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3)

|第四章|

舊事

懷舊實在是一種健康的情愫,說明你勇於麵對。你的過去,即使再糟粕,也值得去懷念,因為那是你的不可複製的經曆。

在鋼鐵和混凝土和電腦和機器人和短信和航天飛船組合成的雞尾酒般的今天;在一邊是經濟增長,一邊是道德淪喪,一邊是大城市美麗的夜空,一邊是黃土地蕭瑟呻吟的今天;在那些不知怎麼生長和製作出的食品惡之花般鮮豔地擺在“人體盛”上,在那些不知為什麼總也查不出根由的怪病幽靈般地侵蝕著人類的肌體時——時鍾在嘀嗒作響,我們常常遙想當年那次把酒問青天和悠然見南山。時間在流淌,空間在遊移,亙古不變的是那個外柔內剛、秀外慧中的先知總在提醒:人道呢?

牽手(2000.1)

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因為路過你的路,因為苦過你的苦,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

21世紀晨光熹微,《中國殘疾人》雜誌也走過了11個年頭。新千年誌喜,真誠地奉獻給您——每一位讀者和所有關心、支持、幫助、愛護本刊的朋友!

牽手11年,回眸一瞬間。我們竭盡所能記錄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風雨曆程:代表大會的盛況,總書記的微笑,助殘日的風景,自強模範的音容;特教的緊迫,就業的拓展,康複的模式,扶貧的艱辛;基層的經驗,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殘疾人的心裏話,誌願者的風雨情……同慶、同樂、同舟、同行——為殘疾人事業服務,為殘疾人服務,是我們的無上光榮。

我國有6000萬殘疾人,他們就生活在我們中間,是我們的親人和朋友;我國的殘疾人事業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懷支持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和舉世矚目的成就,已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一個困難而脆弱的群體,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與本刊的命運緊密相連。我們來不及為自己歎息,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們知道,隻要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就要承擔比一般意義的新聞工作者更多的一份責任、一份沉重。我們即將跨過世紀的門檻,前路漫漫,未有窮期。憑高遠眺,人道主義旗幟下,我們的心在凝聚——經常夢牽魂縈的,是多少殘疾人仍未脫貧,仍需要康複就業和接受教育;時刻心馳神往的,是人人都摒棄歧視、漠視、無視,充溢著平等、參與、共享的美景良辰!

走過11年,春風化雨;攜手向明天,勤奮耕耘。也許我們仍然稚嫩,但48頁刊物的字裏行間,定會編織著我們的精心;也許我們仍有疏忽,但每期雜誌的圖文墨跡裏,定會坦露出我們的真誠。

願我們的真誠伴隨著您並且叩動您的心,願您的心聲通過我們產生共鳴。走過艱辛、跨越厄運,為了愛、因為夢,讓我們牽手邁向新世紀的每一個夜晚和黎明……

春風化雨(2002.3)

以節氣論,馬年無春。然而,春風春雨中,你是否聽到了春的消息?

一位上海的殘疾朋友興奮地打來電話:去年結婚,今年孩子即將出世,屬馬,謝我曾在他非常艱難的時候關心並祝福過他。我心裏一動。如果殘疾人都能享受到春天般的快樂和幸福,我們這些做殘疾人工作的人一定會“快樂著你的快樂,幸福著你的幸福”。

殘疾人與婦女、兒童、老年人等都屬弱勢群體,所不同的是殘疾人在社會生活中更加邊緣化,更容易被忽視。比如說城市道路建設,設計和施工單位首先要考慮的是道路通行能力、過街天橋、綠化、路燈標牌、管線鋪設等,也就是首先考慮健全人的出行方便(這當然可以理解,也是必需的)。大概隻是在最後的最後,才會想到為盲人鋪設盲道,為輪椅建個坡道,再後來,也許會想到為殘疾人設個專用停車位。即使這些都做到了,但它是否適用,是否符合殘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怎樣才不至於成為一種“文明的擺設”,仍然是一個問題。

好在我們已經、正在做,並將繼續去做。

春雨隨風潛入夜,當然希望能滋潤每一片土地,能讓每一粒種子享受到明天的美好,期待著豐收的果實。春雨說,我愛每一片綠葉。

還是那位上海的殘疾朋友,早年喪母,中途輟學,如果不是趕上改革開放,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更加重視支持殘疾人事業,其命運可想而知。

人類在邁入新世紀門檻的瞬間興奮之後,馬上麵對著無情的現實:經濟衰退,環境惡化,安全威脅……唯有中國人在驕傲著:申奧成功,入世,7%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殘疾人事業有了長足進展。“九五”任務完成,“十五”開篇順利,這使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殘疾人工作者以及關注殘疾人事業的人們都有一種美好的期待。

