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FBI解讀謊言內幕,測謊專家是如何煉成的(1)(3 / 3)

終於,莉莎鼓足勇氣,準備跟老公好好談一談。這天晚上,麵對半夜歸來的丈夫,她開門見山地問:“喬治,你晚上去哪兒了?”

隻見莉莎的老公遲疑了一下,眼睛先是看向左上方,瞬間又偏向右上方,幾乎在同一瞬間他回答道:“我還能去哪兒,當然在公司加班,處理公務,你還不知道我嘛,我是個典型的工作狂。”

“可是我給你辦公室打電話,怎麼沒人接呢?”莉莎繼續問著。

這時,她老公完全把頭偏向右邊,故作輕鬆地說:“我晚上鬧肚子,上了好幾次廁所,你都不關心下我的身體,還總不停地盤問我,唉……”

莉莎知道老公說的不是事實,但也沒什麼證據,就沒再問下去。後來她谘詢了一位研究心理的朋友,才證實了自己的懷疑。莉莎的朋友對她說:“人在回憶過往的畫麵時,眼球會偏向左上方,假如是在創造或構建的畫麵,眼球則會偏向右上方。”

莉莎的老公在回答第-個問題的時候,眼睛先是向左看,這說明他在回憶“今晚去哪兒了”,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假如他沒有說謊,那麼他會在此刻告訴妻子自己的去處。但他沒有,他的眼睛在瞬間偏向了右上方,這說明他在開始創造畫麵,也就是編造謊言。後來的幾個問題,因為他已經做好了準備,有了應對策略,所以他將整個頭部完全偏向右邊。

在生活中,假如多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人在想事情時都習慣把頭偏向一邊,而眼睛跟頭的方向往往是一致的,這在小孩兒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當有人問一個問題時,假如他們把頭偏向左邊(多數人的記憶區在左邊),則說明他在檢索過去的記憶畫麵,尋求經驗;假如他們把頭偏向右邊,則意味著這個問題對他來說是新的、第一次遇到,他正打算創造一些新的畫麵。

除了眼睛的偏向方位能幫助我們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之外,對方的瞳孔擴張以及目光鎖定的焦點也能為甄別其是否言不由衷提供證據。

在費盡周折之後,一位收藏家終於競拍到了自己尋覓已久的世界名畫,可是就在他要伸手接過名畫之際,現場出現了混亂,名畫突然之間不翼而飛了。

恰好愛好收藏的FBI探長也在場,他淡定從容地告訴大家:“畫並沒有丟,仍然在現場,隻是被藏起來了。”很多人都笑他大言不慚,隻見FBI探長清清嗓子:“我知道畫在哪裏。”他一邊說,一邊環視為數不多的競拍者。

探長慢慢地走向房間最裏麵的落地長瓶,並把它抱到眾人麵前:“我可以肯定,名畫就在這裏麵!我們這就砸開瓶子來看……”同時,他眼睛緊緊地盯著圍觀的人。就在瓶子快被砸掉之時,他突然哈哈大笑,指著一個人說:“你就是那個盜畫的人。”

結果,沒多久驚慌失措的嫌疑犯就招供了,畫確實是他跟幾個同夥合作盜取的。見大家都很驚奇,FBI探長解釋說:“其實這也沒什麼,我隻是發現當他得知我能找到畫時,他就心虛了,瞳孔突然放大,目光也閃爍不定,而且當我要故意砸掉瓶子時眾人都在看瓶子,隻有他在向上看,這說明他就是那個偷畫的人。”

人在言不由衷時,瞳孔一般都會迅速放大,假如你是一位生意人,那麼你肯定知道這一點。跟顧客做買賣時,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你開出了一個價格,顧客說:“太貴了,再打-個折扣還差不多。”假如他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瞳孔變大了一些,那說明你開出的價格沒有超出他能承受的範圍;假如對方瞳孔一下子變大了很多,那說明他現在非常興奮,你開出的價格比他想象的還要低。

還有些人,他們的眼睛在撒謊時不敢正視對方,而且會頻繁眨眼、目光閃爍不定。當然,這類人的謊言也是最容易被識破的。不過,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知道左顧右盼很可能招來懷疑,所以在撒謊時他們會盡量保持目光堅定。心理學家就專門對此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表明,隻有大約30%的撒謊者會目光閃爍不定,而有70%的撒謊者在撒謊時都目光堅定,很少有被識破的。所以說,我們在根據眼睛判斷一個人是否在撒謊時,不能僅僅看某一個因素,還要觀察他的瞳孔、眼睛朝向,等等,綜合起來判斷,這樣得到的結果才更為可靠。

FBI探員支招

要想做到慧“眼”識心,我們就要掌握多種有價值的判斷技巧,比如,瞳孔在明顯的收縮或擴張時,他真實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目光飄忽不定或異常堅定時,他是否有所企圖。假如你很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在編造謊言,還要多觀察對方眼球轉動的方向。這些技巧將幫助你破除謊言,看清你身邊的人,使你遠離謊言的陷阱。

喜歡說實話的雙手,不要忽視下意識的手勢

FBI的拉斯·博爾特探員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說謊者所有下意識的反應都是因其情緒上的波動而引發的。人們在說謊時,最不可靠的信息就是人們最容易自我控製的部分,比如語言,因為它已被人們反複操練。而最值得信賴的線索則是人們下意識的手勢,因為它是很難被人刻意控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