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開國三人組”3(1 / 3)

趙匡胤上台連市場交易的情況都要嚴密關注,登基的頭一年就向全國推廣新的權衡,禁止私造;就說李筠叛亂,也由始至終難逃他的法眼;然而他絕對想象不到,有人差點就在他布滿觸角的帝國釀成駭人聽聞的造假案;話說涇州馬步軍教練使李玉和彰義節度使白重讚有過節,一天和部下閻承恕合夥謀害白重讚,先偷竊了一條馬脖子上的飾物,後偽造了一道製書,“製書”的內容是白重讚謀反,對其整個家庭執行死刑,閻承恕將“製書”和飾物交給都校陳延正,說這是使者剛剛留下的;陳延正就向白重讚彙報,白重讚則對皇帝申訴,結果趙匡胤大吃一驚,當他鑒定過“製書”之後,立即派遣陳思誨快速趕往涇州逮捕李玉和閻承恕,審訊結案之後便將這兩個大膽狂徒就地正法;這是燕國大長公主於公元960年8月下降高懷德的時候發生的案件,結案之後趙匡胤就交待各地從今往後凡是接到製書涉及機密的都要嚴格審查,至於那個政治覺悟很高的都校陳延正就被趙匡胤擢升為刺史。

9月,朝見天子時被任命為昭義節度使的李繼勳燒了北漢的平遙縣;中書舍人趙行逢被貶為房州司戶參軍,話說趙匡胤親征李筠的時候,經過一條既狹隘又多石的山道,太祖爺親自搬了幾塊石頭騎上馬抱著,其他人也都爭著扛石頭開道,就隻有這個中書大人怕有危險,裝腳受傷,留在懷州不走,等到打勝仗回開封,輪到趙行逢值班,又稱病向太祖爺申請在家起草公文(請於私第草製)。如趙行逢之輩還是小兒科,真正讓趙匡胤頭疼的是李筠居然有革命同誌,就是由後周時期開始擔任檢校太尉、淮南節度使的李重進,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無論是李老夫子還是畢老先生都說李重進在柴榮時候和趙匡胤分掌內外兵權,對趙匡胤必存忌憚,其實“策點檢為天子”這句話在柴榮生前就已經流傳開了,話說當柴榮北伐班師途中曾拾到一塊寫著“預言”的木牌,因此就疑心到了張永德,怎麼突然又會扯出一個張永德來?簡單的說當時的點檢並不是趙點檢,而是張點檢,趙匡胤是張永德受猜忌之後的最大利益者;既然趙匡胤是在柴榮臨終之前才當上的禁軍領導,所謂李重進和太祖爺之前的勢不兩立可就無從談起了,很明顯故事中的人物被移植了頭像;(說到張永德就得提一提他和趙匡胤的私交,趙匡胤登基前有過婚史,當初趙匡胤收入少要沒有張永德資助還結不成婚;趙匡胤登基後得知張永德有一條通天犀帶被抵償當初在淮北作戰時挪用的二十萬貫官錢,就詢問張永德還差多少,張永德回答還差五萬貫,趙匡胤就免除其債務之餘還另外賞賜張永德二十萬貫。)柴宗訓繼位時李重進就被安排外調揚州,不過他在開封還有工作關係(領宿衛如故),等到趙匡胤登基時又讓韓令坤代替李重進出任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向趙匡胤要求入朝,雖然被趙匡胤勸止,但是他的內心還是很不安。當李筠叛亂時,李重進就派遣自己的親信翟守珣去聯絡卻被翟守珣舉報,翟守珣得到太祖爺重賞之後奉旨回到揚州穩住李重進,李重進因此才沒有和李筠統一行動。

趙匡胤騰出手之後就計劃將李重進調任平盧節度使,又派遣陳思誨前去賞賜免死鐵券;李重進就拘捕了陳思誨,向李璟請求支援,李璟的南唐在後周時期也是挨過柴榮的組合拳的,又怎麼敢來攪這趟混水?一個李筠,一個李重進,找幫手都找些上不得台麵的,也不想一想宋朝的前身就是後周,要是現在南唐和北漢有打得贏宋朝的實力當初它們怎麼會輸給後周?這一次趙匡胤點的將是石守信、王審琦、宋延渥、李處耘,仗一時半會出不了結果先說一說吳越國,錢俶的舅舅寧國軍節度使吳延福被舉報涉嫌危害國家安全,錢俶就指示內衙指揮使薜溫包圍舅舅的府邸,逮捕了吳延福兄弟五人。其中擔任睦州刺史的吳延遇恐懼自殺因此當有人勸說錢俶將吳延福等人處死時,他流淚道:“先夫人同氣也,吾安忍置法?”宣布開除舅舅們的公職,流放諸州,保全了母親的族人。話說李筠叛亂時曾經找過建雄節度使楊廷璋,卻被楊廷璋綁了他的人送給太祖爺,還向太祖爺獻計;可是由於楊廷璋的姐姐是郭威的妃子,因此趙匡胤還是對楊廷璋很不放心,讓荊罕儒進行監視;荊罕儒每次到楊廷璋府中都讓隨從攜帶武器,楊朝璋的反映是八個字“開懷接納、殊不設備”;估計沒幾個人可以露著笑臉塌實麵對在自己眼前晃動刀劍的手,後來楊朝璋又接到召其入京的詔書就坐著一輛車上路了,公元960年10月,楊廷璋被調任靜難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