近年來有關扶助殘疾人的政策法規出台了不少,但怎樣使之行之有效,惠及每一個殘疾人?最近,中國殘聯提出了“關注基層殘疾人工作,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的工作重點,就是要將法規政策最大限度地現實化。“兩基”是有機聯係的,加強基層工作是條件,保障基本生活是目的。扶助殘疾人的政策、法規之“春風”,通過有力的基層組織“化”為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之“雨”。好雨雖然知時節,也實在是需要“化”的過程。願我們的基層殘疾人工作者都成為“化雨”使者,去滋潤每一個殘疾人的心田。

人道高地(2004.6)

為什麼稱作“高地”?通常不是將人道主義叫作基礎思想之一或道德底線嗎?因為這是一種辯證的認識:最應該也最容易做到的往往是最難做到的。

先不說足以顛覆美利堅形象的“虐囚”事件;先不說“基地三號”持續一分鍾之久的令人瞠目結舌的砍頭惡行——因為這些都可以稱作“慘無人道”。就是每時每刻發生在每個地球人身上或身邊的小事,我們需不需要捫心自問:人道嗎?

在鋼鐵和混凝土和電腦和機器人和短信和航天飛船組合成的雞尾酒般的今天;在一邊是經濟增長,一邊是道德淪喪,一邊是大城市美麗的夜空,一邊是黃土地蕭瑟呻吟的今天;在那些不知怎麼生長和製作出的食品惡之花般鮮豔地擺在“人體盛”上,在那些不知為什麼總也查不出根由的怪病幽靈般地侵蝕著人類的肌體時——時鍾在嘀嗒作響,我們常常遙想當年那次把酒問青天和悠然見南山。時間在流淌,空間在遊移,亙古不變的是那個外柔內剛、秀外慧中的先知總在提醒:人道呢?

是啊,人道是善意和溫情;人道是自愛和博愛;人道是以人為本、以人為先;人道是會心的體諒和真誠的祝福。愛人才能愛己,愛環境才能愛人類,因此,人道是對自我的超越;也因此,人道是一種境界——無論階級、階層、性別、國別、種族、信仰、習俗、貧富、殘健的同異和高低——隻要你是人,隻要你是與人類共存的一切。

可以追根溯源,在故紙堆中刨出人道主義發展的軌跡;也可以廣征博引,從理論的角度論述人道主義的高深。而人道更像空氣和水,無色無形而又須臾難離,它滲透到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之中,誰也躲不開它的或讚美或審判。

是讓老百姓說你:“不地道”呢,還是說你“很仁義”?

艱難地爬坡吧,我們還差得遠呢。

遭遇激情(2005.1)

去年改版,寫了《感受快樂》,好像意猶未盡。蘇格拉底說,世上隻有兩種動物:痛苦的人和快樂的豬。那麼有沒有快樂的人呢?若有,這個快樂肯定不同凡響,肯定不是那種渾渾噩噩的淺薄的快樂。怎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快樂?我認為是要全身心投入地享受艱難而又充滿激情和睿智的過程,也就是要經曆痛苦、執著而又矢誌不渝。大概隻有這樣,才不會使我們降格以求,等同於另類,去索取那些廉價的快樂。

今年寫什麼?一個詞驀地跳進腦海——遭遇激情!

一日,一市殘聯理事長來訪,說他剛從區委書記位置上調來,能幹殘疾人的事特別興奮。忽然就想起前些日子參加一全國性會議,也是一位剛從一權力部門調來的理事長,分組討論時發了一大通牢騷,當然夾雜著些許感慨:做夢也沒想到來殘聯工作,過去別人求我,現在我求別人,渾身不自在。

應該感謝這位理事長的直率,才促使我們思考。

命運就是這樣,常常在半途拐彎。能遭遇什麼?誰也不可能預見。因此“不期而遇”就經常成就人也經常捉弄人,經常打磨人也經常激發人。

殘疾人事業領域廣闊,內涵豐富。既有法律、政策、理論、規定冷冰冰的白紙黑字,又有活生生的人間悲喜劇;既有觸目驚心的躍動的數字,又有動人心魄的場麵和瞬間;既有一袋米、一片瓦、一掬淚的憂思,又有於殘缺中尋求完美,在厄運中奏響強音的壯懷激烈。涉身其中,怎能令人不動容、動心、動情呢?

當曾經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從我們的記憶中漸行漸遠,當“所有的日子都來吧”的豪邁漸漸隻成為那一段日子的標誌,當“左牽黃,右擎蒼”式的引而不發與“西北望,射天狼”式的雄奇壯闊,隻能輕輕撥動當代人的心弦——我們應該惋惜呢還是應該慶幸——畢竟我們在為一群弱勢的、邊緣的、需要幫助的、特別困難的人們奉獻著精力、智慧、才華,甚至青春,甚至生命!

