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行氣(1 / 3)

1.越鞠丸《丹溪心法》

方歌

越鞠丸治六般鬱,氣血痰火濕食因。

芎蒼香附兼梔曲,氣暢鬱舒痛悶伸。

【方劑組成】 蒼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炒,各等份。

【用法用量】 上藥5味,共為細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6~9克,溫開水送下,每日2~3次,亦可水煎服。

【功效主治】 行氣解鬱。適用於氣、血、痰、火、濕、食諸鬱證。胸脘痞悶或痛,噯氣不舒,吞酸嘔吐,消化不良等症。

【附方】

六鬱湯《醫學入門》即本方去神曲,加半夏、橘紅、茯苓、甘草、砂仁而成。治越鞠丸症痰濕氣滯較明顯者,症狀較原方症嘔吐氣悶較為嚴重者。

【方義分析】 此為行氣解鬱常用方,方中香附行氣解鬱,以治氣鬱。蒼術燥濕健脾,以治濕鬱。川芎活血行氣,以治血鬱。神曲消食和胃,幫助消化,以治食鬱。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鬱。主治六鬱的病,即氣、血、痰、火、濕、食六種鬱病。從方劑分析看,一方統治六鬱,針對六鬱隻有五種藥,方中沒有治療痰鬱的藥,那痰鬱如何解除呢?根據傳統理論,五鬱皆可生痰,五鬱既除,則不治痰而痰鬱自消。但臨床上,化痰之品常常配伍應用,附方六鬱湯中就配伍有半夏、橘紅,即是靈活化裁之例。

2.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方歌

半夏厚樸氣滯疏,茯苓生薑共紫蘇。

加棗同煎名四七,痰涎凝聚力能瘳。

【方劑組成】 半夏15克,厚樸9克,茯苓12克,生薑15克,蘇葉6克。

【用法用量】 上藥5味取飲片,加淨水先浸後煮,水減半時去渣,渣加水再煎取汁,兩汁混和,分溫4服,日3夜1。

【功效主治】 行氣解鬱,降逆化痰。適用於梅核氣,咽中似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不舒,或痰氣阻滯,胸滿氣逆,胃脘疼痛,惡心嘔吐唾痰涎等證。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梅核氣的要方。梅核氣多由七情鬱結,痰氣鬱阻而致,其治當用理氣化痰,降逆散結之劑。故方用半夏化痰開結,下氣降逆為主,輔以厚樸降氣除滿,生薑和胃降逆,與厚樸相配,辛開苦降。配茯苓淡以滲濕,助半夏祛痰消飲。紫蘇葉芳香,宣通鬱氣。合而用之,共成辛以散結,苦以降逆,化痰理氣之劑。對氣鬱而痰濕者頗為合適。若咽幹口渴,陰津虧少者,雖有梅核氣證,則不宜妄用。

3.加味烏藥湯《濟陰綱目》

方歌

加味烏藥湯砂仁,香附木香烏草倫。

配入玄胡共六味,月經脹痛效堪珍。

【方劑組成】 烏藥、砂仁、木香、延胡索各30克,香附炒去毛60克,甘草45克。

【用法用量】 上六味,共為細末。每服20克,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功效主治】 行氣止痛。適用於月經前或月經初行時少腹脹痛,脹甚於痛,或連胸脅乳房脹痛,或兼頭痛或偏頭痛,精神抑鬱,胸悶泛惡,噯氣時作,舌質淡,苔薄白,脈弦澀者。

【附方】

烏藥湯《濟陰綱目》烏藥7.5克、香附6克、當歸3克、木香、炙甘草各2克。上藥5味,為粗末,水煎服。功效:行氣止痛,活血調經。主治婦女氣滯血鬱,經行少腹脹痛,經行不暢,舌淡苔白,脈來遲澀。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婦女痛經的常用方。本方適用於肝氣鬱結,經行不暢,經前少腹脹痛,脹甚於痛之痛經,故方用烏藥、玄胡、木香、砂仁、香附疏肝行氣止痛之品,配甘草以緩急,並調諸藥,使氣機調和則肝鬱自解,痛經可除。唯痛經為經血之病,方中沒有血分藥,似乎欠缺,如附方中烏藥與當歸同用,可謂得之。又本方亦可用於肝鬱胃痛之症。

4.暖肝煎《景嶽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