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分寸,決定孩子一生5(3 / 3)

於是,辰辰和那個孩子交換了玩具。那位媽媽帶著孩子到另一邊玩飛機去了,辰辰也跑到遠處放風箏去了。其他幾個家長正巧見到了這一幕,有的比較直率,直接對我說:“這樣交換,你們不是太吃虧了嗎?你怎麼都不說說孩子,小心他長大了拿鑽石跟人換石頭。”

這樣的交換,辰辰不隻做過一次。我發現,每次如果辰辰以值錢的玩具去換廉價的玩具,總是很順利,但是以廉價的玩具去換值錢的玩具,經常會碰壁,倒不是在孩子那裏碰壁,而是經常被大人阻止。

有一次,辰辰在小區裏玩他的拚圖玩具,旁邊一個小孩很喜歡,提出用自己的小汽車跟他換,辰辰答應了,孩子興高采烈地回家去拿小汽車,可是小汽車沒拿來,他媽媽卻跟了過來,看了一眼拚圖對自己的孩子說:“這種拚圖很便宜的,你傻不傻啊,要拿小汽車去換?”

孩子不依,非得要換,他媽媽生氣了,罵道:“人家知道拿拚圖換汽車,你怎麼那麼笨啊!你就不能拿汽車去換一架飛機?”

我試圖跟這位媽媽解釋,孩子之間相互交換玩具,大人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這位媽媽很不高興地看了我一眼,言語中表達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傻,否則長大後容易吃大虧的意思。

不知道辰辰是想要維護我,還是看見他的小朋友在哭不忍心,他走過去把自己的拚圖遞給他:“這個送給你吧!”

孩子破涕為笑,高高興興地拿著拚圖走了。他媽媽邊走邊對他說:“你看,不用小汽車就可以拿到的東西,你幹嗎要把自己的小汽車給人,多吃虧啊!”

是啊,如果以大人的價值觀來判斷,交換的基礎就是不能讓自己吃虧,不然還換什麼啊?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在他幼小的心靈裏,哪有價值衡量這一說,他隻有一個判斷標準:我更喜歡哪個玩具!在他眼裏,根本沒有貴賤之分,因為他還不具備大人的比較意識。

其實,孩子的世界真的要比大人簡單得多,他總是以自己是否喜歡為第一標準,不會去考慮這個玩具是花多少錢買來的。在辰辰很小的時候,他拿了我的手鏈玩,我怕他往嘴裏塞,就用一個比較大的球跟他交換,他的注意力立刻就被球吸引了,因為在他看來,球比手鏈大多了。

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吃虧,在孩子的事情上處處講究爭先。比如放學時去接孩子,總會問問孩子一天的情況:今天你是不是第一個發言的人啊?你們老師是不是最喜歡你啊?小朋友對你怎麼樣啊?有沒有誰欺負你呢?一旦孩子在學校裏真的和小朋友有些小摩擦,他們就坐不住了。孩子吃了這樣的大虧,居然被人打了?這還怎麼得了啊!他們會第一時間拉著孩子去找對方家長討個說法,隻想著不能讓孩子吃虧,完全不考慮這樣做給老師和孩子什麼樣的印象。

也許,家長終於替自己的孩子討回公道了,但是這樣的做法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與品格,讓孩子養成懦弱或者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性格。一旦養成這樣的性格,孩子怎麼跟人交往呢?

有一次,我聽一位當老師的同學講了這樣一件事。她教的是小學,但是讓她苦惱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學校裏按照學生的身高排座位,可是有的家長不滿意,認為自己的孩子吃虧了,於是想方設法來找老師,有的說孩子視力不好,有的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定得坐前麵一點才行,但前麵的位置畢竟有限,她總是擺不平這些家長。

尤其有一位家長,一定要自己的女兒坐在第二排中間的位置,可是他女兒個子比較高,會擋住後麵孩子的視線,她就跟這位家長商量,要照顧一下其他孩子。這位家長說了一番話:“小時候,父母經常教育我吃虧是福,不肯吃虧的人早晚要吃大虧。上學了,老師也說吃虧是福。後來上班了,領導經常說吃虧是福。但是這麼多年以來,我都沒覺得吃虧帶來過什麼福氣,所以我認為吃了虧還不吭聲的,那是蠢蛋,這麼好欺負,還不天天被人欺負啊!”

