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從巴格達到釣魚島(3 / 3)

以前是人權、西藏以及中國最敏感的台灣問題,這兩年,美國人又發展出了南海問題,再加上釣魚島爭端。中美兩國爆發全麵戰爭,這在今天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幾乎沒有可能。中國不想打,美國更不願意。但美國人熟讀兵書,深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髓所在,他們知道,現階段是遏製、管控一個雄心勃勃中國的最佳時期。

說到底,中美之間是一場大國的博弈,是一個帝國與另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之間的角力。這場博弈中,美國的綜合優勢是明顯的,其中,我認為有幾個關鍵點是目前中國所不具備的。

第一,美國朋友多。毛澤東時期,中國有一句口號:美帝國主義失道寡助,而熱愛和平的第三世界國家(當然指中國)得道多助。但這些年人們注意到,無論是繞開聯合國單打伊拉克,還是和北約一起收拾利比亞,包括最近差一點動手的敘利亞,隻要美國把戰旗一揮,總會在它的身邊聚攏一些“哥兒們”,除了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幾個“鐵哥兒們”,還會有少則一二十個,多則四五十個甚至更多的追隨者為美國助陣站台。其實,以美國的實力,要想打像利比亞、敘利亞這樣一般的國家,根本無須別人幫忙,靠它自己一家就足夠搞定一切,但美國不這樣,每次都要搞一個“自願聯盟”,哪怕某一個國家隻是象征性地派一名廚師(像當年伊拉克戰爭時的某個原東歐國家那樣),那也算給這個聯盟湊了個份子,自然也壯了聲勢。

而反觀中國,今天,世界範圍內我們真正的朋友寥寥無幾。有人說,中國和美國不一樣,我們不搞結盟,我們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別忘了不結盟、獨立自主的主張是在什麼樣的曆史背景下提出的。也有人說,我們幾十年又是援助又是援建,出錢出力,到頭來全喂了白眼兒狼了。我相信這話有人不愛聽,但話糙理不糙,現實的確如此。無論怎樣,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我們的理念必須跟上變化。況且,任何一個大國要想真正崛起,沒有盟友是不行的。所謂,出來混,靠哥兒們。

第二,美國人懂外交,會來事兒。2013年8月3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玫瑰園就敘利亞局勢發表聲明,稱確定美國將對敘利亞發起有限範圍的軍事打擊。聽到奧巴馬的講話,人們幾乎已經可以確定,美國人要對敘利亞動手。當然,後來由於美國國會幾乎一邊倒的反對意見和俄羅斯的“攪局”,事態發生了逆轉。但是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僅僅為了一個“有限的軍事打擊”,美國人都會把文章做足。

從總統到國務卿到國防部長,美國“國安會”的所有成員全體出動,挨個給相關的國家領導人親自打電話,做工作,奧巴馬還利用參加在俄羅斯舉行的G20峰會的機會,當麵說服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支持美國。最突出的是,奧巴馬居然在三天之內,連續接受了七八家主要電視公司的采訪,一遍又一遍地向世界和美國公眾“背書”。美國國務卿克裏在出席完國會的質詢後更是馬不停蹄,緊急出訪海外,宣講美國立場。

其實,每一次戰爭前,美國政府、國會包括軍隊,都會展開類似大規模的外交和公關的“宣講運動”,哪怕像伊拉克戰爭前,關於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樣的謊言,美國也會在全世界(甚至在聯合國的講台上)重複上千遍,直到人們對此確信不已。而且,美國人善於玩公關戰術,有著完整的理論基礎和高超的實踐經驗。

美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一切機會和資源,在道義上占領製高點,讓世人都覺得美國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世界和平和穩定,是在“為民除害”。這一點,是中國應該好好學習的。

我們的外交,還停留在由“無可奉告”,向背誦原則立場過渡的初級階段。很多時候,給人感覺我們的外宣太過簡單、呆板,缺乏個性,語言也很難打動人心。往往針對一個問題,我們先要習慣性地搞出一個統一口徑,然後由每一級發言人和官員一字不差地去背誦出來。

比如,針對“中國威脅論”,我們的統一說法就是: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是維護和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力量,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針對釣魚島問題也是很原則性的那幾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曆史和法理依據。中方強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以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回到談判解決爭議的軌道上來。據說,我們的領導人出訪和會見外賓的時候,外交部門也為他們提供類似“標準答案”式的表態口徑。

最近幾年,中央開始強調中國外宣的“話語權”和語言藝術,外交部門也開始研究實踐“公共外交”,這是可喜的變化,也算是“與時俱進”吧!因為,當今世界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和“少說多做”的時代,中國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要從別人的圍堵中成功突圍,就必須既要多做也要多說,而且還要學會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裏。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的崛起,是曆史的必然。縱然攔在中國崛起前方的有座座大山,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單極世界的既得利益者們,有與中國存在利益衝突的周邊國家;也有被人“踩著腳指頭”的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這一類涉及中國主權的核心利益,但中國崛起的關鍵是中國人自己,是十幾億中國人的價值取向。

攔在我們前麵的大山是搬不走的,去除不掉的,我們隻能想辦法翻過去,突圍出去。被人踩著的肢體更不能“壯士斷臂”,來個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