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1.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五靈脂炒9克、當歸9克、川芎6克、桃仁研如脂9克、丹皮6克、赤芍6克、烏藥6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紅花9克、枳殼4.5克、柴胡3克。上藥12味,以淨水先浸後煎,去渣分服。功能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主治膈下瘀血蓄積,腹中或肋下脹痛或有積塊者。
2.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當歸、赤芍、生蒲黃、五靈脂、柴胡各9克、川芎、沒藥各6克、炒小茴香5克、肉桂、幹薑各3克。上藥10味,加淨水先浸後煎2~3次,去渣分服。功能活血祛瘀,溫經止痛。主治血寒瘀滯,少腹積塊疼痛,或痛而無塊,少腹脹滿,或經期腰痛,少腹脹痛,或月經不調,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塊,或崩漏兼有少腹疼痛,或粉紅白帶。
3.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赤芍、川芎各3克、桃仁、紅花、生薑各9克、老蔥3根切碎、紅棗3枚、麝香0.09克衝服。上藥8味,除麝香外,淨水適量,先浸後煎,或加少量黃酒煎服。功能活血通竅,行瘀通經。主治1.頭麵及上部瘀血。2.婦女幹血癆症。3.小兒瘀血疳症。
【方義分析】 此為治療血瘀胸部以致氣機不暢,胸痛煩悶的常用方。方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當歸、赤芍、川芎、生地活血養血,六者組合即桃紅四物湯,善於活血祛瘀;再配牛膝以引血下行;伍枳殼、桔梗、柴胡,通調氣機,疏肝解鬱;甘草以和諸藥。柴胡、芍藥、枳殼、甘草、即四逆散(枳殼易枳實)可以行氣解鬱。故本方實從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再加桔梗、牛膝而成。所以具有活血行瘀,疏肝解鬱之功。肝藏血,而肝氣宜疏,所謂肝性條達,若肝經血瘀,則肝氣失疏,故當活血化瘀之時,配伍疏肝解鬱之品,以利求得更大效用。
4.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方歌
補陽還五用桃仁,地龍歸芍與川芎。
中風後遺半身患,補氣活血有奇功。
【方劑組成】 生黃芪30~120克,當歸尾6克,赤芍10克,地龍、川芎、桃仁各6克,紅花3克。
【用法用量】 上藥7味,取飲片,以淨水先浸後煎,去渣分服。
【功效主治】 補氣活血,祛瘀通絡。適用於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或下肢痿廢,或遺尿不禁等,今常用於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見氣虛血瘀者。
【方義分析】 此為補氣藥與活血化瘀藥配伍常用的名方。主治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屬氣虛血瘀之證。故方中重用黃芪大補元氣而起痿廢,配伍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以逐瘀通絡。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故重用黃芪,使元氣充實,則氣能推動血脈運行,使氣血運行複常,則痿廢可愈。
黃芪用量,筆者經驗,開始可用30~40克,逐漸加大,久服緩治方可取效。
5.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
方歌
仲景桂枝茯苓丸,丹芍桃仁共五般。
等分煉蜜和丸服,活血化瘀癥塊蠲。
【方劑組成】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藥5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9克,每日2~3次口服,溫開水送下。亦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緩消癥塊。適用於1、婦人少腹素有癥塊,按之痛,腹攣急,脈澀者,以及內有瘀血,妊娠胎動,腹痛漏下。2、瘀血引起的痛經,經閉,以及難產、胞衣不下,產後惡露不盡,腹痛拒按,癥積痞塊等症。現代臨床常用於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炎及附件炎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