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回陽救逆(1 / 2)

5.四逆湯《傷寒論》

方歌

四逆湯中附草薑,陽衰厥逆急煎嚐。

人參加入四逆內,益氣固脫救陰陽。

【方劑組成】 附子9~15克,幹薑6~9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 上藥3味,以水適量,先浸再煮,去渣,分溫再服。病情危急而重者,可用四逆湯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注或倍量靜滴。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溫裏祛寒。適用於少陰病,陽氣衰微,四肢厥冷,身出冷汗,下利清穀,腹中冷痛,或吐利並作,舌苔白滑,脈伏或沉微欲絕。或大汗、大瀉所致的亡陽急證。今常用於急性胃腸炎、霍亂,劇烈吐瀉後見肢冷,汗粘,脈伏者。

【加減方】

1.四逆加人參湯《傷寒論》即四逆湯加人參10克。水煎服。功能補氣回陽。主治四逆湯證而利止脈微見有惡寒屬陽亡陰竭者。

2.茯苓四逆湯《傷寒論》即四逆湯加茯苓18克、人參10克。水煎服。功能回陽救逆,益氣寧心。主治傷寒汗下後,陽氣衰微,惡寒肢冷,心悸煩躁,小便不利,脈象沉微者。今常用於充血性心力衰竭。

3.白通湯《傷寒論》即四逆湯原方減去甘草,加蔥白4莖而成。功能通陽救逆。主治傷寒少陰病,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脈象沉微,麵赤煩躁,屬陰盛格陽者。若上述見證兼見幹嘔而煩者,可再加豬膽汁,則名白通加豬膽汁湯。

【方義分析】 此為回陽救逆第一方。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熱,為祛寒回陽要藥,但其性有毒,今常改用炮附子以減其毒。配幹薑溫中祛寒,兩者相伍,則功力益強。佐以甘草和中益氣,且善解毒。這樣的配伍,完全符合《內經》:“寒淫於內,治以辛熱”的經旨。但臨床上真陽衰微欲絕者,往往陰氣亦衰,故配伍人參共用,是為四逆加人參湯。

6.回陽救急湯《傷寒六書》

方歌

回陽救急用六君,桂附幹薑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膽汁,三陰寒厥建奇勳。

【方劑組成】 熟附子9克,幹薑4.5克,肉桂3克,人參6克,白術炒9克,茯苓9克,陳皮6克,炙甘草4.5克,五味子3克,製半夏9克。

【用法用量】 上藥10味,水2盅,加薑3片,先浸後煮,去渣,臨服時入麝香0.1克調服。中病(以手足溫和為準)即止,不可多服。若嘔吐涎沫,或少腹疼痛,加鹽炒吳茱萸8克;無脈者加豬膽汁一匙;泄瀉不止加升麻、黃芪;嘔吐不止加薑汁。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益氣生脈。適用於寒邪直中三陰;症見惡寒倦臥,四肢厥冷,甚或寒戰,腹痛吐瀉,不渴,或手足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脈象沉遲無力,甚或無脈者。

【附方】

正陽散《太平聖惠方》附子30克炮去皮,幹薑炮12.5克,炙甘草6克,麝香3克,皂莢30克去皮,酥炙黃,去子,研為極細末。上5味,共為極細末。每服6克,水煎減半,去渣熱服,或熟湯調下。功效回陽救逆,開竅醒神。主治心腎陽衰,陰寒之邪內侵,麵青肢冷,張口出氣,身不熱,額上汗,舌黑而潤,脈象沉微。

【方義分析】 此是回陽生脈第一方。方以四逆湯、生脈散以及六君子湯三方組合,減去麥冬,加入肉桂、麝香而成。四逆湯可以回陽救逆,加肉桂則益陽消陰,回陽救逆之功更勝。生脈散益氣複脈,六君子湯補益脾胃,和中益氣,如是三陰之陽盡複,直中三陰之寒邪盡除。再配小量麝香,芳香走竄以通脈,助參、附、薑、桂以速奏其功。麝香一藥,走竄之性,每有人畏其耗散正氣,其實這與配伍有關,若與諸香走竄藥共用,則可香散走竄,若與參附薑桂並用,則可回陽固脫,此配伍之妙,不可不知。

7.參附湯《濟生方》

方歌

參附湯療汗自流,腎陽脫汗此方求。

衛陽不固須芪附,欲溫脾陽術附可。

【方劑組成】 人參12克,炮附子9克。

【用法用量】 上藥2味,以水急煎頓服。陽氣脫陷者,可倍用之。今有參附注射液,可供救急。

【功效主治】 回陽救逆,補氣固脫。適用於陽氣暴脫,手足逆冷,頭暈氣短,呼吸微弱,麵色蒼白,神情淡漠,汗出脈微欲絕者。

【加減方】

1.芪附湯《魏氏家藏方》即本方去人參,加入黃芪30克而成。功能助陽固表。適用於素體陽虛,衛陽虧損,肌表不固,自汗不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