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2 / 3)

關於資產負債表,巴林銀行董事長彼得·巴林還曾經在1994年3月有過一段評語,認為資產負債表沒有什麼用,因為它的組成,在短期間內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彼得·巴林說:“若以為揭露更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就能增加對一個集團的了解,那真是幼稚無知。”對資產負債表不重視的巴林董事長付出的代價之高,也著實沒有人想像得到吧!

另外,在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貨交易所的審計與稅務部發函巴林,提出他們對維持88888號賬戶所需要資金問題的一些疑慮,而且此時裏森又需每天要求倫敦彙入1000多萬英鎊,以支付其追加保證金。事實上,從1993年到1994年,巴林銀行在SIMEX及日本市場投入的資金已超過11000萬英鎊,超出了英格蘭銀行規定英國銀行的海外總資金不應超過25%的限製。為此,巴林銀行曾與英格蘭進行多次會談,在1994年5月,得到英格蘭銀行主管商業銀行監察的高級官員之“默許”,但此默許並未留下任何證明文件,因為沒有請示英格蘭銀行有關部門的最高負責人,違反了英格蘭銀行的內部規定。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便是巴林在1994年底發現資產負債表上顯示5000萬英鎊的差額後,仍然沒有警惕到其內部控管的鬆散及疏忽。在發現問題至其後巴林倒閉的兩個月間,有很多巴林的高級及資深人員曾對此問題加以關切,更有巴林總部的審計部門正式加以調查。但這些調查,都被裏森以極輕易的方式蒙騙過去。裏森對這段時期的描述為:“對於沒有人來製止我的事,我覺得不可思議。倫敦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數字都是假造的,這些人都應該知道我每天向倫敦總部要求的現金是不對的,但他們卻仍舊支付這些錢。”

1995年1月11日,裏森收到一封寄給上司西蒙的信,內容如下:“從貴公司工作人員處我們獲悉:起動保證金需求量是BSL—CSA的88888分類賬戶上的頭寸所表示的保證金需求量。據此,我們認為貴公司已經替分類賬戶88888上的頭寸所表示的交易保證金提供了資金。如果這的確是事實,那麼貴公司就違反了SIMEX規章的第八百二十二條:成員公司不得替客戶的交易保證金提供資金。”

這本是一次發現裏森把戲的機會,可是,西蒙又被滑頭的裏森蒙了過去。1月25日,西蒙這樣回複SIMEX那封信:

1.一百億日元的差額部分是由92000賬戶(一個巴林銀行證券日本分部賬戶)中的超額日元基金提供的,部分是由99001賬戶(另一個巴林銀行證券有限公司的賬戶)中的超額日元基金提供的。

2.巴林銀行集團在亞洲時區的保證金資金需求量是透過公司間貸款的方式來滿足的(在來函中涉及的那種情況下,是從巴林銀行證券日本分部向巴林銀行證券有限公司貸款)。

3.楊女士被任命為巴林銀行集團駐新加坡分部的地區風險與財務經理,她將負責監督大額的收支差,製定規章製度,以及與SIMEX聯絡。

就在西蒙·瓊斯給SIMEX寫回信之前,裏森收到了另一封令他最初十分恐慌的信。信的署名日期是1月16日,裏麵的內容涉及到他們透過錯誤地分割和電腦處理客戶的資金來滿足自己的金融需求。但由於裏森身兼二職的特殊地位,將這件事情隱瞞了過去。是否還有人收到了類似的信但沒有引起重視呢?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一個確切的事實是,裏森基本上是在沒有受到監督與製約的情況下,把巴林銀行一步一步搞垮的。

裏森在他的自傳中,他這樣寫道:“我覺得吃驚,沒有人來製止我的行為。倫敦的每個人都知道我在編造賬目。布倫達·格倫哥這些人都知道每天要求現金是錯誤的,但他們仍舊支付了這些錢。”

“邁克·吉利安以為我是個聰明的套利者,因為我在2月的第一周賺了1000萬美元的利潤。他夢想假如我接著做,一年會賺5億美元,大約是5。2億美元的盈利。整個巴林集團一年也才賺2億英鎊,其中一半的資金又作為紅利分出去。’假如尼克做那筆交易便換了這麼多錢,我們真該關閉銀行其他部門。‘他說,’我們賺的錢隻不過應付得了一般性開支罷了。‘可見,他們隻看到我表麵上在為他們賺錢,沒有看到我已經把巴林銀行挖了一個大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