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著開始明亮著結束
與其明亮地開始,黑暗地結束,倒不如黑暗地開始,明亮地結束。
科學家燒開一鍋油,把一隻青蛙放在滾熱的油鍋旁邊,那隻青蛙在快到油麵的時候,竟然跳離了油鍋。然而,把這隻青蛙放進注滿水的鍋裏,下麵放火去煮,這隻青蛙開始還覺得溫熱,後來水越來越熱,它卻不願意離開鍋裏,最後被水煮死。
猶太人就像那隻快到油鍋的青蛙,他們時刻充滿了危機意識,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警惕。許多猶太人的一生經曆了許多痛苦和苦難,因此,當他們有了安定的生活的時候,他們是決不會忘記曾經受過的苦難的。在他們的心裏,時刻充滿了警惕,目的就是不讓自己忘記過去。
為了不讓自己忘卻苦難,猶太人製定了各種的規則,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紀念節日、假日甚至婚禮上,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痛苦。
他們每周的休息日是從星期五開始,直到星期六為止,星期天規定為一周的開始。為什麼要把周五的黑夜定為全家幸福愉快節日的開始呢?
《塔木德》是這樣解釋的:
“因為與其明亮地開始,黑暗地結束,倒不如黑暗地開始,明亮地結束。”這就提示人應該先吃苦再享受。
他們不僅在休息日提示不要忘記痛苦,即使在猶太社會的紀念日中,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逾越節”也同樣作了規定。“逾越節”這天是猶太人紀念他們重返以色列的日子。在這一天,他們早早準備好精美的食品、華麗的服飾,大家快樂地度過這個美好節日,但是在這個節日上,猶太人規定每個人必須要吃一種很粗的麵包,還有一種很苦的野菜葉子,因為這些代表著屈辱和失敗。
據猶太曆史記載:猶太人早期的時候曾在埃及做奴隸,過著很悲慘的生活。公元前15世紀的時候,他們在自己的英雄摩西的率領之下,越過沙漠,由於來不及準備吃的,他們隻有吃那些沒有發酵的麵餅和路途上的野菜,最終千裏迢迢、千辛萬苦地回到以色列。這件事距離現在已經有3500多年了,可是時至今日,猶太人仍然在紀念那段苦難的日子,讓自己不要忘記苦難和屈辱。
即使在結婚這樣喜慶、重大的事情上,他們也提醒新人不要忘記苦難。婚禮規定新人不能把酒喝完,然後把酒杯完整地放入盤中,而是喝完酒後把酒杯摔碎,這個動作表示兩個人同甘共苦一起度過艱難的一生。希望兩個人不要講究享樂,並告訴他們一味享樂、忘記艱辛是敗家的象征。
人們評價猶太人的危機感及憂患意識說:“每當幸運來臨的時候,猶太人總是最後感知;而每到災難來臨的時候,猶太人總是最先感知。”
任何一個猶太人都知道他們是輸不起的,他們隻有成功,失敗了就意味著滅亡和永遠沒有機會再來,因而,他們都異常努力。很多猶太人就是在別人看起來根本就不可能東山再起的絕境下,取得了成就。打開猶太名人的少年經曆,就會發現在10個猶太名人裏麵,有八九個是從小在苦難、坎坷中長大的。猶太人的這種逆境成功的精神,永遠為世人所敬佩。成功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我需要”,而是“我必須”。
於是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為了自己“上帝的選民”這個稱號而自豪,使這個倍受欺淩的民族團結在一起。他們用自己巨大的財富讓世人對他們羨慕和妒忌。知道了自己民族之所以被人欺淩的原因是由於他們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和政府來保護自己,於是在幾位猶太愛國人士的積極倡導下,他們發動了猶太複國運動,別人覺得那樣流散四方而又弱小無助的民族是不可能建立一個國家的,但是在很短的時間裏,1948年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全球各地的“上帝的選民”紛紛會聚到他們的聖地巴勒斯坦,各地的猶太富豪們紛紛慷慨解囊捐獻自己的財產,他們很快地把自己的祖國建設成了一個強盛、富裕的國家,取得的各項成就讓世界感到驚訝。在曆經了2000多年的流浪、迫害、屠殺之後,成就了一個曆史的奇跡!
這就是猶太人的危機教育——黑暗著開始,明亮著結束。
最好的禮物是放手
猶太人的一位領袖撒曼以色三世曾經說:
“沒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學問更好的了。沒有勞動的學問結不出果實,相反可能導致罪惡。”
正因為有這樣的教育,所以很多猶太學生很早就開始打工。他們有的在蔬菜店門口招攬生意,有的在印刷廠裏幹雜活,有些立誌當教師的高中生還在夏天的時候參加夏令營,做中、小學生的領隊。
猶太人從小就被灌注這樣的思想:
如果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不學會自己賺錢,不在經濟上獨立是不行的。如果一直由家人或是朋友提供經濟上的援助,一個人要實現真正的獨立是不可能的。你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固然是好,但一定要知道,人是絕對不可能靠別人來生活的。
有這樣一個猶太人,他的名字叫來姆。他在十六歲的時候考上了英國的一所大學,準備到那裏去留學。臨行之前,他的父親隻給了他100英鎊的學費,並說,這些錢隻算是借給他的,在他學成之後,必須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