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挫折和失敗是孩子成長的階梯(1 / 2)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挫折和失敗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難以避免的。父母應該從小教育孩子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挫折和失敗,鼓勵孩子堅強地麵對挫折,想辦法戰勝挫折,使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當孩子因遭遇挫折而感到痛苦時,父母總希望能竭盡全力地幫助孩子渡過難關,為孩子鋪墊一條平坦的大路,不讓孩子跌倒、摔跤。然而,給孩子太多保護會讓孩子失去抗挫能力,當有一天孩子離開父母時,他會經不起挫折和失敗的打擊,會變得沒有競爭力。因此,想讓孩子成為優秀者,父母就要重視激發孩子的抗挫本能,使孩子成為一個堅強樂觀的人。

麵對挫折,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反映,所以,認識到孩子對挫折的反映很重要。下麵是不同類型的孩子麵對挫折時的表現,了解這些對父母判斷孩子是否受挫是有很大幫助的。

爭強好勝型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一般不會承認自己是失敗者,認為失敗的原因在別人,在客觀原因,而不在自己;悶不吭聲型的孩子,麵對挫折的時候會悶悶不樂,他們不會大吵大鬧;害羞膽怯型的孩子,遇到挫折時會沮喪,甚至會偷偷哭泣,認為自己表現太糟糕,沒人喜歡自己;性格直率型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可能直接表達出不悅的情緒,比如發脾氣、哭鬧,但很快又會雨過天晴。

有段時間泉泉媽發現兩歲的兒子很愛發脾氣,很愛哭。剛開始,她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泉泉平時很少發脾氣,也很少哭,為什麼最近這麼煩躁呢?後來每次泉泉哭的時候,她都仔細觀察和尋找原因,才發現泉泉發脾氣或哭是因為有了挫折感。

有一次,媽媽和泉泉興衝衝地堆積木。媽媽堆到第三層時,泉泉也來堆,媽媽便讓他堆。泉泉很開心,用手一按,積木一下子全倒了。小家夥特別生氣,一腳把積木踢開。脾氣之大,是媽媽從未見過的。

媽媽試圖去安慰泉泉或擁抱鼓勵他,可是她忽略了泉泉正處於憤怒期,任何言語和行動上的安慰都沒有效果。所以當媽媽試圖擁抱泉泉時,泉泉用力地推開她,一個人趴在地上傷心地痛哭起來。

媽媽冷靜下來,默默地看著泉泉。她知道當時泉泉內心的挫折感是非常強的,他惱怒為什麼沒有堆上一塊積木,反而把下麵堆好的積木弄翻了。媽媽理解他的這種沮喪情緒,知道必須等他把惱怒的情緒發泄完,才能對他進行教育。

媽媽一邊靜靜地等待泉泉發泄完畢,一邊默默地堆起積木。大概過了5分鍾,泉泉發泄完了,看見媽媽還在堆積木,早已忘了剛才的挫折感,又爬到媽媽身邊,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

媽媽笑了,心想,這下是幫助泉泉樹立自信心的時候了,說:“泉泉,咱們重新來堆積木好不好?”泉泉有點兒疑惑地看著媽媽,或許是害怕像剛才那樣失敗,他撿起一塊積木,放到媽媽手上,看著媽媽,不敢自己堆。媽媽也不著急,因為她知道泉泉的心理調整有個過程。媽媽每堆一塊積木就問泉泉:“媽媽棒嗎?”泉泉會點頭表示肯定,還會為媽媽喝彩。

堆了幾層後,媽媽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再次鼓勵泉泉:“來吧,泉泉,你來試試,好嗎?”在第一次失敗的基礎上,泉泉終於動手了,他依然是像剛才那樣一巴掌按在下麵兩層積木上,媽媽知道泉泉的方法不對,但她不想直接告訴泉泉,而是想讓他自己嚐試,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呢。幸運的是,這一次積木沒倒,媽媽看到泉泉眼裏有了興奮和驕傲的光芒。

媽媽趕緊拍手為泉泉叫好:“泉泉真棒啊!”接下來,媽媽沒有讓泉泉繼續堆,而是把積木推倒,讓他重新堆。因為如果再往上堆,泉泉可能又會把積木弄翻,推倒讓他重新堆能讓他多積累一點兒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