如此才能喚出我們的激情:在一種落差和懸殊之中,在一種與生命的搏鬥之中,在一種逆境下的崛起之中,在一種不畏艱難的攀登之中,在一種仰天長嘯、壯誌未酬之中,我們收獲了心靈的慰藉和理想的成功。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遭遇,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般激情。

假如你真的有了這樣的遭遇,你是否真的能有這般激情?

我們想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

尊敬(2005.6)

中國殘聯原副主席、理事長,我社原總編輯郭建模同誌2005年5月2日突然去世。他走得太匆忙,以致大家根本不願相信這個消息,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然而他的確走了。63歲,正值刪繁就簡,享受淡泊致遠的黃金歲月。斯人已去,音容宛在,往事曆曆在目:20年前,《三月風》創刊,樸方任第一任主編,建模同誌任第二任主編。那幾年,《三月風》以其大氣和銳氣領風氣之先,以至於現在四五十歲的讀者提起當年的《三月風》仍津津樂道;1989年,建模同誌從華夏出版社任上重返中國殘疾人雜誌社,在任一年。就在這一年,他的心髒病第一次發作。“他是被累病的啊!”當年為他開車的司機這樣說。

雜誌社的同誌大都稱呼他“老郭”,後來他去機關工作時,那裏的同誌大都直呼其名:建模,幾乎很少有人把他的名字和官職聯係在一起,譬如:郭總、郭理事長。

大家還記得老郭總是那麼和藹慈祥,吸著那種非常便宜的煙卷和大家聊天,間或開個玩笑;他寫文章一氣嗬成,幾乎不需要任何修改,其中的氣脈和高度自然天成,落在稿紙上的每個字都寫得非常認真清楚,顯得幹淨利索,當時雜誌社的一些資深編輯記者都尊稱他為“郭老師”;老郭很少批評人,現在大家幾乎記不起來他什麼時候發過火,但在他麵前,誰都會意識到哪個地方做錯了,有一種無言自威的壓力;雖然老郭從來不說自己的事,可大家都知道,老郭的人生經曆很曲折,少年苦讀,中學致殘,參加工作從農村最基層幹起;老郭的家裏生活非常困難,但他從不向上級組織反映這些,總是自己默默地承受著。

1999年9月,時任中國殘聯理事長的老郭親自找我談話,傳達黨組決定,讓我來雜誌社工作。我上任最初的幾個月,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找老郭請示,他總是靜靜地聽完彙報後表示:具體的問題我不幹涉,隻有一點,當難以抉擇時隻按照正確的道理去做,不必考慮人情世故,左顧右盼,優柔寡斷。這番話使我茅塞頓開,踏實了許多。這幾年,雜誌社的每一點進步老郭都非常清楚,也很高興,特別是人事製度改革和《三月風》《中國殘疾人》改版成功後,他都會說,你們做得不錯。我們知道,對於喜怒不形於色的老郭來說,這就是最高的褒獎了。

老郭在雜誌社前後三四年,故事很多,我們將另外撰文回憶。但不管是在我社時,還是在其他單位、殘聯機關做領導時,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受:老郭是一個特別值得、也特別受到別人尊敬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尊敬”這個詞會被經常用起,社交場合、公務活動、信劄往來……大多是一種客套。但“尊敬”之於老郭,卻凸顯出這個詞的本質,有分量、有質感、有形象,那麼深邃,像無垠夜空中熠熠的繁星,迎麵撲來,又悠然遠去,既親切,又聖潔……

謹以此文悼念尊敬的郭建模同誌。

春日情懷(2006.2)

又一個春天來了。

料峭的春意是北國雪原上閃著細碎銀片的陽光;是南方涼風中那一絲絲溫潤;是山間冰川下蘇醒的細泉;是田野上偶爾乍現的一抹新綠……

2006年的春天就這樣開始了。

社裏幾位老同誌要退休了。幾十年的辛苦操勞寫在了鬢角上和皺紋裏。一切都顯得很平靜,好像公交車拉完最後一個乘客,到站了,喘口氣,加點油,又要開始另外一個也許完全不同的輪回;社裏又來了幾位新同誌,新生活開始得似乎也很平靜。如同進入了一個規定情境,年輕的心從此不再漫無目標地飛翔。

這個春天既是結束,也是開始:過往的足跡和未來的道路有些模糊,有些清晰;有些瑣碎,有些大氣;有些消沉,有些激昂;有些黯淡,有些明朗……

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了春日情懷!

