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蘭當美國勞工部長的時候經常訪問中國,也在各地演講,大談中美合作,但她畢竟代表的是美國政府的立場,維護的是美國人的利益。有一年,美國國內的政客和媒體開始炮轟中國,認為中國廉價的勞動力,造成了美國工人失業大幅增加,趙小蘭毅然率領一支“高級”代表團來華“興師問罪”。她在出發前的公報中說,為了美國工人的利益,她將同中國方麵進行磋商,“以確保中國大量低成本勞動力的工作條件與其經濟發展速度保持步調一致”。
這幾年,她不當部長了,調門倒是降低了不少,到處演講,接受采訪,也樂於將自己的華人背景掛在嘴邊,人好像也變得隨和多了,國內大小媒體很買她的賬,時常拿趙小蘭的故事來激勵奮鬥中的年輕人。隻不過,每當我看到她,耳邊就會響起那個詞——“Asian American”。
另一位最近很受國人熱捧的“Asian American”,就是美國駐華大使、前商務部長駱家輝。說實話,當他坐經濟艙、自己背包、拿優惠券換咖啡喝等“事跡”被廣為傳頌的時候,我並沒有太以為然。中國的大使在外國如此勤儉節約的也大有人在,況且外交官在外享受什麼待遇,各國是有不同標準的,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的標準絕對比中國的標準高。一種可能是,美國的財務製度比中國的靈活,可以包幹,也就是說,你省下的可以歸你自己腰包。
然而,當後來美國大使館率先公布北京市的P.M2.5空氣質量數據,和之後的“陳光誠事件”後,讓我對這位幾年前曾經采訪過的美國政客另眼看待了。雖然和趙小蘭不同,駱家輝自稱為有中國血統而“自豪”,但他也強調,他更為是個美國人自豪,會忠實地為美國利益而“服務”。
和他在中國接受采訪時的調門不同,回到美國,駱家輝更會實話實說。2012年他在接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專訪時,就曾經直言不諱地說,中國是美國的強大競爭對手,中國的發展意圖讓全世界擔心。中國的行為方式令人擔憂,包括南海領土爭端以及經濟政策,中國應當遵守國際規則及國際貿易體係等等。
其實,當今世界的政客和政治家們,特別是西方政治家,個個都是各自國家的頂尖好手,他們推崇利益,信奉務實哲學。為了達到目的,有時候他們很善於放下身段,投你所好。在我看來,趙本山最大的貢獻是讓全中國人知道了一個詞——忽悠。而將“忽悠”在中國人身上玩得最出色的,卻是這些外國的政客們。
2013年底,英國首相卡梅倫來中國訪問。兩年多前,卡梅倫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在倫敦以“私人形式”會見了達賴,招致了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和反對,兩國關係因此受到影響,中方還推遲了卡梅倫原來訪華的計劃。時過境遷,兩年後,卡梅倫率領了“史上最龐大的”英國工商代表團來到中國,攢足了精神要和中國“照常營業”。
事前,英國方麵作了充分的準備,為了討好中國網民,讓卡梅倫在中國一家網站開了自己的微博,還放出話要坐一坐中國在世界領先的高鐵,吃一頓四川火鍋。當然接受中國媒體的采訪是必不可少的。英國人挑選了兩家媒體一前一後對卡梅倫專訪,一家是楊瀾,另一家就是我。楊瀾在前,卡梅倫訪問前,楊瀾去倫敦采訪了卡梅倫,而我的專訪被安排在卡梅倫訪問上海時進行。
卡梅倫是典型的當今新生代政治家,他出生於1966年(比我還小三歲,瞧瞧人家),2010年當選英國首相,是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他的家族出身顯赫,有著王室血統,據說是英王威廉四世和情婦多麗西婭·佐敦(Dorothea Jordan)的私生孩子的直係後裔。
2010年,卡梅倫第一次訪華時我就在北京采訪過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卡梅倫陽光、幹練、富有朝氣,不像他祖上那些貴族拿著捏著,更像是一個現代英國大男孩。但一番對話下來,我意識到,這位笑容燦爛的英國大男孩城府卻很深,他很善於使用外交辭令,該表達的原則立場不會客氣,該說的好話也絕不吝惜。比如,他堅持認為中國發展不是威脅而是各國的機會等等。
而且,這位英國的政治家一點都不糊塗。該見的人他也見了,中國不滿也就不滿了,接下來“大英帝國”還是要同中國發展關係,做買賣的。因為,眼見著法國、德國的領導人跑到中國大把大把地拿訂單,日子並不好過的英國不甘落後。國際關係就是這樣,利益永遠是第一位,所謂“此一時,彼一時”。這一次,卡梅倫毫不示弱,一百多位英國大小企業的老板們跟著,拉開架勢,展開了又一次中國之旅。
英國方麵很重視卡梅倫在央視的采訪,剛開始承諾給我們40分鍾的獨家專訪,並提出希望采訪的新聞能上一條《新聞聯播》。我請示了電視台領導後答應了英方。但後來不知何故,英國方麵縮短了采訪時間,說卡梅倫行程太緊,還要照顧英國媒體的采訪要求,隻能給我們8分鍾的采訪時間。我沒太當回事,縮短就縮短吧,到時候現場看情況吧,隻要能采訪就行。
采訪安排在有著100多年曆史的上海瑞金洲際酒店進行,可能是來的人太多,英國人幹脆把那家酒店全包了。進入酒店大院,撲麵而來的是一派英倫氣息和濃濃的商業氣味,大堂的門前,停放著兩輛由中國吉利集團收購英國倫敦出租車公司後,生產倫敦經典的黑色出租車。後來卡梅倫和吉利的李書福,還在這兩輛出租車前合影留念,並感謝李書福拯救了英國出租車品牌。大堂裏麵還擺放著一輛英國名牌的折疊自行車,兩側的張貼畫上印著“Businessis GREAT Britain”(大意:大不列顛就是商業)。那場麵更像是一場貿易博覽會。
卡梅倫來的時候正好趕上幾件新聞大事,一個是中國公布了東海防空識別區,日美相繼向中國發難,另一個是2013年12月是《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卡梅倫在出發前又進一步向中國示好,聲稱“英國要做中國在西方國家最強的支持者”。而恰巧就在采訪的前一天,英國驅逐艦編隊訪問日本,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會見英國海軍參謀長澤姆貝拉斯,雙方就合作應對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達成一致”。
