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國現有的耕地質量不高。耕地退化是指人類對耕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導致耕地地力下降的過程,通常表現為耕地土壤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物理、化學與生物等方麵特性的下降。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國優質耕地隻占21%。
(5)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機製的要求越來越緊迫。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量的投入來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高,成本較高,產品質量難以提高,經濟效益較低。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在生產規模不變的基礎上,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機器設備、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利用效率,來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低,成本較低,產品質量能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較高。
4.如何切實有效的保護耕地
(1)堅決製止耕地閑置、拋荒。全麵清理占而未用、具備耕種條件的耕地,組織鄉(鎮)、村、戶及時複耕,並由土地征用單位支付複耕費用;對閑置一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處以罰款;對閑置兩年以上的土地依法收回。對常年和季節性拋荒的承包地,可由種糧大戶耕種。縣、鄉兩級政府對製止耕地拋荒承擔直接責任,並把此項工作列入幹部目標管理考核責任製,對耕地拋荒嚴重的地方,堅決追究、嚴肅查處當地領導的責任。
(2)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製製度。加強規劃實施管理,促進各類建設特別是城鎮建設合理集約用地。嚴格實施土地規劃計劃,從嚴控製用地規模。減少用地報批環節,縮短報批周期,積極主動為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提供用地服務。同時,各級地方政府要堅持依法用地,決不能以用地報批程序慢或缺乏征地資金等各種理由,擅自用地、越權用地、違法用地,決不能以犧牲資源和農民利益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3)嚴格巡查,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土地動態巡查製度,成立土地巡查小組,堅持定期巡查,巡查到位、不留死角。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將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加大對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對重大違法案件要公開查處,一抓到底,既要處理事,更要處理人,構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4)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製度。切實加強耕地保護,根據“基本農田保護麵積數量不少、質量不降和絕不允許擅自將耕地改為非農用地,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建立縣鄉村保護基本農田領導小組,形成保護網絡,對基本農田管理實行定位、定量、定人,確保每片都有一個責任人,村村都有專職管護員。
(5)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複墾,增加有效耕地麵積。嚴格執行“占一補一“,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全麵實行建設項目補充耕地與土地開發整理複墾項目掛鉤製度,嚴格按項目考核,落實責任,建立和完善土地開發整理複墾管理製度,以重點項目實施為導向,全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複墾,形成補償耕地的良性循環機製。
三、耕地保護與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關係
1.耕地保護是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基礎和前提
隻有加強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才可以有效、快速地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從而提高高標準基本農田的質量與數量
2.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有利於促進耕地保護
想要提高高標準基本農田的質量和數量就必須加強耕地保護的力度和強度,進而督促耕地保護的一係列措施的實施和應用。
總之,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麵對我國耕地嚴重不足的嚴峻形勢,采取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和保護耕地的各種措施,預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環境的因素,穩定和擴大耕地麵積,維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質生產能力,預防和治理耕地的環境汙染,是保證土地得以可持續和合理使用,穩定農業基礎地位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保護耕地和提高耕地質量將是我國目前急需著力解決的一大重要問題。
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與耕地
資源保護問題的探討
丹東市博文建築工程谘詢有限公司?於?丹
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可以解決部分地區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問題。通過土地平整,合理確定田塊規模,使規整後的田塊充分滿足農業機械作業條件;完善田間道路係統,優化田間道、生產路布局,提高道路的荷載標準和通達度;加強農田灌溉與排水工程建設,提高耕地灌溉麵積比例和渠係水利用係數,增強農田防洪排澇能力等。通過以上工程措施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麵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土地利用價值。高標準基本農田在使用上可以做到“用養結合”,確保在高標準基本農田上獲得高產。
我們搞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為了更好的利用耕地資源,而耕地資源開發後如何保護資源,保持耕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樣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國自建立基本農田保護製度以來,經過20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已經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基本農田保護製度體係。基本農田保護製度的建立與貫徹執行,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增強了全民保護耕地的意識;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有效地遏製了亂占濫用耕地的勢頭,促進了土地的合理利用;穩定了農村土地承包製,調動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但是,基本農田保護製度本身以及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一些嚴重的問題,製約了農業的發展。那麼怎樣更好的做到保護耕地呢?
