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辛溫發表(2 / 2)

5.桂枝紅花湯《醫門棒喝》即桂枝湯加紅花6克而成。治桂枝湯證兼瘀血阻絡,胸脅疼痛者。

【方義分析】 此為仲景名方之一。主治風寒表虛證。治當解肌發表。故方用桂枝辛溫發表,溫經散寒為主藥;芍藥能和血脈,調和營氣,兼可斂陰,用以為輔;佐生薑、大棗助桂、芍以和營衛,使甘草和中。桂、薑之辛,配伍甘、棗之甘,共成辛甘發散之劑。故對風寒表證而表虛有汗者有效。

桂枝加桂湯重用桂枝,目的是溫降氣逆,故可治桂枝湯證而兼見氣上衝逆的奔豚證。桂枝加芍藥湯重用芍藥,目的是緩急止痛。故可用於桂枝湯證而兼腹部攣痛者。桂枝加大黃湯,加用大黃可以通裏瀉下,可治桂枝湯證而兼裏實腹痛之證。桂枝加葛根湯,加入葛根可以輸布津液,專治項背強幾幾,故可治桂枝湯證而兼項背牽強不利者。桂枝紅花湯,即原方中加入紅花而成,紅花活血化瘀,故可治桂枝湯證而兼瘀血阻絡胸脅疼痛者。於此可見臨床治法隨症變化之妙。

3.大青龍湯《傷寒論》

方歌

大青龍湯桂麻黃,杏草石膏棗薑藏。

太陽無汗兼煩躁,解表清熱此方良。

【方劑組成】 麻黃去節18克,桂枝6克,甘草6克,杏仁去皮尖40粒,石膏15克打碎先煎,生薑10克,大棗5枚。

【用法用量】 上藥7味,水煎分服。取微汗為宜,汗出多者,以溫粉(牡蠣、糯米粉)撲之。

【功效主治】 發汗解表,清熱除煩。適用於外感風寒,發熱惡寒,寒熱俱重,脈象浮緊,身疼痛,無汗,煩躁者。

【方義分析】 此是麻黃湯的加量加味方。亦即倍用麻黃、甘草藥量,再加石膏、生薑、大棗而成。麻黃湯發汗解表,表寒重者,故加重麻黃之量,以加強發汗解表之力;若表寒重而裏熱已熾者,故複加石膏以清熱除煩;然後再倍用甘草以和中,加薑棗和營衛,兼可助發汗解表也。總之,可以祛除風寒,兼能清熱,故對外感風寒之邪而兼裏有鬱熱者有效。

4.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同甘草,三陽解表益薑蔥。

陰虛氣弱人禁用,加減臨時在變通。

【方劑組成】 羌活15克,防風10克,蒼術10克,細辛5克,川芎10克,白芷6克,生地黃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 上藥9味,取飲片,加水先浸後煎,溫分服。《湯頭歌訣》加生薑、蔥白煎服,其法可取。

【功效主治】 發汗祛濕,兼清裏熱。適用於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薄黃者。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外感風寒濕邪之常用方。風寒濕邪表證,治當祛除風濕,發散表邪。故方用羌活、防風、蒼術祛風除濕,發表解肌;川芎、細辛、白芷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生地、黃芩養陰清熱,且生地可以製約辛溫香燥之弊。甘草調和諸藥。綜合全方,可發散風濕,兼清裏熱,故對風寒濕邪之表證可以有效。惟方中藥偏溫燥,非溫熱表證所宜,用者宜注意之。

在臨床上此方治療風濕病有效,但地黃用量宜適當加量,可逐漸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