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猶太家庭的挫折教育課(1)(3 / 3)

在那些黑暗而恐怖的歲月中,正是一種奮發圖強的心理,使磨難轉化為動力,不止一個猶太人在苦難中飛翔。

《塔木德》說:

假如一個人看到痛苦的折磨已經降臨自己,讓他首先檢討自己過去的行為……假如沒有發現任何過錯,讓他反思一下,他是否藐視過律法書……

假如他沒有發現自己的罪過,那麼他就可以確認:他所遭受的是愛之折磨,《聖經》上寫道:“上帝愛誰,上帝便改正誰。”

與幸福相比,人在苦難時更應該歡欣。因為,如果一個人終生幸福,這說明他也許犯過的罪尚未被寬恕。但是,通過受難所犯了的罪便被寬恕了。災難是好事……

麵對苦難不光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精神和心態,隻有這樣才能戰勝苦難,並使苦難升華為人類的禮物。

讓孩子自己說出答案

世界從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們要早早適應這種待遇。

猶太大作家托馬斯·曼的女兒艾麗卡從小就愛撒謊,也許是為了好玩兒,也許是為了擺脫困境不得已而為之。一般來說,托馬斯·曼家的教育是由妻子來承擔,妻子對付不了孩子時,托馬斯·曼才出麵。

突然有一天,托馬斯·曼把艾麗卡召到他的書房,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孩子,你已經7歲了,不再是個孩子了,你自己也明白你做了些什麼,整天都在說謊話。你看,如果大家都這樣,將會是什麼後果呢?大家根本不能互相信任,完全用不著互相傾聽,一切都會變得無聊透頂,生活將不成其為生活了。我相信你會明白的,你今後再不要幹這種蠢事了!”據艾麗卡回憶說,這次訓話給她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此後,她再沒撒過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食品奇缺,托馬斯·曼家的食品是按數學方法平分給四個孩子的,而且精確無比,連豌豆也要按粒分,任何人都不能多吃多占。有一天,風和日麗,家中僅剩下一個無花果,按托馬斯·曼的妻子和四個孩子的想法,肯定是要平分這個無花果。結果呢,托馬斯·曼把無花果隻塞給艾麗卡一個人,並讓她一個人吃。艾麗卡狼吞虎咽地吃掉了無花果,其他三個姊妹驚訝地瞪圓了眼睛。托馬斯·曼鄭重其事地說:“孩子們,世界從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們要早早適應這種待遇。”這句話給四個孩子的心中同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在任何不公平的時候也能保持平衡的心態。

著名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也是一名猶太人,9歲時,有一天他在商店的櫥窗中看到了一雙邊緣有皮毛的皮鞋,他非常喜歡,吵著讓大人給他買下。他父親不同意買,認為這雙鞋不適合他穿。大衛·李嘉圖哭鬧著,執意要買,父親同意了,但是有一個條件,買了就必須穿。穿上皮鞋後,大衛·李嘉圖發現,這是一雙木鞋,穿著在街上走起來喀噠喀噠直響,惹得所有的行人都回頭盯著他瞧。本想穿一雙獨特的皮鞋,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結果卻穿著木鞋每天去丟臉。為了擺脫這雙鞋子,他真願意付出一切代價,但他又沒有別的鞋子可穿。任何人都無法想象他穿這雙鞋有多痛苦,他每次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以免發出那丟人的喀噠聲。從此,大衛·李嘉圖再也不敢任性和貪圖虛榮了,這對他日後的成長起了重要的影響。

教子的方法很重要。讓孩子自己說出答案,就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

饑餓才能唱出動聽的歌

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它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養成堅強的意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聖經》中說:從沒有人發現智慧存在於什麼地方,或曾經進入過智慧的寶庫。你想要得到智慧,就得用你的身軀去接受命運的考驗。

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十分正常的。

苦難是人生的一大財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淪,也可能鑄造成人的堅強品質,成就一個充實的人生。苦難是人生的一位良師,它能教給孩子學會用感激的心情、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問題,養成堅強的意誌,勇敢地參與社會競爭。

一個人的道德意誌與他的品格完全是一致的:道德意誌越是強大其品格的形成越快、越牢固。意誌是一個與克服困難相聯係的概念。一個人在達到自己目標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意誌活動的過程,強大的意誌正是在這個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

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堅強的意誌力,那麼他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直到成功。因此,堅強的意誌力是人行為的持久動力,是成功的關鍵因素。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堅強的意誌力,讓孩子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