩。四人談得投機,約定以摯友相待。當時的蕭何任沛縣主吏,官職相似於現在的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曹參和夏侯嬰任沛縣獄吏,相似於現在的縣公安係統負責人。他們在沛縣的官職不大,但有些實權。

與劉邦道別後,蕭何等三人回縣城。路上,蕭何對曹參、夏侯嬰說:“我觀察劉邦這人表麵看似不務正業,實際誌向高遠且胸有謀略,並非浪蕩凡人,以後我等對他應多親多近!”曹參、夏侯嬰點頭同意。這是公元前226年的事。

半年後,經蕭何舉薦,劉邦當上了泗水亭長。亭長的官職類似於現在縣裏派駐鄉鎮的派出所所長。

亭長官職雖說不大,管管鄉村中偷雞摸狗的事,卻有了和縣裏官吏打交道的機會。通過蕭何、曹參引見,劉邦又結識了縣裏的大小官吏酈商、周勃、任敖、薛歐等多人。沛縣官吏們不管是公事私事一到了泗水亭,劉邦必定請他們喝酒,官吏們對劉邦的印象極好。

又一天,蕭何忽然來泗水亭找到劉邦,告訴他說:縣城裏來了一位姓呂的貴客,人都稱他呂公,是縣令的好友,縣裏的官吏都爭相帶禮品前去祝賀。

秦末的隨禮風非常厲害,縣令的朋友擺個迎客宴也得隨禮,而且禮金不能輕了,否則縣令會認為不給他麵子,當然隨了厚禮自然是和縣令走近了關係。

劉邦對蕭何說:“貴客光臨,應該重賀,我準備一下即刻前往!”

第二天,劉邦進了縣城,問好呂公的住處,昂首挺胸地進了大門。此時,呂公正在廳堂上正襟危坐,蕭何在廳下替他收賀禮。蕭何一見劉邦的架勢,想讓他有所收斂,說道:“賀禮不滿千錢,須坐院中!”一千錢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記載漢武帝前期的物價,一頭壯年的牛約值一千二百錢,即要交納賣掉一頭牛的賀禮錢才能成為呂公的室內賓客。

劉邦知道蕭何在取笑他裝腔作勢,嗬嗬一樂,大聲報道:“沛縣泗水亭長劉邦,賀禮一萬錢!”一萬錢相當於沛縣縣令三年的收入,十頭耕牛的價錢。當蕭何愣神之際,麵目慈祥的呂公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劉邦是來客當中喊的賀禮最多的一位。呂公拉他上坐。

呂公端詳劉邦,見他長相不凡,不由地高看一眼,甚為親近。蕭何了解劉邦底細,知道他喊的是空頭支票,擔心呂公事後惱怒,趕緊走到呂公近前悄聲說:“此人喜歡說大話,一萬錢恐怕不是真的。”

呂公好似沒有聽見蕭何的話,對劉邦依舊尊重。

過了一會兒,酒宴擺好,幾十位客人落座,呂公專門請劉邦坐了首席。客人們見了都很詫異,比劉邦資格老的有的是,比他官大的更多,難道就因為他咋呼的禮金多一些就坐首席了嗎?這老呂頭未免太貪財了吧。

劉邦也不謙讓,一屁股坐上首席,對答呂公話語周全,毫不拘束,和眾人舉杯痛飲,談笑風生,引得酒宴上氣氛歡快熱烈。宴席散畢,客人們告辭散去,呂公亦不挽留,唯獨暗示劉邦留下。

客人走盡,呂公回屋對劉邦說:“我從小就酷愛給人相麵,對相術鑽研了大半輩子,頗有些心得,這世上相貌奇偉的人也見過不少,但沒有一個能超過你,你是封王封侯的相貌啊!”

劉邦聽後暗喜,嘴上卻說:“劉邦知道前輩厚愛,可我實在沒有那個福氣。”

呂公不再說話,隻是微笑。他又一次拉著劉邦說:“敢問有妻室否?”

劉邦眼睛一亮,忙回答說:“尚未娶妻。”

呂公說:“老夫有小女,願許君為妻,請勿拒絕。”

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當亭長時已經三十一歲,卻仍然打光棍。農村和郡城不一樣,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在一個村裏出名了,十裏八鄉都能知道:村裏娶進來的各個地方的媳婦回娘家,嫁出去到另外各村的閨女在婆家,閑時誰不扯個話題,哪個好哪個壞傳到方圓五十裏內很容易。鄉裏鄉親都知道了劉邦是個吃喝遊蕩爺,沒有誰願意把閨女嫁給他,也沒有哪個媒婆願意給他這麼個人跑腿白白受累。劉邦對娶媳婦如饑似渴,做夢都想啊,但苦於名聲在外,三十歲冒頭了仍然娶不到媳婦。當下聽呂公要把女兒許配給他,隻覺得喜從天降,哪能不急切答應?

呂公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名雉,今年十八歲,我把她許配給你!”

呂公想嫁女給劉邦一事遭到了呂雉的母親的強烈反對。

呂母對老頭子說:“你平時總說咱們女兒是個貴人相,肯定能許個富貴人家,沛縣縣令對你那麼好,他來給他兒子求親你都不答應,為什麼非要把閨女嫁給一個名聲不佳的小小亭長呢?”

呂公是一家之主,豈能讓老婆子指責,他對呂母大聲喝斥:“豈非你所知也?縣令的兒子尖嘴猴腮,非富貴命,哪能與劉邦相比!”呂公心想,劉邦高額大耳隆準龍顏,大貴相貌,是你婦道人家能看出來的嗎?

誰知呂母來了強勁,高低不依:“劉邦官小業微,且年齡已過三十,咱們女兒才剛滿二九,相差半數,實在難說般配!”

呂母反駁得有理,這樁婚事太不門當戶對了。論年齡,劉邦是已過三十的半老男人,呂雉是年方十八的妙齡女郎;論家庭,劉邦家是剛夠吃穿的普通農戶,呂雉是家底殷實的富戶小姐;論口碑,劉邦是名聞鄉裏的浪蕩爺,呂雉是規矩清白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