情懷之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它可以點燃我們略顯平庸的生活,激勵我們不甘平庸的生命,使我們的工作閃爍激情,使我們的追求充滿快樂。在情懷的關照下,數字的累積有時並不顯得很重要,嘈雜和摩擦也可被忽略,博大而充實的情愫使我們站在高處,目之所及是那炫著誘惑的遠方。

讓我們深情地擁抱生活吧!那是熹微的晨光中叫早的鬧鈴,那是辦公室剛剛沏好的一杯冒著熱氣的清茶,那是沒完沒了的會議和永遠寫不完的通知和報告,那是電話那頭傳來的男人的、女人的、蒼老的、年輕的、舒緩的、急促的聲音,那是下班之後的籌劃:怎麼接孩子,怎麼買菜做飯,怎麼看球賽或是等待看生怕遺漏的電視連續劇,那是下周出差去基層調研,那是下月發薪,工資又漲了幾許……

然而我們畢竟是匆忙而平凡的過客,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緊張地工作和有味道地生活。幸運的是,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毛澤東語)謀利益使我們聚集在一起,幾年,十幾年,幾十年,記憶的碎片撒在事業的長河裏,隨流而去,留給我們的是一些傷感,一些遺憾,還有一些慰藉。

這就是我們的情懷。春日的情懷是溫暖的,用她去熱愛吧!

情結(2007.1)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而使命運發生改變。機緣像一把鑰匙,為你開啟一片新天地的同時,也開啟了你心中甚至不為自己輕易發現的情感世界。因為新的天地,激發潛在的情感;因為情感的投入,使那片天地更瑰麗。

20年前,我還在解放軍部隊當新聞幹事,因為報道了官兵與盲人工廠共建的故事,與籌備成立殘聯的領導相識,於是,兩年後轉業來到了殘聯,13年後又來到殘疾人雜誌社。社裏主辦的三本雜誌之一《盲人月刊》已有近50年的曆史。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吧,因為報道盲人的情況而來到殘疾人事業中,近20年又要經常接觸盲人問題並為盲人兄弟姐妹們服務。

記憶的小溪裏總有關於盲人的浪花跳躍:曾經有一次和兩位盲兄打橋牌,驚歎他們記憶力之強,叫牌之準確;曾經有一次與殘奧冠軍盲人李端交談,感歎他在人生巨大落差之後的毅力和達觀;曾經讓盲人朋友把手搭在我的肩上,充當他們的盲杖;曾經發現看不見這個世界的他們,發表意見時卻經常愛說“我看……”。

與盲人朋友真誠相伴了近20年,同行之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應該向大家報告的是:《盲人月刊》這本由毛主席命名、謝覺哉老先生題寫刊名的雜誌,近幾年又有了不錯的改觀,我們又出了漢文電子網絡版,又出了有聲版;一些盲人朋友在雜誌上直抒胸臆,一些讀者不斷地向我們反饋信息;編輯部人員輪換,更加年輕化;編輯記者更加注重選題的策劃和深度的采訪。

記得2004年舉行的紀念《盲人月刊》創刊50周年活動中,來了好幾位已退休多年的編輯部的老同誌。我過去隻聽說過他們的名字。與他們握手、合影、聊天,望著他們蒼白的頭發、祥和平靜的笑容,我的感慨良多:真水無香、大愛無痕往往也是一種力量,一種持續不斷的情結,可以使人收獲從容,收獲充實,收獲慰藉。而那些使你牽掛、使你惦念、使你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東西,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性格乃至生命。

現在,全國有近萬種期刊,有一本《盲人月刊》令人難以忘懷。

在比大海更加寬廣的心海上,有一葉白帆叫作:愛。

這就是情結。把情擰成結。留在記憶中,撒滿走過路。愈久愈醇,愈化愈濃……

又到五月(2007.5)

我們又來到了5月。

時間好像在不經意間倏然而逝。新年像是昨天的事情,一下子就過了小半年。我社地處奧運工地附近,開車經過北四環,眼瞅著“鳥巢”這個龐然大物一天天長大,露出魁梧的身軀在路邊崛然屹立,充滿了陽剛之氣;而在他(應該用這個他)身邊的“水立方”藍熠熠的靈秀,顯得那麼柔美。剛柔相間,一幅好風景!

前幾天國際殘奧會主席克雷文來京考察,花絮很多。在社區與樸方打乒乓,還稱讚運動員村是曆屆最好的,尤其是廁所,體現了對殘疾人的尊重和人文關懷。據報載(所以不能算泄密)他在聽取了兩個小時的殘奧會開幕式的彙報之後,也是大加讚賞,認為以天壇為主要造型元素,以藍色為基調的開幕式,象征天、地、人協調共存的理念。

我社經過努力,爭得了北京奧組委的授權,承辦殘奧知識大獎賽。這也是以我們的力量為奧運會所做出的貢獻之一。

5月。想起了“紅五月”。那是一代人在那個特殊年代的獨特記憶。

現在人們常常忘記回憶,好像我們的生命曆程必然會沿著時空隧道抵達今天這個充滿色彩、充滿誘惑、充滿刺激、充滿期待的今天。然而你不妨回憶一下,十年前、二十年前,不太遠吧?那時的世界是怎樣的?你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最近因為要寫一篇雜誌社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體會文章,準備在中國殘聯係統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彙報,我便又一次回憶了一下最近七八年來我社走過的曆程。艱辛中的歡樂,艱難中的滿足,艱苦中的幸福。雖然說不上滄海桑田,但的確是不一樣了。我給這篇文章取了一個題目:《海納百川,無欲則剛》,摘自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上聯說的是胸懷,下聯說的是品格。這是七八年前我社提出的理念,大家一直在遵循也大受裨益。

