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像尊重大人一樣
尊重孩子
1.那條門縫不見了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尊重他的秘密,那麼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就不得不陪孩子玩一個遊戲——貓捉老鼠。
辰辰三歲之前,晚上睡覺必須有人陪他。過了三周歲生日後,我便琢磨著讓他“自立門戶”了。老公有些不忍,認為孩子還太小,怕他晚上踢被子,更怕孩子醒了害怕。我舉了無數孩子早些獨立的好處,老公才勉強同意了,答應和我一起做辰辰的思想工作。
考慮到孩子需要一個接受過程,我便在吃飯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告訴他:“過完年後,辰辰要學著自己睡。”
辰辰瞪著滴溜溜的黑眼珠,天真地問我為什麼。
我跟他解釋:“媽媽沒有跟外婆睡,爸爸也沒有跟奶奶睡,辰辰長大了就要自己睡。你看周圍的孩子,長大了都要離開爸爸媽媽的,辰辰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然後又給他舉了很多例子,告訴他樂樂妹妹已經和爸爸媽媽分開睡了。
辰辰一聽樂樂妹妹已經自己睡了,便很爽快地答應了。
轉眼到了正月初一,我們按照約定給他布置了他的新房。辰辰似乎有點反悔了,告訴我他怕黑。於是我答應在他房間留個不夜燈,保證他醒來不會一片漆黑。辰辰又問我晚上怪獸會不會來找他。我告訴他這個世界上沒有怪獸,那是虛構出來的。他似信非信地看著我。他爸爸在他床頭放了一把衝鋒槍給他壯膽。
一切布置好後,夜幕降臨了,辰辰待在我們房間裏遲遲不肯離去。我想帶他去他的房間,起初他是拖延,後來幹脆變卦了,怎麼都不肯自己去睡。我好說歹說,他都置若罔聞,最後他惱了,幹脆扯起嗓子大哭起來。
老公本來就覺得孩子還小,一見辰辰哭成這樣,心軟了,最後由他陪著孩子去睡。
估計我堅決要他自己睡,讓辰辰對我有了意見,認為我不疼他,那幾天,他就天天跟著老公。
這樣過了一個星期,我讓老公告訴辰辰,今天是最後一晚陪他睡,從明天開始他必須自己睡。
吃飯的時候,老公把這個意思表達了。辰辰不高興了,非常嚴肅地說:“爸爸,你和媽媽這麼大了還要一起睡,我這麼小,為什麼讓我一個人睡?”
老公流露出讚賞的目光,在我耳邊說:“辰辰說得有道理,這孩子挺會思考問題的。”
辰辰的問題確實給我出了難題,我無法跟他解釋為什麼爸爸媽媽這麼大了還要睡在一起,最後隻能跟他說:“爸爸媽媽相愛,所以必須要睡在一起,你看周圍小朋友的爸媽都是睡在一起的。”
辰辰又說:“那你們經常說愛我,我也愛你們,為什麼我不可以和你們一起睡?”
我有點招架不住了,隻好跟他說:“這兩種愛是不一樣的,等辰辰長大了,會遇到你喜歡的女孩,等你們結婚了,就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一起睡了。”
辰辰立刻說:“那我以後要跟樂樂妹妹結婚,我要跟她一起睡。”
我告訴他:“好,如果辰辰長大後還是最喜歡樂樂妹妹,樂樂妹妹也喜歡辰辰的話,就沒問題。但是現在你必須自己睡,樂樂妹妹喜歡勇敢獨立的男孩子。”
辰辰終於答應自己睡了,並且要我們答應,不準把他的房門關死,我們的房門也不能上鎖。我答應了。
起初的一個月裏,辰辰經常半夜跑回我們床上,但有時候白天玩得累了,晚上就一覺睡到早晨了。每當他獨自睡的第二天早上,我和老公都會誇他是個勇敢的孩子。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後,辰辰漸漸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睡。後來,老公偶爾問他想不想跟爸爸媽媽睡時,辰辰反而說他已經長大了,不能再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了。
有一次,他從幼兒園回來說班裏好多小朋友都是跟爸爸媽媽睡的,隻有他一個人自己睡,老師表揚他很勇敢,同學們都很崇拜他。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初生嬰兒其實具備很多技能,是大人覺得孩子太幼小、太脆弱了,嚴密地把孩子照顧、保護起來,所以孩子天生的獨立自理能力慢慢被人為地削弱了。
辰辰自從自己一個人睡後,一直保留著一個習慣:晚上睡覺之前必須留個門縫!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他五歲。有一天,老公夜裏過去看他,回來跟我說:“這孩子今天居然把門給關上了。”
我沒太當一回事,漫不經心地說:“可能不小心吧!”
