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2 / 2)

在建設銥星係統的10年當中,摩托羅拉及其後來的銥星公司克服了無數技術、融資和市場開拓等方麵的難題,創造了許多令世人讚歎的奇跡:他們創建了用標準化平台批量生產衛星的總裝測試生產線,將通常需要2年的衛星生產周期縮短到每5天生產l顆銥星,而且使衛星生產成本降低了80%,其速度、質量和成本令人驚歎;他們創造了在短短17個月時間內(1997年5月至1998年8月)分15次將72顆銥星送入軌道(在軌失效衛星僅2顆),而且未經在軌組網試驗一次成功。美國的“德爾它2型”火箭、俄羅斯的“質子k型”火箭和我國的“長征2號丙改進型”火箭分別承擔了銥星的發射任務。完成如此複雜的66顆衛星組網任務,這在航天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他們采用了從未在商用衛星上在軌驗證過的星間鏈路和星上切換處理等先進技術,通過少量關口站將66顆衛星與現有世界各地的陸基蜂窩網和本地電話網連成一體,實現了用多模式衛星手機在全球任何地方和任何時間進行跨國界、跨協議無縫通信的宏偉目標。因此,從計劃管理和技術上說,銥星計劃堪稱世界一流水平。

銥星移動通信係統最大的技術特點是通過衛星與衛星之間的接力來實現全球通信,相當於把地麵蜂窩移動電話係統搬到了天上。另外一個先進之處是銥星係統解決了衛星網與地麵蜂窩網之間的跨協議漫遊。因此,銥星係統的投資比較高。它與目前使用的靜止軌道衛星通信係統比較有兩大優勢:一是軌道低,傳輸速度快,信息損耗小,通信質量大大提高;二是不需要專門的地麵接收站,每部衛星移動手持電話都可以與衛星連接,這就使地球上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後的邊遠地區、自然災害現場的通信都變得暢通無阻。所以說,銥星移動通信係統開始了個人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從技術角度看,銥星移動通信係統已突破了星間鏈路等關鍵技術問題,係統基本結構與規程已初步建成,係統研究發展的各個方麵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在此期間有全世界幾十家公司參與了銥星計劃的實施,應該說銥星計劃初期的確立、運籌和實施是非常成功的。

從全球角度來看,衛星全球移動通信確實大有市場。雖然全球的地麵蜂窩網絡已經趨於完善,但在非洲、南美等欠發達地區,地麵網絡的廣泛覆蓋仍然遙遙無期;在東南亞、南太平洋等島嶼眾多的地方,建設地麵網絡是很困難的;甚至在發達國家的某些偏遠地區也沒有地麵蜂窩網的覆蓋;全球的野外勘探、考察人員,民用航空飛機,遠洋運輸船隻,到遠離城市的地方旅遊探險的人,以及緊急搜索、救援人員等都需要一種不受地域、天氣限製的全球移動通信手段。由於國際移動衛星通信受到緯度和傳輸時延問題的製約,滿足上述要求的最佳手段正是低軌移動通信衛星。像我國西部地區疆域廣闊,但多為荒漠和戈壁,人煙稀少,衛星移動通信可以顯示出獨具的優勢。此外在發生重大毀滅性自然災害的地區,地麵網絡多數會遭到破壞,衛星個人移動通信可能是惟一幸存的通信手段。所以有人認為,雖然衛星全球移動通信係統要從地麵蜂窩網手中爭奪大量用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仍然有相當可觀的生存空間。

1998年11月1日,當年摩托羅拉工程師巴裏·伯蒂格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銥星係統正式投入商用。銥星公司的開拓者們曆經10年艱苦努力,耗資50多億美元,終於使銥星係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覆蓋全球的最龐大、最複雜和最先進的商用天基電話網絡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