5月,不再乍暖還寒,未到酷暑炎熱。萬物早已複蘇,積蓄能量,躍躍欲試地充滿了期待。這其實也是我們目前心境的真實寫照:歡樂地向往著明天。

《中國殘疾人》實發數終於突破了100000!6位數,既是一個數量關口,又是一個心理關口。真要感謝各地殘聯的領導和同誌們,同時也為雜誌讀者群的擴大而高興。100000,催促我們精益求精,提醒我們不容懈怠,告誡我們:追求,永無止境。

忽然就想起近年來從海外傳入內地的幾個漢語新詞:訴求、考量、願景。當時乍一聽有些別扭,漸漸用的人多了,就融入了我們的語言體係。當一次小學生,用這幾個詞造幾個句吧:人道主義是我們的訴求;用為殘疾人服務來考量我們的工作;殘疾人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小康是我們的願景。句式比較簡單,小學生嘛。

激情(2007.10)

好幾個月沒做博客了,這次“博”點什麼?

想說的很多,心有千千結。當初設立“主編博客”時的定位是:新聞背後的故事和感受。上個月的最大新聞當然是“殘奧會倒計時一周年的宣傳”。酷暑時節,四刊聯動,新聞會戰——這些字眼總是閃過腦海,還有什麼比這個事更重要的呢?上期別人說了,好像意猶未盡,再說它吧,是為小結。

當第9期《中國殘疾人》《三月風》《盲人月刊》《人文周刊》飄散著油墨的芳香擺在了案頭的時候,我知道:一場新聞會戰就這樣結束了。

前些天社內總結,暢談為突出宣傳殘奧會倒計時一周年而組織的這場新聞會戰。每個人都帶著剛剛走下“戰場”的興奮和滿足,每個人都很自信:時間那麼緊,任務那麼重,要求那麼高,我們都闖了過來,還有什麼不能戰勝呢?

不到一個月,30多人直接參戰,20多人後援,真乃舉全社之力,聚眾人之心,分九路人馬,譜超越之歌也。

當然不如淮海戰役的波瀾壯闊,不如百團大戰的壯懷激烈,不如諾曼底的雲譎波詭,不如上甘嶺的艱苦卓絕。

不過,我們仍然為此而自豪。

整體實力、團隊精神、社史之最……好像怎麼評價都不為過。然而我最看重的是激情,一種洋溢著陽剛的雄性氣概。血脈賁張,氣動幹雲,力透紙背,肆意揮灑;沒工夫等待,沒工夫猶豫,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拚他個揚眉劍出鞘,拚他個殘陽如血!……

有了這一次經曆,我們似乎又站到了新的高度。一個人也好,一個單位也罷,向上走總是一個一個台階地爬。新的認識,新的經驗,新的眼界,新的目標,是漸漸地豐富、拓展和清晰的。

但是,不論怎麼樣前行,都是需要激情的。很難想象在死水一潭的心境中,會產生無敵的氣概,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創造出如畫的美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就是激情!

隻是,這次充滿激情的新聞會戰不過是個中考,考好了,不足為喜,因為,一年後的殘奧會才是一次真槍真刀的大考呢。

我們有些躍躍欲試地期待著……

簡單的智慧(2007.12)

一年過得真快,又到了該總結的時候了。

一般來說,總結不外乎成績、問題、優點、缺點之類,一、二、三、四,甲、乙、丙、丁,A、B、C、D,大概成為一種套路。當然這些年來細化而為“德、能、勤、績、廉”5個方麵,其程序也更加規範,大體有個人小結、考核評優、述職、意見箱、座談會,領導還有民主測評和民主生活會等。成績是主流,問題常常用“有時”來限製,用“希望”來取代——這些都不錯。但是,我更加看重的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是從具體事物中引發的思考,哲理的甚至詩意的,空靈而不空泛。事情總會過去,而思考的成果卻成為財富沉澱下來,積累下來,滋養著我們的生命。

2007年我就常常思考兩個詞:樂觀和簡單。

半杯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樂觀的人說它“半滿”,悲觀的人說它“半空”。這是個典型的悖論,是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對錯暫且不論,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隻有積極、快樂、健康的心態,才能使我們摒棄陰暗潮濕的蠅營狗苟,超越困難,超越自我。超越才能達到卓越!——而樂觀,就是從超越走向卓越的基石。