於是,我決定調整問題單,圍繞著這幾件新聞事件和背景,“拷問”一下卡梅倫和他的誠意。采訪開始前,卡梅倫的媒體助手在現場再一次向我強調,采訪又一次縮短,隻能有6分鍾。所以,采訪一開始我就加快節奏,一口氣把前一天夜裏修改了的問題單一個接一個地拋給了卡梅倫,直到他那個助手在我對麵蹦著腳第N次示意我結束為止,整場專訪進行了將近12分鍾,是6分鍾的一倍。以下就是那天采訪的實錄:
水均益:首相先生,這是您第二次以首相的身份訪問中國,我們也知道自從2012年5月以來,也就是您上次訪問中國之後,在外交方麵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這次訪問,您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卡梅倫:我認為,這是一次非常積極的訪問,我覺得中英兩國關係也非常好。對於過去的一些問題,我們雙方也都有理解。如今,正如李總理昨天所說的,中英兩國的關係應該是不可或缺的夥伴關係。英國希望看到中國取得成功。英國相信中國的成功不僅會使中國自身受益,也會讓全世界受益。我們希望看到英國企業、英國投資來到中國,但同時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到英國來投資。我們是世界上最開放、最受歡迎的國家之一。所以這就是不可或缺的夥伴關係,這一關係也是我所討論的眾多議題之一。
水均益:我注意到您昨天表示英國將成為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首相先生,我也注意到,您也在來訪之前也開設了微博,一天之內您就擁有了近12萬粉絲。很多人都關注您的訪問。但同時,也是在昨天,您的海軍參謀長澤姆貝拉斯同日本防衛大臣就合作應對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達成一致意向。所以這就在中國民眾之間產生了一種疑惑,您所說的成為中國的支持者是指什麼?
卡梅倫:我說的意思是,英國經濟對中國的開放程度將會比對任何其他國家都更大、更靈活。我們歡迎中國的企業在英國的核工業領域投資,在英國的機場建設領域投資,在更多公共設施領域投資,比如水資源領域。對此我們非常的開放、非常歡迎。如今有將近超過10萬的中國留學生在英國學習,我們也希望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學生來英國留學。我們不僅是在經濟領域采取對中國開放的態度。我們同時也支持,中國與英國應該在更多領域開展自由貿易。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支持歐盟同中國建立自貿區的決定。我們曾經同中國在世貿組織中,就為爭取更好的貿易協議、更加便捷的貿易手續方麵開展過合作。所以英國商品、中國商品、英國的服務、中國的服務可以遍及全球。這是友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我們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對於你剛才所提到的防空識別區一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歐盟已經對這一問題發表了一份非常注重平衡的聲明,英國也支持這份聲明的立場。我們希望看到這一地區所有的緊張形勢與困難都能夠得到緩解。這樣我們就能擁有一個良好穩定的環境,這是英國的態度,也是歐盟的態度。
水均益:我注意到,昨天您同李克強總理都共同強調了,我們兩國要增強政治互信、並在各方麵問題上兩國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那麼剛才提到的防空識別區一事是否也屬於這樣的問題範圍?
卡梅倫:英國同中國在很多領域都保持著良好互信。我們都希望看到我們的經濟增長,希望看到我們兩國更多的國民就業,解決貧困問題,我們都希望發展我們的經濟。當然全世界都麵臨很多問題,我們也都對此有著相似的態度。但我們也會發現我們之間的一些不同,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方式方法,所以我們需要看到這些差異,用相互理解、尊重的方式來看待這些問題。
水均益:首相先生,70年前,1943年12月1日,英國、美國和中國共同發表了《開羅宣言》,70年後的今天,有些人開始發出了某種聲音,他們想擺脫《開羅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我對《開羅宣言》以及《波茨坦公告》的理解是,它是二戰之後國際社會秩序和平與安全的基石,在您看來,70年前簽署發表的《開羅宣言》重要意義是什麼?簽署人當中包括英國前首相丘吉爾。
卡梅倫:我們的確認為這很重要。我們認為這份宣言的重要性在於它對戰後國際社會穩定的影響。這是各方努力的結果。英國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我們所說的太平洋戰爭中,在很多戰鬥中,我們都是為了去阻止當時事態的發展。例如,當時日本的擴張以及當時他們對其他國家國民的不公對待。當時我們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為這些問題找到出路。如今,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國家,需要良好、穩定、友好的國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