所以,他鼓勵自己的孩子:絕對不能吃虧!可是沒過多久,他發現孩子變得脾氣暴躁又很孤僻,一問之下,才知道班裏的小朋友都不願意跟她玩,因為她實在太霸道了。這時候,他才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決不讓孩子吃虧,是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不願意孩子吃虧受委屈。可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才會真的讓孩子吃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教育孩子養成忍讓、寬容、大度的性格呢?隻有肯吃小虧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有更多的朋友和機會。

我們小區有兩個孩子,一個叫童童,一個叫旭旭,經常看見兩個孩子因為一個玩具你爭我奪,最後扭在了一起,兩位媽媽沒辦法,隻能各自把自己的孩子拉開。後來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兩位媽媽出來的時間錯開了,就忍不住問起緣故。童童的媽媽說:“倆孩子老打架,誰家的孩子被打一下,做父母的都心疼啊。我們兩家是老交情了,更不想為孩子傷了和氣,隻好盡量避免孩子們接觸。”

可是,說也奇怪,兩個孩子雖然經常打架,彼此倒有些秤不離砣的意味,隻要其中一個孩子在外麵喊一聲,另一個孩子就會往門外跑,無論媽媽用什麼辦法勸阻都沒用。“你忘記他上次跟你搶玩具了嗎?”“還有上次,他把你抓出了血,你還嫌被打得不夠嗎?”可孩子哪管這些,要是媽媽不讓出去,就在家號啕大哭。

其實,孩子之間鬧點小矛盾,甚至打打架,隻要不是太嚴重的行為,都不算什麼大事。但是,父母一關心則亂,隻想著不能讓孩子受欺負,覺得這樣做是保護孩子、愛孩子,卻忽略了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快樂。

比如上麵這個例子中,如果孩子真的被打得很慘,不用父母說,他自己看見對方就會繞道走了。孩子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要記仇,父母何必去提醒他呢?

在我的了解中,大多父母對於孩子吃一次虧不會太過計較,擔心的是孩子長時間吃虧,怕孩子成為受氣包或者其他孩子的出氣筒。其實,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去吃虧,並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我們鼓勵孩子吃虧,但並不是讓孩子軟弱膽小。所以,“吃虧教育”和軟弱逃避有著本質的區別,讓孩子學著吃虧,是不希望孩子斤斤計較、自私自利,而最關鍵的卻是培養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辰辰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很關注他在幼兒園的表現,經常會問一些情況。有一次,他回來告訴我:“媽媽,今天奕奕打我了,他不讓我洗手。”

我的心一下子像被什麼刺了,腦海裏立刻浮現出辰辰被人欺負、可憐無助的樣子,心中還有一股怒氣在升騰,並在心裏把對方的父母責怪了一通:怎麼可以讓孩子欺負人嘛!

很快,我就把自己的情緒壓了下去,辰辰在跟我求助,我的態度將對辰辰以後處理類似事情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我把他抱到懷裏,柔聲說:“媽媽很高興辰辰把這件事告訴媽媽,那我們來看看這件事情怎麼解決吧。你覺得打人對嗎?”

辰辰想都沒想就說:“打人是不對的。”

我讚賞地親了親他的小臉:“辰辰真是個好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那你肯定不會去打別人的,是不是?”

