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的幾天內,他的小眼睛就會睜開了,這時他的視力非常差,看不清遠處的東西。他能看清的隻有自己母親的臉,而興奮的母親往往會長時間注視自己的“小寶貝”。由於多次觀看,母親的“輪廓”會深深留在孩子的腦海裏,這是孩子的“模式學習”的結果。
嬰兒的這種模式記憶能力,既是最原始的,更是最高級的智能。早期教育要重視嬰兒的這些卓越能力,使孩子最為珍貴的能力得以保存。
訓練眼睛是開發智力的第一步
嬰兒稚嫩的眼睛對顏色極為敏感,有效地訓練孩子的眼睛,是開發孩子智力的第一步。
猶太教育家利維坦的獨生子是一名“天才”,在談到他的育兒經時,他說:
“嬰兒稚嫩的眼睛對顏色極為敏感,有效地訓練孩子的眼睛,是開發孩子智力的第一步。我第一次抱起我的兒子時,我發現他沒有看我,而是很費力地向側麵看,我感到非常奇怪,我順著他目光看過去,才發現他看的是我們剛買的嬰兒車,是彩色的,我才明白孩子對顏色的敏感。從此以後,我提醒太太,讓孩子首先認識色彩。我們讓他首先看那些彩色的物品,如氣球、布娃娃、鬧鍾。我們還引導他看電視畫麵,經常抱他出去接觸大自然,接觸五顏六色的大千世界。我們給他喂奶的奶瓶有很多種顏色,每一次喂奶用的奶瓶的顏色也不同。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兒子還偏愛某種顏色,當用他喜歡顏色的奶瓶喂奶時,他總是表現出很快樂的樣子,他會用兩隻小手緊緊地抓住奶瓶,而且食欲也特別好,因此我們就經常用他喜歡的顏色的奶瓶給他喂奶。我們還為他買來各種顏色的小鈴鐺,用細繩子拴在他的手腕上,隨著手的運動而產生聲音,孩子又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為了讓孩子分辨這些顏色,我們每周給他換一種顏色的小鈴鐺,並反複告訴他這種顏色。後來,他伸手試圖抓這些鈴鐺,於是,我們幫他拿到這些鈴鐺。通過這種方式,在不長的時間裏,他記住了各種顏色。孩子稍大一點兒,我們買來畫報、助學卡片等給他看,現在,我開始盼望他能學到些什麼,想讓這些色彩進入他的心靈,開發他的智力。兒子最初隻是注意物品的顏色,漸漸地,他開始懂得些什麼,我們非常高興,逐漸加大了圖片的難度,我發現他的進步非常快。我的兒子就是這樣一點點進入這個世界,並與這個世界進行交流。通過眼睛,這個世界在他的心目中一點一點豐富起來。這種教育方式最為直觀,最有效。”
猶太家庭的孩子是幸福的。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他們的父母總是能為自己的孩子挑選一些五彩繽紛的小球或者小積木,這些都是孩子們喜愛的玩具。通過這些玩具,就能加速發展孩子的色彩感。
為了發展孩子對色彩的感覺,很多媽媽還會為孩子買來檢查色盲所用的“檢測色係”作為孩子的玩具。用這種玩具可以讓孩子玩各種遊戲,從而提高孩子尤其是男孩的顏色感覺。因為男孩與女孩相比,觸覺靈敏而色感遲鈍。所以如果不從小培養男孩顏色的感覺,那麼他們成人後色彩感將會非常遲鈍。
猶太民族的每一個家庭,總會為他們的孩子準備一盒蠟筆,這包蠟筆便是孩子們獲得色彩感的最好工具。他們的家長既可以用它教會孩子認識顏色,還可以教孩子繪畫,加深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盡早教會孩子說話
千方百計讓孩子的頭腦和身體得到充分而全麵的開發。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如果不能盡早開始教孩子語言,孩子的頭腦就得不到很好的開發。
猶太教育專家認為,盡早教會孩子說話,是發展孩子頭腦靈活的有效手段。因此,父母必須早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因為語言能力乃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和工具,語言能力的高低與智力測驗的成績關係極為密切,語言能力愈高,將來大都能夠學得更多、更快,而且不管做什麼事都比較容易成功,因此父母應該與兒童多講話,讓他多聽、多說、多學外文,而且買大量的故事書或卡片給他看,並教他認字,以便奠定未來成功的基礎,但不必教他寫字。因為許多專家都認為應該等到入小學以後,肌肉控製能力較純熟時才開始學寫字比較適當。
猶太教育學家巴維總結自己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時說:
“人一生的教育再也沒有比嬰兒期更為重要的時期了。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讓孩子的頭腦和身體得到充分而全麵的開發。所謂孩子頭腦的開發就是指盡早地開始教孩子學習語言,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如果不能盡早開始教孩子語言,孩子的頭腦就得不到很好的開發。我們若是在孩子6歲前加緊準確的語言訓練,那麼這個孩子的智能一定發展得很好。”
孩子從嬰兒期起就開始注意人的聲音和物品發出的聲響,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對孩子進行早期語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科學實驗證明,嬰兒從6周開始就已經懂得聲音,並對紙上的東西產生興趣,盡管他們不懂內容,但是隻要同他們說話或給他們朗讀,他們就會做出反應。在猶太人家庭中,孩子從嬰兒時起,大人就認為他們能聽懂話,非常有耐心地同他們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