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1 / 1)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巴林銀行破產的兩個月前,即1994年12月,在紐約舉行的一個巴林金融成果會議上,250名在全世界各地的巴林銀行工作者還將裏森當成了巴林的英雄。

尼克·裏森在一步一步地把巴林銀行往絕路上推,讓人痛心的是,此時竟沒有任何人懷疑他,甚至對他沒有絲毫的警覺。相反,他還以工作勤奮、機敏過人的形象受到上司的賞識,被同事稱為“期貨金童”,其地位更是節節上升,以至被允許加入由18人組成的巴林銀行集團的全球衍生交易管理委員會。這使得裏森的錯誤越來越大,掩蓋的損失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一個有兩百年曆史的老銀行轟然坍塌。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戶發生大地震,使本已萎蘼不振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其後數日東京日經指數大幅下跌。在此之前,裏森認為日經指數期貨將要上漲時,不惜偽造文件籌集資金,通過私設賬戶大量買進日經股票指數期貨頭寸,結果現在大幅貶值,造成巨額虧損。若此時他能當機立斷斬倉,損失還是能得到控製,但過於自負的裏森非但沒有停手,反而破釜沉舟,孤注一擲。他繼續購買數量更龐大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希望日經指數會上漲到理想的價格範圍,結果使巴林銀行的資金繼續流入裏森虧損的無底洞。2月10日,裏森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交易史上創紀錄的數量,已握有55000口日經期貨及2萬口日本政府債券合約。交易數量愈大,損失亦愈大。但此時的裏森,完全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喪失了基本的理智。在1995年1月26日以後,他還在繼續大幅增倉,導致損失進一步加大。1月30日,裏森以每天1000萬英鎊的速度從倫敦獲得資金,已買進了3萬口日經指數期貨,並賣空日本政府債券。

所有這些交易,均進入88888賬戶,賬戶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職權予以隱瞞,但追加保證金所需的資金卻無法隱藏的。裏森以各種借口繼續轉賬。這種鬆散的程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而1995年2月中旬,巴林銀行全部的股份資金實際隻有47000萬英鎊。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後一日,裏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至17885點,而裏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餘口合約;其日本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口合約。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還在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裏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已經達到了86000萬英鎊的高點,相當於巴林銀行的資產總額,最終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終結的命運。

裏森由於無法扭轉巨額虧損,自知罪不可赦,當天即攜妻出逃。他們相繼輾轉文萊、馬來西亞,1995年2月27日,他們乘飛機逃往德國。然而,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尼克·裏森剛剛走下飛機的懸梯,就被警方被捕了。此時他已知道,在前一天,巴林銀行已宣告破產。

1995年11月22日,不到4年的時間裏賠光了整個巴林銀行的尼克·裏森再次變成了全球的新聞焦點,他從德國被引渡回新加坡。一周之後,他被送上了審判台。1995年12月8日,裏森在新加坡俯首認罪,根據新加坡《證券交易法》,裏森因欺詐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從而變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監獄中的階下囚。

1999年7月3日,尼克·裏森在新加坡坐了3年半牢後,被提前釋放,回到了倫敦。此前,他在獄中撰寫了《我是如何弄跨巴林銀行的》自傳。在書中,裏森描述了整個事件的真實經過,以及自己的反思。此書出版後在全世界各國得到熱銷,在中國也一度列為暢銷書之列,因為許多人都想從中汲取一些教訓。美國好萊塢還將此題材拍成電影,在全球放映,以警示後人。1999年10月30日,裏森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公開亮相,向當地100位銀行家和股票經紀作了演講。講題便是“巴林的倒閉及如何防止類似悲劇的重演”。他講了一小時,接著回答聽眾發問,也將近一小時。一席話,讓裏森獲得了6萬英鎊的酬勞,連世界風雲人物如基辛格、撒切爾夫人也自歎不如。不過,裏森卻不能享受這筆酬勞,因為根據法律規定,無論是他的演講酬勞還是出版收入,都不能歸自己所有,而需要拿來償還債權人的債務,雖然這是一筆永遠也還不清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