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看書入了迷,把一張價值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當書簽丟掉了;大科學家牛頓把懷表當雞蛋煮做午飯;黑格爾有一次思考問題,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這類軼事,都是這些偉大人物做事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事業上成功的奇聞趣事。
然而,有些孩子的情況卻很糟,幾乎片刻不停,忙忙碌碌,一丁點兒的事物也可以輕易把他們吸引過去。雖然他們也有興趣愛好,但對感興趣的事情也無法主動集中注意力。像這類孩子就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較大的氣質特點,應該及早給予幫助,否則到學齡時期就會出現多動症症狀,影響紀律,影響學習。
以色列有個教育學家說過,“注意力是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的一切都要經它進來。”
排除外界幹擾,是提高注意力的一個重要方麵。
有人曾經問愛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
愛迪生答道:“我認為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能夠將你身體與心智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會厭倦。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嗎?每個人都是一樣。假如你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7個小時。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情,惟一的問題是,他們做了很多很多件事,而我隻做一件。假如將這些時間運用在一個目的、一個方向上,那就會取得成功。”
是否高度專一,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別,那麼一個月、一年、十年呢?不言而喻,那差異就更大了。因此,卡萊爾說:“最弱的人,如果集中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強的人,如果分心於太多事務,很可能一無所成。”
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使刺激引起的興奮強烈起來。
作為家長需要了解到,注意力是人的心理現象,它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種。一個人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形成需要有一個發展過程:人在出生後的最初一段時期內,隻有無意注意;在教育培養下,隨著語言的發展和生活經驗的增長,有意注意才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學齡前和學齡初期的孩子無意注意占優勢,注意力容易隨外界事物的變化而轉移。有些家長不了解孩子無意注意占優勢的心理特點,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坐著,布置他們練字或做枯燥的計算題等等,孩子總是很難做到。在猶太人看來,絕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發展是正常的,家長大可不必過於擔心。但家長一定要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關心並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為今後健康的成長和有效的學習打好基礎:
(1)注意孩子腦營養。活動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在緊張的學習期間,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和高蛋白的食物。每次吃飯以八分飽為宜。此外每天還要保證孩子的飲水量,最好每天維持在1.5升以上,多喝礦泉水或溫開水,少喝甚至不喝刺激或興奮性的飲料。
(2)增強孩子的信心。孩子在家長的正麵引導和鼓勵下會漸漸對自己增強信心,認為自己是能夠安靜地坐下來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所以家長要經常用親切的口吻、平和的態度對孩子說:“我相信你再堅持一下,會比前些天做得更好”,“你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這樣的心理暗示對加強孩子的信心很有好處。
(3)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對保護神經細胞免於衰竭很重要,所以家長要關心孩子睡眠的質和量。學齡孩子每天晚上睡覺不宜晚於10點。一般而言,孩子的睡眠時間不應少於9個小時。
(4)孩子不能過於疲勞。如果連續幾個小時埋頭做功課,學習效率就會下降。要使孩子能夠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就要幫助孩子防止、克服和消除疲勞。注意孩子學習內容不要單一化,隔一段時間換一項活動,適當地給孩子中間休息的機會。
(5)排除幹擾因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能養成孩子一坐到書桌前就投入學習的習慣,集中注意力變得容易主動。學習環境的周圍不要有噪音,避免陽光直曬刺激孩子的眼睛,書桌不宜太靠近窗口,以免窗外的景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剛放學回家,家長不妨讓他先洗洗臉,吃些點心,和他聊聊學校裏的趣事。這樣讓孩子興奮的神經先安靜下來,把會讓孩子分心的事先排除掉。
一位猶太母親這樣說:注意力是通向知識世界的窗戶,沒有它,再多的知識也無法進入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