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桑菊飲《溫病條辨》
方歌
桑菊飲中桔梗翹,杏仁甘草薄荷饒,
蘆根為引輕清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方劑組成】 桑葉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連翹5克,薄荷5克,桔梗6克,甘草3克,蘆根30克。
【用法用量】 上藥8味,水2碗,煮取1碗。日2服。今有製成丸劑者,名桑菊丸,每服6~9克,1日3次口服,溫開水送下。
【功效主治】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適用於風溫初起,身熱不甚,但咳,口微渴,舌苔薄白,脈浮或浮數者。
【方義分析】 本方為辛涼輕劑。主治風溫初起,身不甚熱,但咳微渴者。吳鞠通說:“咳,熱傷肺絡也,身不甚熱,病不甚也,渴而微,熱不甚也。”病不甚故用輕劑治之。方中桑葉、菊花疏風清熱,薄荷辛涼透表,杏仁止咳化痰,桔梗、甘草清利咽喉,連翹清熱解毒,蘆根清熱生津。諸藥相配,共成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之劑。
本方為辛涼輕劑,銀翹散為辛涼平劑,兩者作用有輕重之別,桑菊飲主治風溫初起,身不甚熱者,是風熱之輕症,銀翹散主治溫病初起,但已身熱口渴者,熱邪較盛,兩者所治病症亦有輕重之別,當細析之。
8.竹葉柳蒡湯《醫學廣筆記》
方歌
竹葉柳蒡幹葛知,蟬衣荊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參甘麥,初起風痧此可施。
【方劑組成】 西河柳15克,荊芥3克,幹葛4.5克,蟬蛻3克。薄荷3克,炒牛蒡4.5克,知母3克,玄參6克,甘草3克,麥冬9克,淡竹葉30克,甚者加石膏15克、冬米3克。
【用法用量】 上藥取飲片,加淨水先浸再煎,溫分服。日2~3次。
【功效主治】 發表透疹,清泄肺胃。適用於痧疹透發不出,肺胃熱盛,喘咳,煩悶燥渴,及咽喉腫痛者。
【方義分析】 本方以西河柳、竹葉為主藥,西河柳善於透發痧疹,芳香發散,竹葉清肺胃之熱,配葛根、荊芥、蟬衣、薄荷以助河柳之辛散透疹,知母、玄參、麥冬清熱生津,助竹葉以清肺胃。宜於痧疹透發不出,裏熱傷津之症,透而能清,清裏又能生津,更加甘草,善以解毒,並調和諸藥,合而成為發表透疹,清泄肺胃之劑。若裏熱盛者,可加石膏適量,以清陽明,加冬米以養胃氣。如果石膏、知母、甘草、冬米相合,則是白虎湯方的合方了,白虎湯清陽明裏熱,故當用於麻疹肺胃大熱者,否則不宜妄投。
現代臨床上治療麻疹主要防止麻疹肺炎的發生,中醫防止麻疹肺炎發生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透疹和清熱解毒兩個方麵。透疹則用本方,清熱解毒就是配合白虎湯、銀翹白虎湯等,上麵組成中說道“甚者加石膏”即含有這層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