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破壞”不是壞事,因為搞破壞是想探究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同時孩子也在思考動手維護原有物品。因此,父母要學會欣賞孩子的探索行為。
對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行為,父母具體應該怎樣做呢?不妨參考以下幾條辦法:
給孩子精神支持和情感鼓勵
“乖兒子,快出來,你爬那個洞幹什麼啊?”當孩子從牆窟窿裏爬進去時,媽媽突然大叫,神情緊張地說:“快出來,多髒啊!”當孩子在沙堆裏玩得興起時,奶奶非要將他拉過來:“你看看,沙子那麼髒,怎麼能坐在上麵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這樣製止孩子,其實這樣做並不可取,因為家長向孩子傳達的情感、態度和對事物的認識,會使孩子誤以為爬洞、玩沙是很危險、很髒的事情。一旦孩子膽小一點兒,就可能再也不會去嚐試了。
其實孩子玩沙、玩水、玩泥巴,是因為對沙、對水、對泥巴好奇,因為好奇所以才會去接觸,去探索,父母的話隻會使孩子放棄探索。若想保護孩子的探索欲望,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不過也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和衛生,不要把沙子、泥巴往嘴裏塞。
讓孩子進行觀察、動手操作
當孩子對某事物有了疑問時,你會鼓勵他去觀察、去調查嗎?在一般人看來,調查研究是一件很高深的事情,讓幾歲的孩子去調查研究,不是開玩笑嗎?其實不然,調查研究並不難,比如,在幾個瓶子裏分別種上黃豆、綠豆、蠶豆等,讓孩子澆水灌溉,觀察豆子的發芽、生長情況,讓孩子做好記錄: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出現兩片葉子……使孩子在觀察後認識到不同的豆子發芽過程的不同。
父母要引導孩子運用各種感官,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包括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等;同時給孩子提供一些觀察工具,比如放大鏡、測量工具等,幫助孩子更好地觀察。在觀察之後,不要忘了讓孩子做記錄、寫總結。就這樣,一些有趣的科學結論被孩子發現了,他會非常開心,很有成就感。
通過發散性提問,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
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說的話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嗎?教育專家表示,如果家長善於提問,就能引發孩子的興趣,促使孩子進行思考,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比如,下雪了,家長可以問孩子:“天下雪了,你知道雪是由什麼組成的嗎?”這個問題就引發了孩子的思考,“雪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孩子會不斷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去抓雪,當他發現雪受熱融化變成水時,就會驚奇地發現雪是水變的。類似的開放性提問,能極好地刺激孩子進行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