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忠告十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1)(2 / 3)

人們清晰地看到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之後,並沒有在短期收到效益,甚至還遭受了嚴重的虧損。而巴菲特也說過,如果從盈利的角度而言,他早已經去選擇另外的投資了。

《華盛頓郵報》的許多管理人都認為,巴菲特的確是有深厚的媒體情節,否則,他早已經撤離了。雖然在他最初投資《華盛頓郵報》的幾年裏,根本沒有高額利潤,但那並沒有影響他高昂的投資信心。他這種永恒堅定的投資信念,彰顯著一個投資家的非凡意誌和高超水平。

很多人回憶,巴菲特作為一個不請自來的投資人,最初被《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許多人認為是一種威脅——沒有人相信他是真正的投資而不是投機。

巴菲特投資郵報公司後,寫了一封信給凱瑟琳,當時凱瑟琳也對這位不甚了解但卻擁有郵報大股份的人,抱著猜疑的心態,加上身邊的很多人一直提醒她要對巴菲特的行為保持警惕。她常常為此著急,想不出一個好的辦法。巴菲特在信中向她表白,說他絕對無意對該公司造成威脅,他也充分了解,以她持有的該公司A級股票,她掌握了該公司的管理權。巴菲特隻是反複談到自己對郵報的感情。

凱瑟琳在她的個人自傳中表示,她和巴菲特直到1973年才再度碰麵,地點是洛杉磯時代雜誌的辦公室,這是在巴菲特投資郵報之後的事情。但是,與他見過麵後凱瑟琳便放心了,她感覺到了巴菲特的真誠和不凡的遠見。為此,她邀請巴菲特到華盛頓共進晚餐,順便參觀一下郵報公司。之後,他們又幾次見麵,並且逐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多年後,凱瑟琳還無比深情地說:“他對公司的事從不插手幹涉,是個值得尊敬的人。”

巴菲特於1974年被任命為郵報公司的董事,也恰如其分地擔任該公司金融委員會的主席。上任後不久,巴菲特就做出了一項令人側目的舉動,他向董事會建議,分批回購郵報公司的股票。在當時,企業界回購自家公司股份的做法可謂絕無僅有,在媒體界更為少見,所以他的建議很快遭到強烈反對。

凱瑟琳回想,她當時認為,如果花錢買進自己公司的股票,公司一定無法成長,而巴菲特仔細地用數字向她解釋,無論就長期或短期來看,回購股票對公司都有好處,而且他一再強調,和公司的實際價值比起來,股價可以說是非常低;他循序漸進地闡述他的理念,經過計算,如果買回公司1%的股票,每個人就會增加收獲,擁有更多的股份。

凱瑟琳表示,自從巴菲特開始投資郵報開始,他對公司的關注就從未間斷。尤其是在公司出現內亂的時候,巴菲特夫婦就住在公司對麵的飯店裏,密切配合她的工作,直到事態完全平息他們才離去。不僅如此,每次在郵報出現困難之時,他都是最可信賴的朋友,密切關注和維護公司的利益。

到1986年,伯克希爾答應出資五億一千七百萬美元購買美國廣播電視公司(巴菲特應邀擔任董事)。根據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法律規定,禁止個人同時在郵報和廣播電視公司任職,他才短暫離開郵報董事會。

後來,巴菲特還是再次當選為郵報公司的董事,重返郵報董事會。巴菲特和凱瑟琳也一直保持摯友的情誼,從未間斷。他作為郵報的第二大股東,給予凱瑟琳最大的信念和勇氣,讓凱瑟琳在郵報的領導崗位上發揮個人最大的潛力,帶領郵報再次走上一條輝煌之路。

伯克希爾於1973年就擁有郵報公司10%的股份,現在已成長為17%,多年來,隨著郵報公司不斷回購自家公司的股份,巴菲特所持有的股份也隨之持續增加。在郵報的股票大幅增長的時候,巴菲特專門寫信給凱瑟琳,讚揚她的卓絕表現給投資人帶來了福利。

無疑,巴菲特最終也成為最大的贏家。他之後這樣評價,如果當時投資《時代鏡報》、《紐約時報》、騎士債券,都會有不錯的收益,但是,這些盈利都是無法和《華盛頓郵報》相比的。郵報已經給他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之中。

巴菲特的忠告

財富不會青睞於一個朝三暮四的人,而成功投資者取得的成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淡定麵對投資中的得與失。

2.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

股票並不知道誰是持有人。在股價上下波動時你會有各種想法,但是股票沒有任何情感。

——巴菲特

生活在現實中的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一個人不但要了解自己的優點,更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同樣,每個市場也都不是完美的市場。怎樣去克服自身的不足,利用市場的弱點獲得收益?這個問題一直以來也困惑著皮特,以致他禁不住還是向巴菲特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巴菲特聽了皮特的疑問後,頗有感觸地說:“孩子,投資者需要在實踐當中認清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正這些不足。一個看得見自身缺陷的人才可能看得見市場的缺陷,同時利用市場的不足獲取利潤。而投資者也隻有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獲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