辰辰認真地點了點頭,我繼續說:“辰辰肯定也不想繼續被別人打,對吧!那辰辰覺得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

辰辰想了一會兒,告訴了我一個辦法,以後要躲著奕奕。

我點點頭說這是個辦法,然後又說:“可是在一個班裏上課,總有避不開的時候啊。”

辰辰想想也是,又提出告訴老師,我說這也是個解決辦法。“那你說老師批評奕奕後,他是會更加生氣還是不再欺負你了呢?”辰辰沒了把握,然後提出讓他再想想。

其實,我並沒有指望辰辰能夠獨立解決這件事,但是我讓自己靜觀其變。之後,辰辰好幾天都沒提過這事,還是我忍耐不住,問他奕奕是否還欺負他。辰辰似乎忘記自己被欺負了,說:“奕奕現在和我是好朋友。”

我感到很驚訝,忙問辰辰是怎麼回事。

他告訴了我解決事情的經過。辰辰班裏每個星期都要檢查他們的衛生情況,他就跟奕奕說:“如果你不讓我洗手,會影響班裏的評比,如果老師和其他同學知道是因為你,他們都會討厭你。我不希望你被老師和同學討厭。”

孩子的思維都比較簡單,辰辰這麼一說,奕奕覺得很有道理,兩人不但沒再產生矛盾,反而成了好朋友。這是我沒想到的。

後來,辰辰上了大班,進入小學,他還是經常會吃虧。比如被人搶了零食,被人推倒了……

他都會跟我來探討這些行為的對錯,但是至於如何解決,他從來不用我們插手。現在,不管他遇到什麼問題,他總能自己分析利弊,想出解決方案。這種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便是在吃虧的過程中培養的。

6.孩子的第一封來信

你會慎重考慮我的想法和建議,不會把我當成一個“小屁孩”,不管我的想法有多幼稚,你都不會嘲笑我,總是很耐心地跟我一起分析。現在,在班裏和學校裏的活動中,老師總是說我比較獨立和有主見,我就更加感激小時候你對我的“狠心”了。

自從辰辰懂事後,每年母親節,他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為我選一份禮物,有時候是一束康乃馨,有時候是一支唇彩。最初的時候,辰辰做這件事是在他爸爸的授意和幫助下實施的,再大一點的時候,他便自己做了。

2012年的母親節,我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那天晚上,我回到家裏,床頭櫃上靜靜地躺著一個淺藍色的信封,上麵寫著“媽媽收”,我心想,這孩子莫不是有什麼話不好意思當麵跟我說,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於是,我滿懷好奇地打開了這封信。

媽媽:

首先祝你節日快樂!之所以用“你”不用“您”,是因為我一直都把你當朋友對待,我想朋友之間“您”來“您”去的話,非常別扭。

媽媽,你跟我說過,愛一個人就是要以對方最喜歡的方式來對待她,所以我問爸爸你最喜歡什麼,爸爸說你最喜歡我。後來爸爸告訴我,你最喜歡文字,以前他第一次寫情書給你的時候,你感動得哭了好幾次。所以,我決定給你寫一封信。

小時候,我經常覺得有時候你特別愛我,可是有時候我又不那麼確定。我做錯事情的時候,你很少批評我、懲罰我,而是很溫柔地對待我,這讓我覺得你是很愛我的。其他小朋友犯錯的時候,總會被他們的媽媽扯著嗓子罵得哭鼻子,有時還會挨打,但是我的記憶裏,從來沒有被你打罵的鏡頭。不過,可能我那時候還小,不記得了也說不定,嘿嘿!可是有時候,我又覺得你不那麼愛我。比如別的小朋友想要什麼,他們的媽媽都會滿足他們,無論他們的要求有多過分。可是,你從來不會這麼對我。我很小的時候你就讓我自己穿衣服、吃飯,連外婆都說你是個“狠心”的媽媽。我是你帶大的,所以我選擇維護你,不讓其他人說你,但是我心裏還是有點不高興,是不是你不太愛我?還有,你跟爸爸單獨出去度假,卻不帶上我,因為我還要上學,可是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媽媽會讓他們請假跟著去,你卻說我有我的生活,你和爸爸有你們的生活。