第二天夜裏,我去看他,驚訝地發現那條門縫真的不見了。我擰擰門把鎖,居然上鎖了。我有些失落地回到自己房間。
後來,我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問他為何要把門鎖起來。
辰辰認真地說:“我本來隻想把門關上的,可是我發現你們晚上還是會過來,所以我才把門鎖了。”
辰辰的意思很明白,他不希望我們晚上再去“打擾”他。我沒有繼續盤根問底,也許是我和老公打擾到他晚上睡覺了吧!後來我跟他約定:除非你允許,否則爸爸媽媽晚上不會再過去看你,但是不能把門給鎖了。辰辰想了想,答應了。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我並沒太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讓我推薦一下孩子的興趣讀物,我打算去辰辰房間找找這些讀物。當時辰辰正在客廳玩遊戲,沒等我推開他的房門,他立刻從地上爬起來奔到我麵前,把我往外拉:“媽媽,你不準進去。”
我蹲下問他是不是對媽媽有意見。他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不是的,有些東西我不想讓你看見。”
我壓抑住好奇心,溫和地問他:“是不是你覺得是不好的事情,所以不想讓媽媽知道?”
辰辰還是搖頭,卻不肯說原因:“不是的,這是我的秘密。”
“那辰辰是不是準備一輩子都不讓媽媽進你的房間了呢?”
估計他覺得這樣不好,想了想說:“那你先在外麵等一會兒,等我把秘密藏好,你再進來。”
過了一會兒,辰辰在裏麵喊我進去,我匆匆找了幾本書就出來了,心裏卻一直在想五歲的孩子到底有什麼秘密不能讓父母知道的呢?
第二天,他上學之前一直叮囑我和老公不準看他的抽屜,我想了想找了個有鎖的盒子給他,示意他把秘密藏在盒子裏,這樣爸爸媽媽就不能看了。辰辰很開心地照做後,安心地上學去了。
老公送他回來後,滿臉好奇地看著那個盒子,叫我拿鑰匙看看裏麵到底藏了什麼。我兩手一攤,告訴他,我也害怕自己壓抑不住好奇心,根本沒有其他鑰匙。
可孩子做事畢竟不如大人謹慎,我看見他房間的紙簍裏有很多五顏六色的彩色紙。我大概可以猜出他的盒子裏藏了什麼秘密了。果然,兩天後我去叫辰辰起床,看見他床頭放著幾朵花。為了尊重他的秘密,我悄悄地退出房間,回到客廳喊他起床。
我把這個發現告訴了老公,老公這幾天也很好奇,一直猜測辰辰的秘密到底是什麼。現在謎底解開,老公覺得自己猜到答案了:“他那麼介意讓你看見,肯定是送給你的,如果是送給老師的,他應該會征求你的建議。”
我想大概也是如此吧。可是幾天後,他把盒子還給了我,裏麵什麼東西都沒有。那一刻,我很想問問他到底把花送給誰了。但最終我還是忍住了好奇,心想也許他送給老師了吧!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直到有一天,辰辰很生氣地跟我說:“媽媽,電視劇都是騙人的。”我問他怎麼了,他猶豫了一會兒,沒有回答我的問題,隻是繼續問我:“如果爸爸送你玫瑰花,你會接受嗎?會開心嗎?”
我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案。辰辰更糾結了,低頭玩著自己的手指頭,過了一會兒又問我:“那如果有人送你玫瑰,你卻不要,這說明什麼啊?”