簡單需要智慧,簡單才能包容,簡單又何嚐不是一種境界?和諧社會需要簡單,它的前提是公平。再小的單位,也是大社會的縮影。很難想象,一個充滿了矛盾,交織著不滿,滲透了雜念的單位或個人能夠取得好的業績和進步。公平的環境,才能煥發人心向善的一麵,才能使人心無旁騖地工作,才能體驗簡單的不簡單韻味。

圍棋最簡單,卻因簡單而高深。黑白圓子,不分大小,沒有帥王兵卒之分;紋枰對坐,平等手談,縱情千萬裏,胸有百萬兵。情與理互見,剛和柔媲美,心理、性格、閱曆甚至命運全部體現在最簡單的黑白單子的博弈之中。

我喜歡簡單,我崇尚樂觀。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是一門藝術,樂觀地麵對生活和工作是一種境界。當然不回避矛盾,也不逃避困難。要像巴爾紮克那樣具有批判現實的精神,又要像毛澤東那樣愈挫愈勇地預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扯遠了。版麵有限,今天隻點個題。

歲末之際,博客一年,好嗎?等您評判。

最後獻給您我喜歡的一首詩,共享: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2008年(2008.1)

年前參加了一個我社與衛美恒公司合辦的征文頒獎典禮,征文名曰《我和輪椅的故事》。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命題。我和輪椅,使我想起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類的題目,特別富有詩意和哲理意味。人和輪椅,那是一幅始而淒婉繼而和諧的動人景象。據估算,每天在中國大地上滾動的輪椅應該超過了1000萬輛,在輪椅上發生了多少各種各樣的故事?在這些故事麵前,任何想象都是蒼白的。這些故事賦予輪椅以生命,以情感,使輪椅成為人的心靈和身體的延伸,共同走過一段難忘的人生旅程;同時,人坐在輪椅上,看世界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世界觀、價值觀也會有所變化,尤其是對生命的認識和對內心的觀照都會更深刻。由此引發,特別期待著在殘疾人事業的宣傳中出現更多具有象征意義的命題,使之躍上更高的文化層麵。

2008年終於來了。這將是一個屬於中國的年份。從2001年那個莫斯科之夏的晚上開始,屬於中國的2008就一天一天地走近我們,並在我們心中日臻完美,炫出了太多美好的情愫、想象和願景。中國30年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烘托出2008;100多年來中華民族從飽受欺淩到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塑造著2008。當我們的雙腳著實地踏上2008這片熱土之上,我們將在全世界的矚目下,盡情地揮灑自豪和驕傲。

2008年無疑也將是一個屬於中國殘疾人事業的年份。包括各級殘聯換屆和殘奧會等自不必說,3月的中國殘聯成立20周年紀念也特別具有曆史意義。我認為,以中國殘聯成立為標誌,中國殘疾人事業進入了係統化、規範化、快速發展的軌道。20年彈指一揮間,20年艱辛跋涉路,20年風雨同舟行,20年,我們唱著同一首歌!

2008是鼠年,是又一個輪回的開始。

此時,我們雜誌社的賀年卡已經飛向了四麵八方,帶去我們的祈福,捎去我們的祝願。

潑費——2007流行的一個新詞兒。來自英文perfect,完美的意思。願2008年更“潑費”。

送給您一首小詩,共迎戊子新年:

輕巧逛城闕

靈動看世界

愛在童話裏

每天都過節

從現在開始(2008.3)

我們已經走了很遠,但別忘了當初是怎麼開始的。

前幾天聽北京交通台節目預告一個長書聯播,播講人是曹燦。我有些蒙。好熟悉的名字!我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的中學時代,那時每天中午放學吃過午飯的最重要的節目就是躺在床上聽曹燦播長篇小說,聽完了再去上學。那是個磁性的、極富感染力和穿透力的聲音。《豔陽天》《紅岩》《青春之歌》好像都是由他播講的。想他現在應該是70歲左右的老者了,祝願他現在的聲音還是那樣朝氣蓬勃!

周六、周日中午看央視《百家講壇》馬未都講收藏,說康乾盛世距現在不到400年,其實並不久遠,按照正常人的壽命70歲計,首尾相接不過5個人。照他的說法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到現在不過30個人的生命長度!

咫尺天涯,瞬間百年。今天當我凝望著寬敞的道路上,堵得結結實實的車流,恍若隔世,歎時勢造化,滄海桑田。

還是前幾天在餐桌上聊起了那個寫了著名詩作《傾斜而美麗的世界》的雲南特教老師張雪梅,24歲英年早逝,但是她為殘疾孩子寫的那幾首詩卻讓我永久地銘記在心,難以忘懷。當然,難以忘懷的還有殘疾人事業這20年來多少個瑰麗而又輝煌、平凡而又激動人心的瞬間!

我也是1988年,中國殘聯成立不久加入到殘疾人工作者隊伍中的。當年那個30歲的年輕人,伴隨事業20年,現在已然成熟了許多。但20年,對於一項崇高而又神聖的事業來說,還相當年輕。梁啟超那篇豪邁的《少年中國》曰:“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使我們今天讀來仍然心潮澎湃、壯懷激烈,不禁遙想著許多年後——也許我們已不在了——我們的事業會發展得怎樣,那時的殘疾人是怎麼生活的?