一、大力宣傳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增強全民保護耕地意識
1.加強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
利用各村的宣傳欄,貼上圖片,案例等,不僅注意宣傳對象,還注意宣傳內容。使大家都知道:耕地是我們的生命線,耕地是母親,沒有了耕地,就沒有了衣食父母。還應大力積極宣傳耕地保護方麵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同時加大對違法用地反麵典型案件的報道力度,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樹起全民保護耕地的意識。
2.要將耕地不斷減少與人口不斷增長結合起來宣傳
用世界糧農組織規定的人均耕地0.8畝警戒線時刻警醒全社會的注意。
3.要廣泛開展社會輿論監督
開通各種信訪渠道,群眾的“眼睛”是最亮的,將耕地保護置於社會監督之下,這樣必然能取得一定的保護效果。
二、宣傳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在耕地保護上的做法,
??增強法律對耕地保護的嚴肅性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這一《辦法》的實施必將對耕地保護起到很大的作用。
1.增強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2.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的範圍
可參照《國土資源部劃撥用地目錄》來確定公共事業用地範圍,從而限製那些美其名曰為了“公益利益”而用得過濫的“征地權”。從用途管製的角度出發,科學製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增強規劃管理的嚴肅性。
3.強化基層幹部群眾,特別是村組幹部的耕地保護責任
村組幹部、群眾對當地的違法用地行為是最先知道,他們是土地執法監察強有力的“後備資源”,目前這部分的力量在保護耕地中的監察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應該加強村組幹部群眾對保護耕地的責任意識,以彌補土地執法人員人手少,違法用地行為不能在第一時間內被發現和查處的不足。對村組幹部,凡在其管轄範圍內的耕地受到侵害的必須承擔責任。對群眾,誰耕種的地被非法占用、非法取土而其未製止、舉報的,也要承擔適當的耕地保護責任。
4.建議應盡快出台關於土地開發複墾整理中新增耕地方麵、基本農田建設中保證質量方麵的一整套管理的法律法規
成立專門的新增耕地(含基本農田質量等級認定)驗收機構,落實驗收責任,從而保證新增耕地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均達到標準。
三、確立科學發展觀和政績觀,加強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
建議鎮政府對基層幹部和農村幹部進行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轉變思想觀念,為耕地保護工作提供思想保證。
1.要落實耕地保護責任
耕地保護的責任考核體係,並認真嚴格落實,實行一票否決製度。
2.要改變現行幹部任用體製
對不落實科學發展觀、不顧農民利益、不顧長遠發展要求、在耕地保護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基層黨政幹部不得提拔重用,對有重大違法違紀違規者要嚴肅追究責任。
四、加強土地執法監察隊伍建設,提高土地執法質量
從目前我國土地資源管理體製來說,隻要進一步完善執法監察體製,發揮國家總督察機構的職能,加大對地方政府、用地者用地行為的監管,定能減少甚至杜絕違法用地的發生。
1.嚴格落實執法監察巡查製度
一是分局成員分片組織定期巡查,分局領導組織不定期抽查。二是認真落實動態巡查責任製,誰的轄區內發生違法用地,而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發現並行動的就追究誰的責任。做到以預防為主,把土地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2.提高土地執法過程中內外部協同執法能力
在國土係統內部可以通過製定基層所聯合執法、供地情況內部通報、執法監察、基層所參與交地等製度加強執法工作。國土部門以前土地執法都是單兵作戰,執法力量不夠。近來在有些地方已有和公安等其他部門聯合執法的成功經驗,因此分局在執法時,也聯合多個部門協同執法,可在查處違法用地時對違法用地者形成強有力的攻勢,同時也起到查處一起,震懾一方的效果。
3.加強土地執法監察網絡建設
對土地執法監察網絡中的村組人員,建議由鎮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表揚和補償,提高其積極性,同時落實責任,做好土地執法監察工作。
五、科學管理、合理使用耕地保護方麵資金,切實保證
??耕地的數量和質量
用於土地開發複墾整理、基本農田建設的經費主要有以下幾項:出讓金、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農業重點開發資金、土地複墾費、土地閑置費等,政府做到專款專用,上級政府及部門應對這些費用加強監督檢查,看各地有無挪用、他用情況,是否將這些費用按規定的比例足額用於農業開發整理、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對現有的資金要科學合理利用,從而保證耕地保護資金發揮應有的作用。
六、科學挖潛存量土地,“開源”和“節流”並舉保護耕地
1.對各類存量土地要進行全麵調查,並全麵研究分析,製定科學合理的使用方案,保證在有存量土地可用的情況下,盡量不使用增量土地
2.鄉鎮集鎮各類用地要依托小城鎮發展
村莊建設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行。積極研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增強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向舊鎮區要地,向空閑地、廢棄地要地,向空心村要地,在土地利用中引入“循環經濟”理念,想方設法不占、少占耕地指標,加快改造步伐,提升集鎮、村莊的形象和品位。
3.保證新增耕地的質量
運用建設用地指標置換政策,保障地方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一定的貢獻,切實集約節約使用土地。
4.加強對項目立項部門的責任管理,對投資額含有水分和誇大現象的項目,要做到堅決不批
5.從搞好土地開發複墾整理工作方麵、從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及中低產田改造方麵、從加強災毀耕地複墾及植被保護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方麵加強對耕地數量和質量的保護
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對耕地保護的積極性
1.要逐步縮小城鄉、工農差距
我們要對農民實行農業保護政策,國家應根據財政狀況,逐年擴大糧食及農產品價格保護的範圍,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使他們在糧食及農產品中得到該得的社會平均利潤,甚至可以得到因對耕地質量建設的投入而帶來的超額利潤。從而讓農民自覺采取措施對耕地進行水土保持、土壤結構改良、地力等級培肥等,將保護耕地責任作為己任。
2.我們還必須看到,農業與二、三產業的關係
大米小麥等農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鏈都離不開農業,耕地是農業的根本,農業是二、三產業的保障,如果損害了農民利益,其他產業就發展不下去。
3.當前農民進城務工,政府應對這種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加強企業對農民工的生活保障方麵的考慮
進一步加強城市對農民工的吸納能力,加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將這些務工人員的農田在保留承包權的情況下,實行農業產業化管理,提高耕地的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同時,加強耕地的質量建設。
耕地是保障一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不可替代性的重要資源。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耕地保護與國家糧食安全息息相關。從我國人多地少和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等客觀國情考慮,耕地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在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必須重視耕地資源保護。耕地保護工作要從單純的數量保護向數量、質量和生態綜合轉變。在製定政策時,要整合資源,統籌土地開發整理、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建設等各類資金的投入,統一規劃,集中投入,成片整治,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提高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和綜合生產能力。
耕地保護必須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保護耕地,要充分發揮廣大農民作為土地產權主體的積極性。但作為維護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務和產品主體的政府,在耕地保護工作中應承擔重要職責。科學的土地開發是貢獻,有效的土地保護也是貢獻。各級政府部門必須正確處理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從本質上說,保護資源是為了資源的永續利用,為了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今天的保護,為明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承擔保護的責任也十分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