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書人書話 第七章奇點前夜的實體小說,出版,科幻小說小說(2 / 2)

但仔細考察便知這種理論是不確切的,新浪潮運動對於科幻的衰落確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根本的原因。在新浪潮科幻由興起直到被後來的賽博朋克運動代替,一直隻是一個科幻文學的支流,在這一期間,傳統的、坎貝爾理念的科幻小說一直在大量創作和發表,即使在新浪潮運動最興盛的時期,其作品的數量也遠遠小於傳統理念的科幻小說的數量。

其實,科幻衰落的最深層最本質的原因正是科學技術本身,曾經催生科幻的科技,在其飛速發展的今天開始起相反的作用。阿波羅登月期間,一位NASA官員對觀看發射的科幻作家說:我們給了你們一碗飯吃。但事情證明恰恰相反。自航天時代以來,科幻小說中描述的科技奇跡不斷變成現實,特別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其滲透之深,普及之廣可謂前所未有。由計算機和網絡構成的信息時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變成現實,並深刻而全麵地改變著普通人的生活。人類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變成現實的奇跡很快麻木。比如現在的智能手機,集移動通訊電台、電腦、互聯網絡、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數碼收音機、GPS定位裝置、影音播放器於一體,方寸之物可以隨時與地球的任何地方進行通訊和網絡連接,它所集成的設備以前要用一輛小卡車才能裝下。筆者曾經統計過科幻小說中曾出現過的移動通訊設備,大多數在功能上不如現實中的手機,也就是說,科幻的神奇夢想現在裝在每一個人的口袋裏,但與此同時被每個人熟視無睹,當作一件最平常的東西。

科技神奇感的消失,是科幻文學所麵臨的最致命的打擊,也是科幻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但科技的神奇感真的消失了嗎?科技中的科幻資源是否像地球上的石油一樣,快要開采完了?至少對奇點時代的預測告訴我們:沒有!如果奇點學說是正確的,即便未來科技的發展隻達到其預測的十分之一,我們也可以肯定科學技術仍然處於指數曲線開始時的平緩階段,其陡然上升的階段還未到來,也就是說真正的科技的奇跡還沒有開始,我們已經經曆的一切,隻不過是神奇時代的前奏而已。同時,高度發展的基礎科學,如物理學、宇宙學和分子生物學等,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神奇的大自然,與科幻文學黃金時代所麵對的圖景相比,從視覺直到哲學層麵,這個新揭示的宇宙充滿了更多的神奇,更加廣闊,更加詭異,更加變幻莫測,這裏麵蘊含著豐富的科幻資源。隻是,與20世紀上半葉的科幻黃金時代相比,現在的基礎科學已經大為進化,其理論的複雜和數學表述的艱深都不可同日而語,使非專業人員難以接近。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現代科幻文學對現代科學最新進展的表現很有限,大量的故事的科幻核心仍基於古典科學,即使有前沿科學的內容也流於表麵。如何充分開掘現代科學前沿所提供的豐富的科幻資源,是科幻作者所麵臨的巨大挑戰,也是科幻文學的希望所在。

縱觀曆史,中國科幻文學有著四起三落的波折經曆,不同的階段相互孤立,其間少有積累和繼承。由於曆史原因,各個階段的科幻文學都有著自己側重的方向。清末民初的科幻以救國圖強為主題,而當時魯迅先生提出的普及科學的目標到了20世紀50年代才得以實踐,80年代則對科幻小說文學化進行了初步的嚐試。21世紀中國科幻進入多元化時期,對科幻文學的發展也有各種各樣的建議和嚐試,包括對科幻小說文學品質的提升、包括更多地反映現實和寫出更好的故事等等,這些無疑都很重要,但現在,我們必須正視科幻文學的本質和核心,科技的神奇感是科幻的生命力之所在,我們必須創造出更多的、更大的神奇。

創造神奇不意味著淺薄和浮躁,也不僅僅是科技和宇宙奇跡的展示,科幻中所表現的科技的神奇擁有著豐富的內涵,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整體和對人類個體的改變都具有震撼且深刻的神奇感,同時,也是主流文學所不具有的揭示社會和人性的視角。

作為一種創新的文學,科幻用不斷湧現的新創造和新震撼來戰勝遺忘,就像一場永恒的焰火,前麵的剛成為灰燼,新的又飛升起來爆發出奪目的光焰。而要做到這點,就應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使自己的想象力與時代同步。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科幻使人年輕。

《奇點》叢書正是這樣一套充滿青春活力的叢書,書中收錄了十位國內年輕科幻作家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從不角度,描述變化中的世界,引人入勝,把科幻的神奇展現得淋漓盡致,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奇點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