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2 / 2)

由於印尼盾的持續下跌,這些投資和貸款發生了重大損失,尤其是定息債券(這些債券以有關國家貨幣計值,到期由發行公司以美元購回)損失驚人,賬麵損失高達10億美元,約合77。5億港元,加上其他部門的虧損,總損失達100多億港元,出現嚴重的支付困難。

但百富勤的兩位創辦人梁伯韜和杜輝廉不氣餒,積極尋找新的投資人和新項目,以圖挽救百富勤,並在1997年11月16日宣布與蘇黎世集團達成了入股協議,稱蘇黎世集團承諾認購金額為2億美元的可贖回可換股優先股。1997年12月16日,百富勤又宣布美國第一芝加哥銀行根據與蘇黎世中心集團相同的條款,認購麵值2500萬美元的百富勤可贖回可換股優先股。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1月前後,金融風暴蔓延到香港和台灣,進而刮到韓國與日本,亞洲經濟麵臨崩潰,蘇黎世集團和美國第一芝加哥銀行於1998年1月9日分別宣布取消已承諾認購百富勤的可贖回可換股優先股,從而導致百富勤財務狀況惡化,業務被迫中止,百富勤被推向了絕路。在一整套“拯救計劃”相繼流產後,百富勤投資集團公司無可奈何地於1998年1月12日發出公告,“百富勤已委托羅兵鹹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清盤人,進入法律程序進行清盤。”——這意味著除日本外亞洲最大的獨立上市投資銀行宣告破產了。受百富勤破產事件的影響,香港恒生指數這天一度跌破8000點大關,市場極度恐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為此出麵呼籲市民“麵對股市的起落要做冷靜和明智的決定”。

1998年2月2日,法國國家巴黎銀行及旗下的法國國家巴黎建東證券與百富勤的臨時清盤人達成協議,購入百富勤中港證券業務。公司隨之更名為法國國家巴黎百富勤,一般稱為BNP百富勤。各方合組控股公司後從百富勤收購大中華證券業務,控股公司中BNP占70%股份,建東占20%,梁伯韜占8%,其餘2%的股份由百富勤原五名高層管理人員持有。收購部分包括百富勤原有的大中華地區企業融資、證券買賣、研究和部分銷售網絡等,已辭去原百富勤一切職務的梁伯韜出任新公司的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百富勤證券原來的100多名員工隨梁伯韜進入新公司。至此,百富勤獲得了再生,但此時的BNP百富勤已與原來的百富勤毫無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