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細心嗬護孩子的探索欲望(1 / 2)

孩子自從出生開始,就對這個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這表現在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上。你會發現孩子喜歡問這問那,什麼事都喜歡刨根問底,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電,下至蟲魚鳥獸、一草一木,孩子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賞識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去探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和執行力。

有人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嗬護與培養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大膽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使孩子在探索過程中開動腦筋,獲得知識,獲得進步。

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站在太陽底下,不停地踩自己的影子;孩子對著鏡子又摸又抓;孩子想知道魚兒為什麼不能生活在陸地上,鳥兒為什麼不能在水中遨遊?一切的一切都源於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因為好奇所以疑問,因為疑問,所以去探索。有了探索,孩子才能不斷地認識更多的未知事物。

一天,4歲的琛琛跟媽媽在院子裏給花兒鬆土,琛琛問:“媽媽,你幹嗎給花兒鬆土啊?蚯蚓會給花兒鬆土的!”媽媽樂了,心想:這小家夥知道的還不少呢!她可能對蚯蚓感興趣,就問:“琛琛,你知道蚯蚓是怎樣給花兒鬆土的嗎?”“這個蚯蚓呀,在土裏不停地動、不停地拱土,就把土弄鬆了呀……”琛琛津津樂道,媽媽開心地誇獎她,鼓勵她今後繼續保持探索精神。

琛琛為什麼對蚯蚓那麼了解呢?原來琛琛的爸爸很重視培養她的探索精神,一次,爸爸挖蚯蚓釣魚,琛琛纏著要跟爸爸去釣魚。在釣魚的時候,爸爸和琛琛聊天,告訴她關於蚯蚓的一些知識。琛琛當時就好奇了,捉了一條蚯蚓放在地上,蹲在那裏觀察蚯蚓是怎麼爬行的。這次經曆讓琛琛對蚯蚓有了較為全麵的了解。所以,當媽媽問她“蚯蚓怎樣鬆土”時,她才能順利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科學就是一切有趣的探索。”父母應該盡量創設條件,鼓勵孩子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平日裏,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提問時父母要認真地為孩子解答,如果父母不知道答案或孩子有不同的理解,父母不妨建議孩子去探索,自己去找答案。當然,如果父母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是最好不過的。

如果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搞“破壞”了,父母不要責罵孩子。孩子出於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對事物造成了破壞,這種行為應該得到鼓勵。生活中,很多喜歡搞“破壞”的孩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特別強。

王鑫又在拆東西,這次拆的是鬧鍾。媽媽想去製止,卻被爸爸阻止了。隻見王鑫先把螺絲釘擰下來,仔細觀察裏麵的結構。當他看到齒輪和發條時,立刻被迷住了,他試著用手去拉它們。他每拉一次,就能聽到裏麵發出不同的響聲,王鑫感到特別好玩。連續一個小時他都沒有離開桌子,一直在擺弄那個鬧鍾。

王鑫喜歡拆東西,這是家人都知道的。很多時候,被他拆過的東西都報廢了,可是爸爸從來沒有怪過他。不過當王鑫上小學時,他已經成為學校裏的小發明家,他發明的東西在學校的創新大獎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這個成就,有他爸爸的一份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