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師訓話(1 / 3)

太學生的招收標準是這樣的:君子六藝,綜合評分。即,要麼你體育成績必須達到水平線,要麼其他幾項成績就得特別好。

招進來之後,太學裏還開設體育課。並不是你隻要書讀得好了就行了,擊劍騎馬都得學,免得以後因為身體不好過勞死。並且,太學生們的年齡通常不大。也就是說,這是一群體力值在平均線上、精力十分旺盛的……潛在暴力份子。

一言不合,便開始吵,文化人的對罵,不提罷。虧得兩人是一個祖宗,才沒有涉及到對一些親屬的問候。吵得太凶,以至於打。李璐與李清君,人緣還都不錯,各糾起一堆人,拳拳到肉,打得十分痛快。

李璐與李清君屬同族,隻是血緣頗遠,彼此關係稱不上緊密。然而畢竟是同族人,其他人不好插手,便放任他倆捉對廝殺,其他人各尋對手去了。

李璐與李清君滾作一團,時而你上、時而我在上,翻滾騰挪,滾得滿身塵土。一邊掐脖子扯衣裳,一邊還要罵。李清君乃是得六郎賞識的,又見六郎行事也頗為寬厚大度,心裏對這位年輕的太子頗為敬重。雖然也為六郎這點事情操心,卻不容有人說出來。明晃晃的提出來,終是有些不敬之嫌。“生不出來”這四個字,又豈止是女人受不了?

他又更氣李璐好好的一個世家公子,居然受章垣這種“小吏”指使,真是有辱身份。一麵打,一麵罵:“叫你多管閑事,堂堂貴胄公子,居然聽從章垣這種沽名釣譽的小人的指使,做起些婆婆媽媽的事情來了。”

李璐與李清君的想法卻不同,他還真是不是章垣指使的,章垣也指使不動他。原本章垣是串連了一個太學生叫吳洪的,都已經說好了的,不想吳洪慫了,臨場退縮。聽到風聲的人,都以為誰上書誰就是章垣指使的。

他是自己看不下去了,一個翻身,把李清君又給壓到了身下:“你懂個P!此事要早做打算!難道要讓楚攸的外孫(其實是曾外孫)來占便宜嗎?”

二李都姓李,與首相李彥沒有十八代親以內的關係,卻與昔日雍州長史李家有著頗深的淵源。雍州李氏與冀州李氏,係出同源,昔日有一位李太尉,兩個兒子分在兩處做官,因以為家,傳下這兩枝來,至今已有數代了。李清君與李璐都是長子的後代,李長史是次子的後代,李清君這一邊,與李璐係、雍州係的聯係都不大密切,李璐係卻與李長史那裏雖血緣不親,關係甚篤。

楚攸謀個反,李長史無辜受罪,全家流放。楚攸這裏,沒傷筋沒動骨的,既沒絕嗣,也沒株連。相反,孫女兒還是趙王妃,兒子依舊有太尉罩著——怎能令人服氣?

一想到若是東宮無子,要不兄終弟及,要不八郎兒子過繼。到時候楚攸就成了未來皇後的親祖父,到時候你是追封呢?還是不追封?必須不能忽略這麼個問題,多半還得給楚英做臉。哦,他們家依舊興旺,似李長史這等忠義之士,就白白流放幾千裏了?

我去年表了個表!

李璐就憤怒了!憑什麼?!

哪怕隻是他的腦補,縱然隻有萬分這一的可能,李璐都不想讓它實現!他奮力地捶著李清君:“你讓後世怎麼評論?你讓後世怎麼評論?忠義之士兩下為難,無辜受罪。罪魁禍首坐享人間煙火,誰還要做好人?誰還要做好人?!都把女兒送給權勢之家生孩子,不就得了?!這是引人向善的道理嗎?”

兩處書信來往,李璐常以李長史為君子,流放之後,李璐更以李長史為忠義的榜樣。自然對楚攸越看越不順眼。

李清君聽他這麼一說,好像也有道理呢。一怔之下,吃了好幾記拳頭,疼痛拉回了他的智商和武力值,再一個挺身,又翻了過來,他也捶:“呸!你不會說個清楚嗎?”

“說你個頭!”這種“如果皇帝現在就死了太子生不出兒子來類似詛咒的假設”是能說得出口的嗎?!這是危言聳聽好不好?可是……還真是有可能存在的啊!必須將可能性掐滅在搖籃裏!況且,天子無私事,太子難道就可以有了麼?天子、太子,治國固然是第一要務,但是,生下繼承人,也是國事。

正在嘴上手上不閑的兩人沒有注意到,旁邊已經安靜了下來——葉琛已經過來了。他是來巡視的,見證了大周太學第一次群毆事件。幸甚至極……個P!

葉琛很忙,作為正式丞相裏最年輕的一位,雖然有真才實學,也曾隨軍出征,也曾單獨出巡安撫,葉琛的名望還是不比李、霍、丁的。他也有自知之明,苦活累活也都肯幹。朝廷重視吸收新鮮血,葉琛自己也很重視太學,百忙之中,還要抽空過來看上一看。

然後就遇到學生們以如此熱血熱情歡迎著他,一臉的熱血!

葉琛還不知道章垣指使人上書的事兒呢,隻是聽著這兩個且打且罵,十分投入的學生的對話,就猜著了七、八分真相。說起來,李璐擔心的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這樣的例子,史上也不算少見。謀反的、犯罪的、刷了下限的,最後憑著女人的一條裙帶,就這麼登了上來翻了身。為國盡忠的、堅持正義的,不得好下場。葉琛讀史,也常常或抑鬱或惋惜。

李璐還在那裏罵呢:“太尉與尚書,真才實幹,我也服氣。可楚攸這樣的,讓人怎麼甘心?!”

是呀,憑什麼呢?

葉琛本來要停他們的課的,話到嘴邊,又改了口,陰惻惻地道:“看來你們的功課真是太輕鬆了!都給我起來!跑圈去!”葉校長體罰起學生來,也是一套一套的。顏神佑在軍中,大事打軍棍,小事兒就是罰跑圈兒,罰蛙跳,各種體罰,既豐富了業餘文化生活,也提高了身體素質。葉琛曾隨軍出征,頗得其中三味。看這兩個小子打起架來這麼有精神,再跑幾圈也累不死他們!

都是閑的!

李清君討厭李璐將東宮的陰私事拿出來大庭廣眾下說,哼唧著正正衣冠,與好友跑圈去了。李璐也不覺得自己是做錯了,也正一正衣冠,吐出一口血沫,放言道:“家族之複興,可以靠男人的血汗,卻不能憑女人的裙帶!”也帶著小弟跑圈。

兩隊人馬忽忽拉拉,比賽似的,你跑得快,我要跑得比你更快,操場上塵土飛揚。

葉校長的臉都綠了。

半晌,摸摸新蓄的短髭:“還不錯。”雖然衝動了一點,這個腦補能力也太大了,卻也不算是無理取鬧。好歹心中也有杆秤。至於“名門淑女”什麼的,葉琛既不曾看過上書,自然也不知道。縱然知道了,也不以為有錯——太子無論娶妻納妾,不要名門淑女,難道專挑文盲潑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