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現金為王
為什麼巴菲特能夠一次又一次成功抄底?是勇氣,是機遇,還是強大的資金?能夠成功抄底,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機遇,更需要強大的資金。對於任何投資者來說,現金是非常重要的。巴菲特之所以比普通投資者更具智慧,在於當金融海嘯來臨、股市低迷時,他手中總是持有大把的現金,等待著最佳時機抄底。在當下,誰手中持有大把的現金,誰就在市場中處於主動的地位,盡管每個人在盤點自己的資產時,可能會發現資產有所縮水。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個青山便是現金。
我們老百姓的理財不外乎三個方麵: 收入、消費和投資。幸福生活就是收入高、消費低、投資有收益。如今金融危機一來,收入降低並還可能繼續降低,投資是投啥套啥,多少年的辛苦錢被吞噬成符號,同時物價也越來越高,有些物價真是漲得令人看不懂了。
舉個例子,2008年聖誕節前夕,香港旅行社開出來的價格讓人瞠目結舌。香港四日遊,管吃、管住、管行,上海到香港雙飛,住的還是五星級的大酒店,全程報價為人民幣1700元。香港經濟同樣不景氣,那些高貴的奢侈品幾乎全部在賤賣,而倘若此時手中擁有足夠的人民幣就可以發揮巨大作用了,人民幣與港幣的彙率倒掛,再加上商品的大甩賣,一派“現金為王”的感覺。
其實,不管是投資,還是消費,現金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持有現金固然重要,但也要做到恰到好處地持有現金。正如巴菲特所說,現金在手想買啥股票就能買啥股票。當然,永遠地持有現金未必為王,而是要在最恰當的時候將現金變成可以增值的資產。一言以蔽之,我們要持有適量現金,等待最恰當的出擊時候,將手裏的現金運用得當且增值。巴菲特在近期曾告誡人們:“今天,擁有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人可能感覺良好,但他們可能過於樂觀了,因為他們選擇了一項可怕的長期資產,沒有任何回報且肯定貶值。美國政府的救市政策很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並加速現金貶值。”持有現金但必須做到能在低位找到未來能夠增值的資產,關鍵在於,在什麼時點、什麼價位介入。因此,現金為王並不是現金越多越好,而是要運用得恰到好處。隻有善於運用現金,實現現金的價值,才是真正的現金為王。現金為王並不是死守現金,而是要活用現金,發揮現金的最大效用,“落袋為安”應當是現金為王的最終去向,這是最合適的做法。
那又如何描述恰到好處的現金量?我們對“現金在手、萬事無憂”的觀點深信不疑。過去,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理財師說至少要以現金的方式保留6個月的生活費用,以備不時之需。我們也可以想象得到,在緊迫關頭,即便擁有價值幾百萬元的房產也難解危機,隻有持有足量現金才是應對生活危機的最佳方式。這便是生活中應該持有的恰到好處的現金量。生活需要足夠的現金,而投資則近乎是一種現金遊戲。期貨投資者可能會對此有更刻骨銘心的認識。如果一次性把所有的資金都建倉,一旦出現虧損,強行平倉是不可避免的,很容易“夢一場”,最後還是一場空。所以期貨投資者都有嚴格的倉位操作紀律,說白了就是在執行“現金為王”的策略。在股市中,我們很多投資者總是把“現金為王”拋在腦後。一旦股市上漲,滿倉追漲者比比皆是,但股市下跌時,滿倉者就再也沒錢抄底了。更有一些投資者,在股市出現比較明顯的跌勢的時候,不舍得割肉,越套越深,賬戶上的資金大幅度縮水。在中國股市20年的進程裏,2008年還是非常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年。這一年滬市開盤指數5265.00點、摸高5521.82點,探底1664.93點,這根悲壯K線,像一個黑洞,無情地吞噬著社會財富,記錄著一年來市場的辛酸。
用閑錢做投資的好處是,不會過分在乎短期的股價波動情況,即使麵對持續兩三年的股市陰跌也不必慌張。2008年巴菲特大規模買入280多億美元股票,分布在金融、消費品、醫藥、交通能源四大板塊。他之所以能夠大規模買入,就是和他堅持隻用閑錢做投資的原則有關。
從投資本身的角度而言,我們要學習巴菲特,懂得現金的重要性和恰當運用現金量;從生活本身角度而言,我們隻用閑錢做投資,一旦輸光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持有現金且恰到好處地持有現金,是巴菲特的智慧之一,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巴菲特的智慧世界,目睹他的智慧火花,聆聽他的投資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