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與他爸爸的鼓勵是分不開的。在王飛家,很多小物品都是爸爸鼓勵他做出來的,比如,簡易筆盒、拖把、存錢罐等,每當家裏來客人了,客人看到並肯定這些小作品時,王飛都會感到很自豪。
王飛爸爸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值得廣大家長學習的。當孩子有了動手的願望時,父母應該賞識並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意願,給孩子提供一些條件,讓孩子自己動手,從而養成自己做事的習慣,逐步培養出獨立性和自理能力。
當孩子對你說:“讓我自己來。”作為父母,你應該感到高興,應該對孩子的意願給予賞識和信任,對孩子說:“好的,你自己來,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當孩子向你求助時,如果你覺得孩子可以自己完成,不妨對他說:“孩子,你再想辦法,如果還不行,再找爸爸媽媽商量好嗎?”通過這些鼓勵和引導,使孩子逐漸養成自己動手的獨立精神。
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尊重孩子動手的本能,應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著手。無論是吃飯穿衣,還是鋪床疊被,抑或是洗手帕、掃地等,對孩子來說,一開始他們通常想嚐試但做不好,甚至把事情弄得很糟糕,比如讓孩子穿衣服,他可能扣錯了扣子;讓孩子洗手帕,他可能把地上弄得全是水;讓孩子掃地,他可能把垃圾簍裏的垃圾弄得到處都是。但是有什麼關係呢,凡事都是從不會到會的,父母要允許孩子失敗,要看重孩子做事的過程,而不是事情的結果。這樣父母才能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孩子才能以愉快的心情繼續嚐試,從而學會獨立地把事情做好。
引導孩子在遊戲中提升動手能力
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通過遊戲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從而調動孩子動手的欲望。父母可以巧妙地引導孩子,使孩子愛上動手實踐,在動手過程中找到樂趣。
飛飛放學回家後,興奮地告訴爸爸在課堂上學的內容,媽媽見飛飛說的是“對稱”的相關內容,於是找出家裏的剪紙書和剪紙材料,鼓勵飛飛動手實踐一下。飛飛按照書上的介紹,剪出了“蝴蝶”,剪出了“蘋果”。通過實踐,飛飛將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中的事情結合在一起,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在遊戲中展示自己的技能,使孩子既能獲得成就感,又能獲得樂趣,還能增強自信心,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很有幫助的。
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親手嚐試
動手能力的發展離不開“思考”,父母應該抓住孩子愛問、愛動腦筋的天性,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嚐試、了解新事物,使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提升動手能力。如果孩子自告奮勇地去嚐試,父母更應該賞識孩子了。
有一次,嶽華家的水龍頭壞了,嶽華自告奮勇地說:“爸爸,我試一試,看能不能修好?”隻見他觀察了一下水龍頭,然後想了想,過了一會兒,他開始動手了。第一次,他沒成功;第二次,還是沒成功;第三次,他終於成功了。在一旁的爸爸媽媽都鼓起了掌。自始至終,爸爸媽媽都沒說一句話,也沒有幫助他,隻是鼓勵他自己思考,到最後他終於成功了。
在尊重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
鼓勵孩子動手做事,孩子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就放棄了,那麼是不可能把事情辦好的。父母要戰勝自我,見孩子失敗、氣餒的時候,不要心軟,不要妥協,不要替孩子做事,而要鼓勵孩子想辦法克服困難,堅持完成任務。隻有經常這樣對待孩子,孩子的意誌品質才能得到發展,孩子的堅持力才能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