我本想說這就說明不喜歡送花的那個人,可是突然想到前段時間不知去向的紙玫瑰,我想這兩者應該存在著某種聯係。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轉而問他:“辰辰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了?說出來媽媽幫你分析分析。”
辰辰猶豫了很久,幾次欲言又止,最後長長地歎了口氣。我一驚,這麼小的孩子,怎麼這麼心事重重的。
好在當天晚上,辰辰就忍不住告訴了我事情的真相,原來他在某個電視劇裏看到大人都拿玫瑰送給喜歡的人,對方就會很開心。所以他就送了紙玫瑰給樂樂妹妹,可是樂樂妹妹卻並不喜歡紙玫瑰,很快就丟棄了,這使他覺得很難受,認為樂樂妹妹討厭他。
我沒有告訴他送玫瑰不適合他這個年紀的小男孩去做,而是告訴他每個年紀做的事情都不一樣,樂樂妹妹年紀還小,並不能理解玫瑰的意義,她丟棄玫瑰和是否討厭送的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見他似信非信的樣子就問他:“樂樂妹妹最喜歡什麼?”
辰辰想了想說:“她最喜歡吃蛋撻。”
第二天,我買了一盒蛋撻給辰辰,讓他送給樂樂妹妹。晚上辰辰很開心地跟我說:“媽媽,樂樂妹妹很高興,她還把自己的彩色糖送給了我。”
我說:“你看,樂樂妹妹沒有討厭你是不是?”
那天晚上,我跟辰辰聊了很久,和他談了如果要令對方開心,就要送對方喜歡的東西,並趁機告訴他如何做一個真正受歡迎的人。辰辰聽得非常開心,之前的憂鬱一掃而光。最後他向我提了一個要求:“媽媽,這是我們的秘密,你別告訴任何人好不好?”我跟他拉勾勾:“媽媽答應你,但是辰辰自己也要記得不能到處亂說,以免冤枉媽媽哦。”
從那以後,辰辰再有什麼事都不會瞞著我,甚至會在做之前先問問我的意見。有時候我也故意告訴他一些關於自己的無傷大雅的小秘密,比如媽媽以前在很多人麵前摔了一跤,這件事爸爸不知道,辰辰一定要替媽媽保密。
辰辰見我會跟他交換秘密,更加願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訴我,並且嚴格替我保守秘密。有時候老公故意去問他,他會一本正經地說:“這是媽媽的秘密,我不能說。”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秘密在大人眼裏都很幼稚,甚至可笑。可是如果直接把這種意思傳達給孩子,比如說:“你這麼點大的孩子,能有什麼秘密啊?”或者說:“嗬,你那叫什麼秘密啊,我還不願意聽呢!”孩子就會覺得大人輕視他,從而不願意和大人交流了。又或者一聽到孩子有秘密,就一定要把孩子的秘密挖掘出來,這樣做會讓他產生一種被侵犯的感覺,等於在他心裏埋下了和大人敵對的種子。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願意和他平等溝通,他才會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無論他的秘密多麼奇怪或者多麼不值一提,都不可以打擊孩子。隻有當他被肯定和鼓勵時,他才會願意和大人分享。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尊重他的秘密,那麼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就不得不陪孩子玩一個遊戲——貓捉老鼠。那時候埋藏在他心裏的秘密,絕對不是小時候讓你聽完莞爾一笑的秘密了。如果你不希望在他長大後做最後一個知道他秘密的人,那麼先成為他的朋友吧!
我們經常覺得大人需要隱私和空間,卻很少注意到孩子也有這方麵的需求。其實在這方麵,孩子跟大人一樣,他也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秘密。如果父母從小就不尊重孩子的秘密和空間,孩子長大後往往也缺少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的意識。
家長認為孩子有秘密不利於管理,這就是家長愛控製和壓製孩子的最根本原因。如果孩子認為秘密和自由對成長是有害的,那麼以後他也會這麼對待自己的孩子,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沒有秘密的孩子長不大,秘密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品。我們都知道,走向獨立是現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擁有自己的秘密並能自己處理是走向獨立的前提。對於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秘密的“透明人”是永遠長不大的。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到幾點: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
這是有一定難度的,而要做到這些,主要依靠家長自律。如果信不過自己,可以先給自己設置一些“困難”,比如讓孩子給抽屜上鎖,自己不留“備份鑰匙”;有條件的話給孩子的房間單獨裝電話(不是分機);等等。
我曾經聽一個媽媽憂心忡忡地說:要是尊重孩子的秘密,萬一他的秘密對他是有害的怎麼辦?
