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收購業務(6)(3 / 3)

《華盛頓之星》是《華盛頓郵報》市場上最大的對手之一。在這緊要關頭,即使工人罷工能夠得到遏製,《華盛頓郵報》也會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這時候巴菲特挺身而出,幫凱瑟琳應對來自對手的壓力,從而使得凱瑟琳能夠一心一意地處理內部工人罷工的問題。凱瑟琳被巴菲特的舉動深深地感動,她說:“我所需要的是一個我能完全依賴的人,而這個人就是沃倫·巴菲特。”

的確,在最困難的時候,能夠幫助凱瑟琳的不是他的兒子,也不是她信任的總編,而是巴菲特。巴菲特在看到凱瑟琳有些力不從心的樣子之後,決定親自掌管《華盛頓郵報》,甚至表示危機得不到解決他是不會離開華盛頓的。

工人罷工對《華盛頓郵報》最大的威脅是特許權的喪失,特許權在巴菲特眼裏是最重要的,當年他決定投資《華盛頓郵報》就是看準了它的特許權。巴菲特認為在這次罷工運動中,維護公司權利非常重要。於是他與凱瑟琳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平息了罷工運動,並把損失降到了最小程度。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華盛頓領導罷工的各家工會剛剛瓦解,時代公司就把《華盛頓之星》全資購買了下來,並決定要與《華盛頓郵報》聯營。凱瑟琳剛剛經受了一場罷工危機,損失巨大,她覺得如果能聯營也好,既能大大地節約資源和成本,還可以保住在華盛頓報界領先的地位。

這個時候巴菲特又一次挽救了凱瑟琳,他告訴凱瑟琳這樣做正好正中對手下懷。其實,《華盛頓之星》是想通過聯營來分割市場。巴菲特說:“《華盛頓郵報》占整個市場份額的66%,而對手則有很少的市場,而且各大報社正處於占領其餘市場的緊要關頭,我們正處於上升期,在占有絕對優勢的前提下沒有必要向對方妥協,進行合作。聯營隻能讓我們失去更多的市場。”

最終凱瑟琳接受了巴菲特的建議,拒絕了聯營的要求。果然,不久《華盛頓之星》就因為市場狹小而破產,《華盛頓郵報》則輕鬆地占領了對手破產報紙發行量的真空市場。

這件事情以後,凱瑟琳更加佩服巴菲特的勇氣。凱瑟琳認為巴菲特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最神奇的投資奇才,對他充滿了崇拜,每隔一天都要跟他探討一次有關《華盛頓郵報》的前景問題。

有一次,凱瑟琳被邀去做一個關於《華盛頓郵報》發展經驗的個人講座。凱瑟琳雖然一直擔任公司的最高領導,但是演講水平還是略遜一籌,她很明白自己的演講並不能使得聽眾滿意。於是,凱瑟琳給巴菲特打了一個電話。巴菲特在電話那頭的一席話,給了凱瑟琳莫大的鼓勵:“作為《華盛頓郵報》的掌門人,我相信你會比任何人講得都要好,你是我認識的所有人中最優秀的演說家。”果然,凱瑟琳的演講非常成功。後來,每次凱瑟琳上台都會感到無比地自信,她說她的自信來自巴菲特的一次鼓勵。

《華盛頓郵報》的每一個重大的決策中,都滲透著巴菲特的思想。對於凱瑟琳來說,巴菲特是上天賜予她的禮物。巴菲特不僅僅在事業上給了凱瑟琳很大的幫助,而且在生活上也給予了凱瑟琳很多照顧。隨著兩個人的感情不斷加深,凱瑟琳對巴菲特的依賴越來越多。自從丈夫去世之後,凱瑟琳獨自一人在商場上打拚了十多年,早已經忘記了一個普通女人該怎樣生活。雖然身家過億,但是凱瑟琳卻十分孤獨,對身邊的人都不信任。能夠取得凱瑟琳信任的人隻有巴菲特,因而凱瑟琳對巴菲特一往情深,而且她認為巴菲特是惟一一個可以和她進行心靈溝通的朋友。

巴菲特的出現的確給凱瑟琳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快樂。凱瑟琳羨慕巴菲特的才幹,巴菲特喜歡凱瑟琳的幽默,兩個人在一起談笑風生,總有說不完的話。凱瑟琳經常會邀請巴菲特到她弗吉尼亞的農場和馬撒葡萄園的家裏去做客,巴菲特也會邀請凱瑟琳去拉古納海濱遊玩。

巴菲特和凱瑟琳在事業上是良師,在生活上是益友,在他們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這份真摯的友情。1982年9月15日,《今日美國報》創刊,這家新成立的報紙以其新穎獨特的設計和風格對老牌的《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凱瑟琳擔心《華盛頓郵報》會在這輪競爭中失去優勢,而通過巴菲特對兩家報紙的特點進行詳細地比較後發現,《今日美國報》不會對《華盛頓郵報》造成太大的威脅。盡管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它的側重點是地區性的,而郵報屬於綜合性的,可能對某一領域有較大的衝擊,但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巴菲特的分析很快打消了凱瑟琳的擔憂。在巴菲特的支持和幫助下,《華盛頓郵報》每年的收入都穩定在12%左右,股票回報率也翻了一倍。到了80年代中期,股票整年的收益達37%,同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所做的1千萬美元的投資,已經升值為二億零五百萬美元。

自從第一次合作以來,凱瑟琳·格雷厄姆一直都與巴菲特保持著非常密切的朋友關係,而巴菲特自從購買了《華盛頓郵報》的股票之後,一如既往地成為《華盛頓郵報》的股東之一。

巴菲特名言

計算內在價值沒有什麼公式可以利用,你必須了解這個企業。

——巴菲特

假如你有大量的內部消息和100萬美元,一年之內你就會一文不名。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