心懷美好的想象吧!

要讓美好延續,重要的是再從現在開始!

春天的風景(2008.4)

又是3月,恰逢中國殘聯成立20周年。當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目光聚焦北京,關注著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兩會”之際,有一道風景會吸引他們的注意,這就是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代表、委員們。10位人大代表、18位政協委員代表著全中國8300萬殘疾人登上中國最高的決策和議事殿堂。提案、討論、表決……令人們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當代的中國殘疾人作為一個群體,已開始全麵參與國事,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建設的一支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這是充滿朝氣的風景。28位代表和委員中,有張海迪這樣至今仍為人稱頌的楷模,有邰麗華這樣美麗而純真的公眾人物,有丁曉兵這樣的獨臂英雄,有文花枝這樣的“中國最美的導遊”,還有企業家、教師、幹部、醫務工作者、藝術家……他們是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是活躍在全國各條戰線的功臣和模範,他們的身上體現著中國殘疾人的時代精神,就是:自強不息、頑強拚搏、熱愛生命、忠於祖國、平等參與、和諧共享。

這是絢麗如畫的風景。經曆不同,階層各異,28位代表和委員從四麵八方齊聚“兩會”,本身就表明近年來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對我國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同時,一大批優秀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成為全國省、市、縣、區、鄉、鎮各級人大、政協的代表和委員,參政議政,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廣大群眾從他們身上體味到殘疾人事業在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麵中所呈現的蓬勃向上、生氣勃勃的態勢。

這是綠色如茵的風景。代表和委員們聽到溫總理報告中“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的聲音,也聽到來自方方麵麵關注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的熱議,深切地感到殘疾人事業和人道主義精神日益深入人心,這為仍然滯後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殘疾人事業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麵向未來的殘疾人事業更加生機盎然。

這是陽光普照的風景。舉凡“兩會”關注的民生熱點,如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維權、社會保障等,無不與每一個殘疾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殘疾人代表和委員們在會上通過提案和討論,為他們所代表的群體鼓與呼,期待著殘疾人能夠共享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物質和文化成果,使廣大殘疾人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使殘疾人事業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這是春天的風景……

八月瑣記(2008.8)

天真的很藍。

北京的環境治理大見成效。

奧運村周邊新開了幾條大馬路,新鋪了數塊大草坪,新建了多座大建築。北京城到處彩旗招展,昭示著奧運來了,殘奧會也快了。

彙報一下我社宣傳殘奧會的大事:

一、“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大型展覽。8月1日在中華世紀壇隆重開幕。其中殘奧會展區800平方米,由我社承辦,名曰《殘奧運動與中國殘疾人事業》。此展極具文化內涵和視覺衝擊力。

二、由奧組委和中國殘聯主辦、我社承辦的第四屆“殘疾人在祖國懷抱中”攝影展將於9月4日—8日在國家圖書館展出。我國著名攝影家王文瀾、謝海龍、鄧維、李前光等組成的評委會已完成終評。全國所有省、市、區都有作品參評。

三、我社三刊——《中國殘疾人》《三月風》《盲人月刊》均在第10期以專刊形式全麵報道殘奧會。編前會已召開,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四、我社創辦的《中國殘疾人網》擬於8月28日開通。不同於中國殘聯官方網站,此網以文化和服務為宗旨,力求更加貼近普通殘疾人和關心殘疾人的熱心人士。

五、《三月風》將於8月底推出一本麵向參加殘奧會的各國代表團、賽會工作人員、新聞記者、誌願者的大型特刊。

六、 我社一位副總編被抽調到奧組委主持殘奧會火炬接力工作,已愈一年半,還有幾位同誌分別被抽調到中國殘聯宣文部和殘奧辦工作。

50號人,工作繁忙,要求又高。同時進行的還有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少先隊員獻詞的創作和排練,題目為《心會跟愛一起走》;正在籌備10月中旬在浙江杭州召開的我社編委會會議;正在策劃年底舉辦的中國殘疾人雜誌成立20周年大型紀念活動等。

此外,明年《中國殘疾人》雜誌已確定再次改版,成為全彩色雜誌,在此先行預告。

此時此刻,我的案頭壓了好幾件急需辦理的事,我社許多同誌也是這樣的工作狀態。所以此篇博客屬急就章,未飾文采,見諒。

我們都知道這段日子在我們一生中的分量,但願將來回首時,不因蹉跎時光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遺憾。殘奧會展覽的後記我定了一個題目,也代表了我現在的心境,那就是:

為了我們共同的人道主義理想!

