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喚醒並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勝本能(1 / 2)

沒有哪個孩子希望比別人落後,比別人差,每個孩子都想成為拔尖者,成為強者。可是有些孩子的好勝心並不強,甚至可以說很弱,一旦提起競爭、比賽,他們就退縮。而有些孩子的好勝心太強,什麼都想爭個贏。應該說這兩種情況都不好,父母首先要喚醒孩子的好勝心,然後正確地引導孩子的好勝本能,使孩子在正確的好勝心的激勵下不斷進取。

瀟瀟的父母發現,4歲的女兒瀟瀟整日慢條斯理,沒有好勝心,別的小朋友吃飯、穿衣的時候比賽看誰快,但她卻不緊不慢,顯得無所謂;老師給大家布置手工作業,讓孩子們回家準備,當一些小朋友的出色表現贏得了獎品時,瀟瀟竟然一點兒都不眼饞。

瀟瀟的表現讓父母有些擔心,自己平時也沒少表揚和鼓勵孩子,為什麼瀟瀟沒有好勝心、競爭心呢?對於這種現象,家長其實不用著急,沒必要刻意把好勝心、競爭心灌輸給孩子,而要通過科學的教育,喚醒孩子的好勝本能,使孩子發自內心地渴望獲得成功,獲得認可,隻有這樣的好勝心,才是對孩子有益的。

書瑤上幼兒園時,各方麵表現都很好,有時爸爸媽媽問她成績怎麼樣,得到的答案總是“很好”。考試結束,拿回成績單一看,幾乎全是優。由於沒有具體的分數,爸爸媽媽不知道其他孩子的表現怎麼樣。他們偶爾問問孩子的老師,老師也隻是說“好”或“不錯”。孩子似乎很滿足。爸爸媽媽知道,書瑤在班上從來沒有冒過尖,但她似乎不在意這個,也不主動和更優秀的小朋友比。這使爸爸媽媽有些擔心,難道女兒不想成為第一名嗎?難道女兒沒有好勝心嗎?

書瑤6歲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讓爸爸媽媽意識到她其實有很強的好勝心。那年爸爸媽媽帶書瑤回老家,她看到同齡的表哥會下象棋,戰勝了家裏的大人,得到大人的誇獎。那天她顯得不太高興,媽媽早就發現了女兒的異樣,猜想一定是覺得在象棋方麵不如表哥,才會感到不悅的。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故意對書瑤說:“你想學象棋嗎?媽媽也會,可以教你。”這句話好像說到了書瑤的心坎裏,她不假思索地說:“想學,我要下得更好,爭取超過表哥。”從那以後,書瑤放學回來就拉著媽媽下象棋,還要爸爸給她下載象棋視頻看,結果半年之後,書瑤再跟爸爸媽媽回老家時,表哥已經不是她的對手了。

這件事讓爸爸媽媽認識到,書瑤是有好勝心的,那麼為什麼她在學習上的好勝心表現得不明顯呢?爸爸媽媽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她所在的學習環境缺乏競爭氛圍。因為幼兒園不主張排名次,老師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激勵,孩子缺少對比和參照,難以認識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另外,家長對孩子的賞識有些過分,經常說孩子很聰明,使孩子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很不錯,不用功也沒事。

為了重新喚醒書瑤的競爭意識和好勝本能,爸爸媽媽對她的學習情況過問增多了。記得一年級期中考試的時候,書瑤在班裏考了第十名,老師說這個成績很不錯了,還給她發了成績優秀的獎狀,她當然是美滋滋的。媽媽冷靜地對書瑤說:“你的成績確實不錯,媽媽為你感到高興,可是你不能驕傲啊,要繼續努力,爭取考出更優秀的成績。”媽媽給書瑤一個目標,每次考完試,都要找一個比自己成績好的同學為榜樣,向他學習,爭取下次考試超過他。

由於有了比較意識和目標意識,女兒不再像以前那樣樂於滿足,每次考試之前,她都有自己的目標,要考到多少名以內,要超過誰誰誰。這時候爸爸意識到女兒的競爭意識和好勝本能過強,就對她說:“好勝好強是好事,但記住啊,千萬別嫉妒別人,要多和同學交朋友,學習他們的優點,要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追趕別人,這才是正確的競爭心態。”在爸爸媽媽的“雙劍合璧”下,書瑤的好勝心得到了激發,她有了正確的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