這確實是我們擔心的。其實對於很多父母而言,並不是多想去刺探孩子的秘密,隻是擔心很多時候自己什麼都不知道,萬一孩子學壞了怎麼辦?在這個念頭的驅使下,家長對孩子的秘密視如大敵,認為瞞著大人的事絕對沒有好事。
可是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家長時時刺探著孩子的秘密,可是孩子做了壞事,家長往往還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非要去幹涉孩子的隱私,隻會讓孩子在跟父母“捉迷藏”的過程中,越來越懂得如何逃過父母的火眼金睛,父母會發現孩子的秘密越來越不好捕捉了。
隻有尊重孩子的這種權利,孩子才會願意和大人分享。如果家長真的擔心孩子有什麼不好的秘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多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一味去挖掘孩子的隱私。
2.你泄露過孩子的隱私嗎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好麵子,父母認為完全是莞爾一笑的事情,孩子卻看得比天都大,甚至認為是不可觸碰的隱私。
我經常去學校接辰辰,偶爾去得早了,總要等一會兒,時間久了,和有些孩子的媽媽自然而然地認識了。空等無聊,相互之間就會閑聊打發時間。媽媽之間最容易溝通和引起共鳴的話題便是孩子,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
那天路況比較順利,我到得有些早了,比我更早的還有幾位媽媽。其中一位媽媽比較開朗,主動挑起了話題。她眉飛色舞地講起自己的孩子,說她的女兒有缺點也有優點,雖然聰明可愛,但到現在還要叼個奶嘴才肯睡覺。我們都莞爾一笑,孩子各有特色,偶爾他們的有趣表現不正帶給我們無限歡樂嗎?
我隨口說道:“都一樣的,我們家孩子有時候還用奶瓶喝水呢。”
幾位媽媽聽後微微一笑,連說這沒什麼。
“媽媽!”我回頭一看,不知道什麼時候辰辰已經出來了,一臉不高興地看著我。我笑著向那幾位媽媽告辭,拉起辰辰打算回家,辰辰卻甩開了我的手,我驚訝地看著他:“辰辰,你怎麼了?是不是在學校裏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
辰辰悶悶地看著我,沒有說話。孩子很少這樣,我不由得重視起來:“辰辰,告訴媽媽,為什麼不開心了?”
辰辰小聲說了一句,我沒有聽清楚,追問一句,他氣哼哼地說:“因為你!”
我仔細回憶了一番,沒想出什麼來,隻好問他:“媽媽怎麼惹你不高興了?”
辰辰撅著嘴說:“你幹嗎跟人家說我現在還用奶瓶喝水呀?”
“可你確實還用奶瓶喝水的嘛!”
辰辰更加不高興了,黑著臉說:“那你也不用到處跟人說,人家會覺得我已經這麼大了還沒斷奶,如果在班裏傳開,我多丟臉啊!媽媽,你這樣做我很不高興。”
在我愣神的時候,辰辰又跟我說了一件事,他說:“上次你跟王阿姨(樂樂的媽媽)的聊天,我也很不高興,以後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
我仔細地回憶了那次聊天。
那次樂樂和她媽媽一起過來玩,我們見兩個小孩子相親相愛的樣子很溫馨,樂樂的媽媽就說:“這大概就是青梅竹馬吧,上次樂樂還說長大要嫁給辰辰呢。這才多大點的孩子啊,她知道什麼是嫁嗎?”