但是隨著我慢慢長大,我對你這方麵的不滿漸漸地少了。我開始發現,雖然很多事情你都選擇讓我做,但是同時你也給了我很多選擇權和自主權,這是其他同學都享受不到的。你會慎重考慮我的想法和建議,不會把我當成一個“小屁孩”,不管我的想法有多幼稚,你都不會嘲笑我,總是很耐心地跟我一起分析。現在,在班裏和學校裏的活動中,老師總是說我比較獨立和有主見,我就更加感激小時候你對我的“狠心”了。

媽媽,現在我長大了,我開始理解你的很多做法。比如,你和爸爸出去度假,你不帶我去當“電燈泡”,你雖然按照我的要求把我送到樂樂妹妹家裏,但當時我心裏還是有點疙瘩的。王阿姨說你是最聰明的媽媽,說隻有你和爸爸的感情越來越好,我才能享受幸福的家庭氛圍,我不應該擠掉你和爸爸所擁有的兩人空間。後來我才知道,這些話,是你故意讓王阿姨說給我聽的。其實,媽媽,在你一直以來的教導下,我已經有了分析能力,如果你直接跟我說明,我是能夠明白的。所以我最聰明的“傻”媽媽,以後你有什麼事,直接跟我說就可以了。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都是那麼好,這就是你給我營造的最好氛圍。

媽媽,本來我想回憶一下你為我幾天幾夜不眠不休這樣的事來讚美你,卻發現記憶中你似乎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所以你是一個不一樣的媽媽。我知道你愛我愛得很深沉,你說我是男孩子,要獨立,堅強,有責任心。媽媽,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我很愛你的心情,可是我真的特別特別愛你,我決定和爸爸一起保護你,讓你這一輩子都幸福快樂!

辰辰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孩子回了一封信。

辰辰:

我最心愛、最驕傲的孩子,這確實是媽媽收到的最難忘的禮物了。不僅因為你給媽媽寫了信,而是媽媽從信裏看出,我的辰辰不僅是一個很獨立、有思想、有判斷力的孩子,而且還有擔當,懂得感恩,這是媽媽最大的驕傲,也是媽媽最大的心願。

媽媽很感動,媽媽不覺得自己是個特別好的媽媽,但是辰辰用寬容、欣賞的眼光給了媽媽最高的評價。媽媽相信,媽媽以後一定會做得更好,會避免犯一些錯誤。

一直以來,媽媽很擔心自己做得不好而影響到你的成長。媽媽認為,你的成長不能讓媽媽慢慢摸索,因為你等不起;媽媽更不能走彎路,因為你耽誤不起。可是即使這樣,媽媽肯定也犯了不少錯誤,好在你依然成長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沒有讓媽媽覺得遺憾。

媽媽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形容你,隻能用最平凡的話語來對你說,在媽媽眼裏,你是最優秀、最值得媽媽引以為傲的孩子。

在這裏,媽媽不想耳提麵命地對你說很多期望和要求,因為我的辰辰根本不需要媽媽這樣做,我們母子心意相通,很多話說出來反而顯得矯情和多餘。

在這裏,媽媽有點自責,媽媽一直努力把你當大人來對待,可是媽媽做得還是不夠,原來我的辰辰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成為真正的男子漢了。你說以後和爸爸一起保護我,媽媽激動得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原諒媽媽有點語無倫次,媽媽相信一個想保護媽媽的兒子,以後也一定會保護好自己的愛人和孩子。

媽媽不在這裏提對你的要求,但是媽媽有幾點對自己的要求。以後媽媽會更多地反思自己的做法,以尊重、平等的心態來和你溝通,歡迎辰辰來監督媽媽。不過,媽媽要是真的做得不好,辰辰批評媽媽要溫柔點,嗬嗬!

最後,我希望我的辰辰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一輩子都幸福快樂!

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