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猶太民族中,學者的地位要高於國王,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學者死了,沒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個國王死了,所有傑出的猶太人都有能力競選國王。
教育越晚孩子智商越低
就算是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決定於稟賦的多少。
一位猶太拉比曾說過這樣的話: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沒什麼兩樣,但因為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就算是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決定於稟賦的多少。”
多數猶太教育家認為,嬰幼兒具備著非同尋常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比常人認為的要高得多,也要複雜得多。成人的全部知識,零到三歲占到了70%以上,嬰兒時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家們還說,嬰兒有辨別母親麵孔與聲音的能力,而現代無論怎樣高明的機器人卻不能達到這一點。機器人盡管會潛水,會下國際象棋,卻無法認識一個人的臉。嬰兒的這種模式記憶能力,既是原始的又是極為高級的智能,而不正確的早期教育卻偏偏無視嬰兒的這些卓越的能力,致使孩子極為珍貴的能力白白浪費。
教育家們認識到每個兒童都是有潛能的,但不同的教育條件下,兒童的潛能發揮程度是不一樣的。資深的猶太教育學家約瑟伯約說:一棵樹,如果按照它理想的狀態生長到30米高,那麼我們可以說這棵樹具有長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樣的道理,一個兒童,如果按照理想狀態成長,能夠長成一個100度能力的人,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兒童具備100度的潛在能力。
這種潛在的能力就是天才。因此,天才並不是我們常人所認為的那種隻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稟賦,而是潛藏於每個人的內心。
如果教育得法,就算生下來稟賦隻有50的一般孩子,他也會優於生下來稟賦為100而得不到有效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目標就是要使兒童的潛在能力達到最高,並得以充分發揮。隻要充分發揮出這種潛在的能力,他們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來,他們的一生也就將是最為充分的、輝煌的一生。
在現實生活中令人遺憾的是,很多的孩子由於教育不得法,或者說教育的方法不得當,他們的這種潛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就是人們要問的為何天才如此之少的原因。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發掘天才?最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們的家庭中盡早挖掘出孩子的潛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業上的天才更為神秘,這隻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天才是怎樣出現的。天才並不神秘,也不是望不可及,而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潛能。每一個人身上都存在,隻是後天的培養不當,潛能沒有開發出來而已。
很多人說人人都是有潛能的,但人的潛能並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個潛能遞減規律。這一規律是一位老教育學家發現的,這位猶太老教育家說:
兒童雖然具備潛在能力,但這種潛能是有著遞減法則的。初生下來的嬰兒他們具備的潛能是100度,如果作為一個父母不對孩子進行早期的教育、利用和開發,孩子長到五歲時才接受教育,即使是最為出色的教育,那也隻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即使教育再好,也隻能達到60度的能力了。以此類推,孩子的教育越晚對孩子的開發價值就越低。
送給孩子一包蠟筆
男孩子與女孩子相比,觸覺靈敏而色感遲鈍。所以男孩子若不從小培養對色彩的感覺,那他們的色彩感覺將會非常遲鈍。
在猶太家庭中很多孩子都是幸福的,如果能在一個擅長繪畫的母親的培養下成長則更為幸福。一個能繪畫的母親能把與孩子交流的內容繪成圖畫,以此來增加孩子的知識。當然,在很多的報刊或雜誌中也載有這樣的漫畫,但畫風非常頹廢,這不利於孩子的品德和興趣培養,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如果要讓孩子有所了解,家長要做到有所選擇。
在猶太人的家庭中,為了發展孩子對色彩的感覺,主婦們總會為孩子買來檢查色盲使用的“測驗色係”作孩子的玩具。讓孩子通過這個玩具開展各種遊戲。這些主婦們還把這樣的經驗相互推薦並相互交流。
一位猶太教育家說:因為男孩子與女孩子相比,觸覺靈敏而色感遲鈍。所以男孩子若不從小培養對色彩的感覺,那他們的色彩感覺將會非常遲鈍。
在猶太人的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教師,他們總是能恰到好處地為孩子們挑選一些五彩繽紛的美麗的小球或小積木,這些成了孩子們所喜愛的玩具。這些玩具,加速發展了孩子的色彩感。
在猶太民族中,任何一個有孩子的家庭,總會為孩子藏有一包蠟筆。這包蠟筆便是孩子獲得色彩的最好工具。家長可以用這種五顏六色的蠟筆同孩子進行“繪畫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