彩色(2008.12)

科學發展觀一定會與奧運會、殘奧會、汶川大地震、金融風暴等一起成為2008年最流行的詞彙。

日前去中國婦女雜誌社調研(這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環節之一)。社領導是三位女士,在她們裝飾精巧的接待室裏,品著純濃的咖啡,交流著雙方都感興趣的關於科學發展的話題。

朋友何東說他是婦女報的“男記”,我們在中國婦女雜誌社還真是沒有見到幾位男士。每個辦公室幾乎都被塗成暖色調,置身其中,仿佛被溫馨和親情所包圍。我在想,似乎應該有更多的男士辦女性類媒體,那樣視角應該會更客觀、更全麵一些。不過作為一本創辦近80年的雜誌,其發展曆程和創新精神的確值得我們認真品味和學習。

《中國殘疾人》雜誌2009年要告別單色時代,全彩色印製了。此刻我們有一種特別莊重的儀式感。怎樣把一本機關刊辦得令人更加賞心悅目,是我們的一大課題。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據說在動物(人類除外)眼中,世界是單色調的。而作為人類的我們,是應該慶幸能夠感受到豐富的色彩呢,還是應該為這世界過於複雜而煩惱?小時候上語文課,講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時,老師讓我們體會其中的色彩,單純而亮麗。而我理想中未來的《中國殘疾人》雜誌,就像這句詩一樣,如果能做到豐富中不乏純淨,絢麗中凝結質樸,生動中充滿真誠那就太好了!

等著讀者朋友去檢驗吧!還是那句話,要讓您喜歡。

在全世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曆牛年將至。大家都在過冬,春天還會遠嗎?照例每年要送給您一首打油詩,想了想,寫了幾句,為牛寫照,就算提前拜年了:

信步悠悠走,

瓊乳默默流。

抗壓本事大,

永遠不低頭!

牛年吉祥(2009.1)

2008年,大悲大喜,大開大闔。

這是一個令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的年份;這注定是一個金聲玉振、彪炳史冊的年份。厚重而激昂,壯美並高亢。

又一聲嘹亮的號聲吹響了!在這個全世界都在過冬的清冷的早晨。號聲劃過天際,悠揚、執著、堅定。中國牛年的春天,就這樣開始了!

盡管地球在報複人類自以為得意的愚蠢,盡管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影響著我們對未來的展望,盡管人們還未從昨天的美夢中完全醒來,盡管……中國的牛年依然如約而至,它像一位智慧老人,輕聲地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春天來了。牛兒抖了抖身上的浮塵,搖了搖尾巴,噴了噴鼻息,哞的一聲,叫醒了仍在冬眠的主人:春天來了。

你沒見到冰雪覆蓋下的那一抹新綠?你沒聽到寒風中的那一聲笛音?你沒感到迷茫的雲隙中透出的溫暖陽光?

哦,牛兒從來都在滋養著我們、提醒著我們,從來都寄托著我們美好的希望。

它使我們沉靜:信步悠悠地走著,好像有些漫不經心,但每一腳都實實在在地落在大地上;大塊頭地站在那裏,看上一眼都會感到踏實和淡定。

它使我們堅韌:黝黑的膚色不飾浮華,默默地觀察著風景變換,渾身蘊含著似乎永遠使不完的勁兒,引而不發,時刻在待命出征。

它使我們強壯:不屈的性格裏深藏著血性,危機時刻怒睜雙目,一躍而出。抽冷子給你一肩膀,告訴你,來吧,沒啥大不了的!

它使我們感動: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庇護著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的生靈,付出而不怨艾,負重而不矯情,坦蕩而不苟且。

它使我們暢想:有牛在,就有豐收的願景,就可以讓我們想到廣袤的田野,想到嫩綠和金黃。

民諺如畫: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道一聲珍重:牛年吉祥。

調研(2009.8)

所謂調研,實際上是一個求真的過程。

92年前,麵對黨內右傾領導的懷疑和責難,時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出發了。32天步行700多公裏,實地調研了湖南的農民運動,撰寫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喊出了“農民運動好得很!”

2009年7月,中國殘聯的60多名幹部也出發了,兵分15路,前往全國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大規模基層調研,主題隻有一個: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和服務體係建設。前後20天時間,調研組深入到全國121個縣、市、區、旗,走進了291戶最貧困的殘疾人家庭,實地體察殘疾人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需求,探尋解決困難的辦法和途徑。

短時間內,如此高強度、大規模的調研在全國各領域是不多見的。看實情、聽真話,是所有調研組成員的共同期望。

我陪海迪主席、張儀鳳主任去的是河北和天津。在河北跑了4個貧困縣。省殘聯李民理事長非常知道我們的需求,到哪兒都強調,要看最窮的殘疾人。於是我們見到了56年在地上爬行的楊占民(雙腿截肢),認識了44歲仍未婚與77歲老母相依為命的盲人郭斌……他們的危房,鍋裏變質的食物……一切都顯得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