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補陰(3 / 3)

【功效主治】 滋陰疏肝。適用於肝腎陰虛,氣滯不運,胸脅脘腹作痛,吞酸吐苦,或疝氣瘕聚,脈象細弱,或作虛弦,舌無津液,舌紅少苔,或幹絳無苔者。今常用於慢性肝炎、萎縮性胃炎真陰耗損者。

【方義分析】 此為滋陰疏肝的名方。方中沙參、麥冬、當歸、生地、枸杞子滋養肺、肝、腎三陰,是金水相生之義,酌加川楝子疏肝理氣,蓋肝腎陰虛者,每多肝氣鬱結,故在滋陰的同時加入少許疏肝之品是十分合理的。但臨床之際,如用於慢性肝炎,肝功能差時,因川楝子有小毒,改用柴胡、綠梅花之類比較妥當。《醫宗已任編》滋水清肝飲用當歸、白芍,棗仁、山梔、熟地黃、山藥、山萸肉、丹皮、茯苓、澤瀉、柴胡組方,功能滋養肝腎,清熱疏氣。主治肝腎陰虛。脅脹脘痛,舌紅少苔,脈弦細等症,其配伍可供參考。

16.大造丸《扶壽精方》

方歌

河車大造地天冬,黃柏人參牛膝從,

龜板麥冬川杜仲,陰虛勞傷此方宗。

【方劑組成】 紫河車1具,米泔水洗,焙,龜板童便浸3日,炙黃60克,黃柏去粗皮,鹽酒浸,炒45克,杜仲酥炙45克,牛膝酒浸,曬幹36克,麥冬36克,天冬36克,生地75克入砂仁末18克,茯苓60克,好酒煮7次去茯苓不用,人參30克。

【用法用量】 上藥除地黃用木舂為膏,餘共為末,和地黃膏再加酒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9~12克,早晨溫開水或淡鹽湯送服。

【功效主治】 養陰清熱,補腎益肺。適用於虛損勞傷,咳嗽勞傷,口幹咽燥,消瘦乏力,盜汗遺泄等。

【方義分析】 本方又名河車大造丸。方以河車為主藥,大補精血,本“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意。人參益氣生津,龜板、地黃滋補真陰,杜仲、牛膝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天冬、麥冬養陰清金,潤肺止嗽,更加砂仁理氣醒胃,茯苓滲濕健脾,可使補而不滯,滋而不膩,是配方之至善者。

從總的來說,本方以血肉有情之品調補虛損,振奮生機,以治其本,又以清相火除骨蒸潤燥寧肺以治其標,標本兼顧,配合極為得體。故對虛損勞傷,精血大虧,虛火潮熱等症可以適用。

《湯頭歌訣》所載此方有當歸、杞子、五味、蓯蓉、鎖陽溫腎補陽。實為陰陽並補,不寒不熱之劑。當適用於真元大虧,陰陽並損之症,若陰虛火旺且熱盛者非所宜也。用者辨之。

17.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訣》

方歌

補肺阿膠馬兜鈴,鼠粘甘草杏糯尋,

肺虛火盛人當服,順氣生津咳嗽寧。

【方劑組成】 阿膠45克麩炒,馬兜鈴15克焙,牛蒡子炒香,甘草炙各7.5克,杏仁7個去皮尖,糯米30克炒。

【用法用量】 上6味,共為細末,每服3~6克,水一盞,煎至6分食後溫服。今常作湯劑,水煎分服。

【功效主治】 養陰補肺,寧咳止血。適用於肺陰虧虛,肺虛有火,咳嗽氣逆,咽喉幹燥,咳痰較少,或痰中帶血,舌紅少苔,脈浮而數。

【方義分析】 此為補肺養陰止咳常用方。主治肺虛有火,灼傷肺陰,以致咳嗽氣逆,咽幹口燥,甚或咳傷肺絡,痰中帶血。故方用阿膠為主藥,補肺養陰,養血止血;配以馬兜鈴清熱化痰,寧嗽止咳;牛蒡子宣肺利膈,祛痰止咳;杏仁苦潤,止咳平喘;再加甘草和中益胃,培土生金,又配糯米補益肺脾。共奏養陰補肺,寧咳止血之功,故對陰虛有火,咳嗽痰血者有效。若肺腎陰虧者亦可酌加麥冬、生地、百合等以加強補陰之功。惟外感風寒咳嗽者不宜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