我隨意接口道:“就是啊,我們辰辰有時候連屁股都還擦不幹淨呢,但是這種孩提時代的感情最為珍貴,等他們長大後回憶起來會很開心的。”
辰辰見我在回憶,把他壓抑的不滿說了出來:“你幹嗎要跟王阿姨說我擦不幹淨屁股啊?我隻有一兩次沒擦幹淨而已。你這樣說她們會覺得我很笨,樂樂妹妹以後就不會喜歡我,再也不跟我玩了。”
難怪那次辰辰回家後有點不開心,我還以為小孩之間鬧了什麼矛盾,想著應該由他們自己解決,所以也沒過問,想不到他不開心的原因竟是聽到了我的話。而孩子不想再次提到自己的糗事,隻好把這種不滿壓在心中。
我意識到我無心的行為已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讓他覺得在人前丟了臉。我趕緊向辰辰道歉,並保證以後再也不這樣做了。
辰辰沒有馬上原諒我,而是跟我談起了條件:“以後我的事情你不能隨便跟別人說。”
我點頭答應。
辰辰繼續說:“媽媽,我知道你喜歡寫日記,尤其是關於我的日記,可是你隻能自己寫自己看,不能放在你的簽名上,也不能發到微博上,尤其是我的糗事。”
我垮著臉說:“好吧,媽媽答應你。”
辰辰見我這麼爽快地答應了他,想了想又說:“我知道你喜歡寫作,如果你要發表,要先征求我的意見,給我看過,我說可以才可以,好不好?”
我沒有因為辰辰的諸多要求而不高興,反而很欣慰。一年級的孩子明確提出要保護自己的隱私和空間,說明我們平時對他的教育沒有白費。
給孩子留一點自己的隱私和空間,是和孩子平等交流的第一步,更是必須的。
反思我們很多做家長的,經常在育兒場所暢所欲言,將孩子的糗事到處說。分享自己當時的心情,這種做法本無可厚非,有哪個做母親的不是將孩子天天掛在嘴上呢?可是這麼做的時候最好注意幾點:
第一,當著孩子的麵時,要多說他值得鼓勵的事跡,切忌把他認為不好的事情說出來,因為這樣做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還容易和孩子產生隔閡。別小看這種隔閡,年幼時的陰影有時候甚至會對孩子產生終身的影響。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第二,很多媽媽可能擔心僅說孩子的優點是不是太自戀了,也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滿、驕傲的性格,所以會說一些孩子不好的表現。可如果孩子真有什麼缺點,最好隻當著他一個人的麵說,這樣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也不會產生抵觸心理。
第三,不把別的孩子的糗事告訴自己的孩子。孩子其實都很聰明,你把其他孩子的糗事告訴他,他會想:媽媽有沒有把我的糗事告訴別人呀?而事實上把其他孩子的糗事告訴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甚至會讓孩子養成取笑、嘲諷別人的惡習。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好麵子,父母認為完全是莞爾一笑的事情,孩子卻看得比天都大,甚至認為是不可觸碰的隱私。
3.小心孩子的“糖衣炮彈”
麵對孩子的誇獎,最好的做法是真誠地向他道謝,至於額外的獎勵,建議最好不要有,否則會助長孩子以哄家長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行為。
前不久,一個朋友跟我開玩笑說,現在的孩子一個比一個精,比大人還大人,絕對是不折不扣的馬屁精。
對於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辰辰一歲半的時候,我給他奶奶買了一件紅色的衣服,他奶奶很開心地穿上,在鏡子前左看右看,又喜歡又有些擔憂地問我:“平時你都很少穿得這麼豔,我年紀這麼大了,穿這麼紅,你覺得合適嗎?”
說實話,辰辰奶奶保養得當,本就顯年輕。並且我認為老人家穿得豔一點,心情會比較開朗,心態也會更好。不等我說什麼,辰辰在旁邊奶聲奶氣地說:“奶奶,你穿媽媽買的這件衣服真漂亮。”
奶奶愣了一愣,然後莫名驚喜地看著辰辰,不敢相信地問:“辰辰,你剛才說什麼?”
辰辰清晰地說:“我說奶奶穿這件衣服很漂亮。”
這下奶奶相信了,欣喜地抱起辰辰,嘴裏連連說:“別人說的話也許奶奶不信,可是我們家辰辰是小孩子,小孩子是不會說假話的。”
本來奶奶還有點猶豫,就因為辰辰一句話,這件衣服立刻就成了她的心頭愛,可以說辰辰說一句抵得上我說一百句。奶奶覺得我誇好看,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是辰辰說的話絕對是真的,因為這麼小的孩子,根本還沒有說假話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