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猶太家庭的習慣養成教育課(1)(1 / 3)

把書印到大腦裏

一旦你的記憶容量變大了,你的大腦就有能力不斷地儲存新的信息。

在研究《塔木德》學院的學生裏,很多都是從早到晚一直學習的。經常可以看到他們捧著書,口中不住地讀著什麼。這種學習熱情真讓人感慨。

猶太人的學習方法可以稱作“投入學習法”。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會動用全身的器官進行輔助。按照我們的做法,學習就是默讀課文,重要的地方用紅線和藍線標出來或將其抄到筆記本上進行整理。雖然這樣可以為了應付考試而有效地背誦,但考試結束後,記憶的東西大半都忘掉了。

像前麵所述,猶太人學習是將眼睛看﹑口讀﹑耳朵聽等各種方式綜合起來,而不是單純地閱讀。課文雖然單調,但他們可以用一種旋律來吟讀。這種旋律和他們以聖歌為原形改造的歌曲(做禮拜時吟唱)的風格一樣。無論是《聖經》還是《塔木德》,他們都用這種旋律來吟讀。

猶太人讀書的時候,除了抑揚頓挫地朗讀,還要按一定的節律左右搖擺。他們一邊用右手按著課本,一邊動用所有能想到的身體器官,按照文章的意思,將自己完全投入進去。

猶太人早禮拜的祈禱文有150頁左右,如果每天早晨都反複朗讀,誰都可以記住。一旦你的記憶容量變大了,你的大腦就有能力不斷地儲存新的信息。

普通的猶太人當中很少有人能用希伯來語將《聖經·舊約》全部背誦出來。《塔木德》的研究者中有人能記住經文的全部內容,他們就是用帶有節律的吟讀的方式將《塔木德》“印”到大腦裏麵去的。他們在記憶文章的線索時,經常先背誦某一提示性的句子,然後再反複誦讀《聖經》和《塔木德》,直到眼前能出現所背文句的出處。如果做到這樣了,即使手中沒有書,他們也可以被當作正確的《聖經》或是《塔木德》來請教。

沒有勞動的學問結不出果實

沒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學問更好的了。沒有勞動的學問結不出果實,相反可能導致罪惡。

根據《塔木德》,在讓孩子學習知識之前,父母有義務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些做事的基本知識。一個連做飯都不會的人是沒有資格做學問的。撒曼以色三世曾經說:“沒有比既能做事又能做學問更好的了。沒有勞動的學問結不出果實,相反可能導致罪惡。”單純擁有知識的人們會對自己過分自信,最終導致自身的毀滅。

認為知識比實踐重要的人們就像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但是根基很淺,風一吹就會倒下。認為實踐重於知識的人,和前種情形相比,根須充分擴張,即使是大風吹來也紋絲不動。對實踐毫無用處的知識是空洞無物的,就像被風吹走的碎屑一樣。

要懂得怎樣做事,隻能在實踐中摸索。所以,很多猶太學生在很早就開始打工。有的在蔬菜店門口招攬生意,有的在印刷廠裏幹雜活。有些立誌當老師的高中生會在夏天做中小學生夏令營的領隊。如果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不學會自己賺錢,不在經濟上獨立是不行的。如果一直由家人或是朋友實施經濟上幫助,要實現真正的獨立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得到別人的幫助雖然好,但一定要知道人不是靠別人來生活的。

光有學問是不能生存的。所以,我們要放開手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獨立生存。這種自由正是猶太人給自己孩子們的最好禮物。猶太人的孩子就是在對生活不斷體驗的基礎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的。

有的猶太學生在大學預科攻讀心理學,大學時就把專業改成了法律,最後當了律師。也有的本來在哲學係學習,突然轉到了醫學院學習醫學。像這樣轉換專業的情形各種各樣,而且在猶太學生中極為常見。這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領域,因為他們相信,隻有這樣才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至於在選擇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比如以前的專業),也幫助他們擴大了視野和豐富了體驗。

每天抽出一小時陪孩子

不要吝嗇你的讚美之辭,縱然孩子隻做了一件小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隻要是孩子做的,都應該給予鼓勵。這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得到力量。

一個人如果希望他的孩子尊重並執行他的命令,那他自己首先就要尊重他的孩子。

《塔木德》中說:

溺愛孩子的人對孩子無微不至。

不經管教的馬難以駕馭,未經約束的孩子十分任性。

縱容孩子,他會讓你震驚;和他一起玩耍,他會讓你悲傷。

不要和他一起玩笑,以免和他一起痛,最後讓你把牙磨碎。

不要在他年輕的時候就給他自由,或者是忽略他的錯誤。

管教你的孩子,耐心對待,他就不會做不光彩的事情讓你難堪……

為人父母是一件勞神的事,教育孩子需要付出無數的犧牲和持續的努力。父母感到欣喜的是,他們所付出的努力終會取得回報,從孩子身上可以感受到成功的自豪、成長和發展的奇跡、溫暖和愛的感覺。可是也有許多孩子會讓他們的父母享受不到這些回報。

父母們究竟怎樣來與孩子相處並達到相互欣賞,這是一門值得認真學習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