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育學家都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製定一個時間表。父母先給孩子提出自己最為民主的意見,把內容確定下來。內容是不同的時間孩子所要完成的不同的家務,而且還是必須按時完成的家務。
製定這個表要相當的精確,既包括完成家務的天數,又包括準確的時間。然後貼在牆上,或者貼在一個大家都看得見的地方。你可以留白一些空格,這樣孩子每完成一項工作就可以做個記號。有了這樣一個最為有效的家庭工作計劃表,就可以讓孩子工作得有次序並持之以恒。
家務的真正目的以及完成每一件家務所需要的時間,應該適合孩子的年齡,要留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如果事情太多,要想圓滿地讓孩子做好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讓孩子做得太少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勞動不會對孩子形成什麼影響。
給孩子安排家務事,最為理想的是,在計劃書中應該有一兩項內容是孩子必須完成的,父母中任何一位在時都可以對孩子的勞動進行監督。
給孩子安排家務勞動,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獲得煆煉,通過勞動獲得對生活的理解。
永遠不為孩子代勞
在孩子勞動過程中,父母不要為孩子代勞。父母代勞會增長孩子的惰性。
猶太拉比朱丹拉說:勤勞工作與學習《律法書》一樣會收到相同的效果,因為辛勤工作和學習都會把邪念逐出頭腦。
如果父母與孩子一同做家務,不但可以培養親情,還可以與孩子在勞動之中進行交流,讓情感的紐帶更加牢固。
家長在給孩子安排家務時,要盡量安排孩子能獨立完成的工作或一兩件家長與孩子共同來完成的工作。
在給孩子安排家務事之前,要征求孩子意見。讓孩子做願意做的事。隻要有可能,就對孩子的主動精神給予鼓勵與誇獎。
如果你的孩子想做某件事,而你認為這件事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你可以把這件事分成幾部分,然後讓孩子去完成其中某一部分。當孩子在勞動中的能力增強時,可以把這件事完整地交給孩子做。
在孩子勞動過程中,父母不要為孩子代勞。父母代勞會增長孩子的惰性。比如,如果孩子沒有將垃圾袋子倒掉,那就讓垃圾袋子呆在垃圾筐中好了,直到孩子把這些垃圾收拾幹淨。
猶太拉比朱丹拉還說:
那些藝術工匠們,他們白天黑夜地雕刻那些寶石,小心翼翼地設計圖樣。他們通宵達旦創作出栩栩如生的雕像。這就是勞動。正是勞動創造了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美麗。
眾所周知,勞動可以分為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這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在進行勞動訓練的同時得到腦力訓練,怎樣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麵發展的人呢?
這是許多父母麵臨的問題。在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孩子,他們什麼都不怕,就是怕學習——這就是厭學,這就是沒有讓孩子養成腦力勞動的習慣。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原因。一個家庭如果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環境,孩子愛學習是不可能的。
改變孩子厭學情緒的方法很多,比較常用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在肯定孩子的優勢、優點的基礎上,要充分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長處,突出優勢,通過培養孩子的興趣,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進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孩子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他才會主動、持久地進行學習。
興趣是求知的動力,而且是發展孩子求知欲的基礎。求知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需要敏銳的觀察、感知、豐富的想象能力與靈活和牢固的記憶能力,還需要堅韌的毅力等,這些都是需要從勞動中得到培養與發展的。
天才是個值得警惕的詞語
鼓勵孩子們能夠長期保持感興趣的早期活動和愛好,以便使它們能夠成為孩子將來職業選擇的基礎。
天才的孩子興趣廣泛,對很多領域中的知識都有著無窮無盡、無止無終的追求欲望。
一位叫丹拉姆的天才孩子說:我並不聰明,也不偉大,我隻是內心有一股熊熊燃燒的學習的渴望。
一位教育學家問一位小天才喜歡學校裏的什麼,這位隻有四五歲的孩子給出的答案就是:
“我喜歡學習!”
天才兒童總是精力十分充沛,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對什麼事情總是要弄個水落石出。隻要有時間、有機會,他們就會學習各個領域中的課程。當然,他們也會閱讀自己所能接觸到的任何讀物。
由於這樣的孩子對他們所感興趣的任何事物都能駕輕就熟、得心應手,長大後他們也就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領域。因此他們中許多的人擁有兩份職業,他們靠其中的一份職業來賺取收入,靠另外一份職業來增加自己人生的樂趣。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醫生又是作家,既是教師也是專業藝術家,既是企業家又是教師,等等。
父母興趣廣泛是天才的一個寶貴特征。它能夠幫助天才孩子理解與應對多種多樣的知識。出於某些實際的考慮,父母要謹慎對待這種現象。它很容易導致天才孩子們對許多感興趣的活動蜻蜓點水、淺嚐輒止。因此父母在對天才孩子的廣泛興趣持鼓勵態度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專注於某一個或某兩個能夠成為他們終生事業的特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