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公司於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是中國最早也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最大的互聯網即時通信軟件開發商。1999年2月,騰訊正式推出第一個即時通信軟件—“騰訊QQ”,並於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QQ在產生之初,是幾個技術人員在辦公室用於即時溝通的一個小軟件,是創建人馬化騰模仿ICQ的一個隨興之作。誰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軟件會創造出利潤來。第一,它不是一種創新產品,在它推出之前已經有世界級品牌的ICQ在網民中應用,並且占領了相當的中國市場,但卻沒有中文版。在國內,也已經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第二,它采用的技術也不領先,與先前的幾家相比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優勢。1999年初的某一天,OICQ軟件被掛在了網上免費下載。奇跡發生了!OICQ的用戶數呈幾何級增長態勢。據騰訊公關總經理楊益介紹,騰訊QQ在推出當年,注冊用戶就達到了100萬,次年6月,即已達到1000萬,現在騰訊注冊用戶已高達3億多,活躍用戶達9000萬之眾,與中國網民總數相當。
如今的騰訊,早已成為了互聯網、無線網和固網三網合一的現實漁利者。利用已有的受眾基礎,騰訊成功的開發了短信、網絡廣告、網絡遊戲、QQ注冊等基於自己的資源優勢的全方位的盈利渠道,這使騰訊成為了中國網絡新秀裏少有的幾個“不倒翁”。騰訊每橫向拓展一個新的盈利陣地,無需太多創新,無需太多市場推廣投入,僅是憑借客戶渠道的壟斷性優勢一點,就能獲得令競爭對手欣羨不已的豐厚回報。
騰訊是如何實現成功的,是什麼經營路徑成就了它?楊益的談話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是“病毒營銷”鑄就了他們的輝煌。
他認為,病毒營銷有四個階段:轉換階段、投入階段、反應階段、更新階段,這一點與病毒營銷的經典釋義:“製造一個樂於傾聽的理由,創造一個傾聽的環境和機製,然後放手讓他們說去吧!”是不謀而合的。楊益同時認為,病毒營銷最核心的就是“病毒”的製造。
騰訊QQ實質上就是騰訊製造的“病毒”。與惠普的“Flash賽”活動、必勝客的“吃垮必勝客”話題、Hotmail的“郵件追尾”事件、耐克的“Just Do It”口頭禪等相比,騰訊的“病毒”顯得有些特別,它是一個“病毒”產品,同時又是一個可以自行傳播的媒介。
“不管‘病毒’最終以何種形式來表現,它都必須具備基本的感染基因,否則極有可能被擋在‘防火牆’外,或被‘殺毒軟件’殺死”。
“病毒”必須是獨特的,方便快捷的,特別酷,並能讓受眾自願接受且感覺獲益匪淺。“病毒”不獨特,感覺不是特別酷,就不能廣泛地吸引眼球,不具備流行性,像可口可樂Cool,韓國“流氓兔”能夠一舉躥紅,就是因為它們有著這些潛質;“病毒”必須是方便快捷的,否則傳播速率過慢就會失去流暢感,如騰訊QQ憑借的就是“鼠標傳播”,比我們通常所說的“口碑傳播”還要快捷;“病毒”不能讓受眾產生悖逆感,“病毒營銷”的話語模式應該是“允許式”而不是“強迫式”,讓受眾能夠自願接受並自願傳播,受眾自願接受的前提肯定是他覺得自己花很少的代價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益,要是騰訊QQ剛推出就要付費,“病毒”擴散的速度肯定會大打折扣。
騰訊在QQ品牌推廣時,很注重對“低免疫力”人群的找尋和鎖定。騰訊QQ的用戶人群的平均年齡約20.6歲,他們是一部分時尚且對新潮流、新趨勢感應敏銳的人群。這一部分是絕對的“低免疫力”人群,他們對騰訊QQ“病毒”沒有任何的抵禦能力,能很快接受並且適應騰訊提供的有別於ICQ的中文界麵即時通訊工具,並且還會積極的將他們隨身攜帶的“病毒”通過“鼠標”和“口碑”向四圍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