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上實控股上市的巨大成功所掀起的紅籌股熱潮,百富勤又在兩年後的1997年5月向國際投資者打出“北京概念”,推出了北京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北京控股”)。在保薦人的策劃下,經過精心的考慮和反複的篩選,北京控股所涵蓋的業務都是以北京為基礎,並與首都經濟特點相吻合的相關產業,包括消費品、基礎設施、旅遊和高科技四個行業,所控股的下屬企業包括燕京啤酒、八達嶺長城、王府井百貨、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和建國飯店等國內知名企業。由於北京控股的大部分資產都是在上市前兩三個月通過各種方式從其他股東手中收購注入的,因此北京控股的上市麵臨是否能夠滿足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在相同的管理層下須具備不少於三個財政年度營業記錄要求的障礙。在百富勤的努力下,香港聯交所接受了北京控股的上市申請,開創了香港上市公司或其控股集團外轉到上市公司的先河。
與“上海概念”一樣,“北京概念”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同。北京控股的國際配售超額認購高達80倍,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達1276倍,當時有110萬投資者認購北京控股的股票,公開發售共凍結資金2149億港元,募集資金數額達25億港元。申請表發放量、申請認購人數和超額認購倍數等均創下香港股市的最高記錄,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記錄至今尚未被打破,是香港曆史上最受歡迎的公開招股。
1997年12月10日,天津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天津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至此,在百富勤的策劃和協助下,當時大陸的三個直轄市全部在香港設立了窗口公司,並實現成功上市。
從這三個窗口公司的上市可以看出,百富勤善於把握投資者的偏好,通過挖掘和包裝三大直轄市的“賣點”,設計和推出“概念”來吸引投資者,在當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市場效果,百富勤也從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成為百富勤最風光的日子。有人這樣形容百富勤,認為經他們之手的項目往往像穿上了水晶鞋的灰姑娘,立時令觀者驚羨。
經過十年的努力,從4000萬美元起步的百富勤發展成為除日本以外亞洲市場實力最雄厚、影響力最大的投資銀行,並躋身於《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之列。業內人士對其的評價是,堪稱發達成功的港資綜合性投資銀行惟有百富勤,真正能夠與來自華爾街的專家們一決雌雄的港資投資銀行也惟有百富勤。在許多人看來,百富勤的成功是一個真正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