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英國的牛奶配送係統是將牛奶送到顧客門口,但牛奶都沒有蓋子。於是當地的山雀和知更鳥都能毫不費力的在顧客開門收取牛奶前先享用牛奶。後來,廠商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加裝了鋁製的瓶蓋,於是山雀和知更鳥都不能再享用這免費的午餐了。但是到了50年代初的時候,當地所,有的山雀(約100萬隻)居然都學會了刺穿鋁製瓶蓋,重新開始享用“免費早餐”,而知更鳥卻隻有少數學會,始終沒有擴散到大多數。顯而易見的,山雀經曆組織學習的過程,借助個體創新,傳送給整體成員,成功增加了族群對環境的適應力。但問題是,為什麼山雀可以,知更鳥卻不可以。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山雀在年幼時期,就已習慣和同類和平相處,甚至編隊飛行。而知更鳥則是排他性較強的鳥類,勢力範圍內是不允許其他雄鳥進入的,同類之間基本上是以敵對的方式溝通。因此,雖然兩者同屬鳥類,但和諧相處的山雀,比起互相敵視的知更鳥,更能學習互助,進化程度更高。
因此,在一個群體之內,如果內部競爭過於激烈,成員之間就會相互敵視,彼此之間關係比較緊張,很難發展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因為學習型團隊的學習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學知識,隻要每個員工可以自己很努力的學習就可以的,而是要提升創新的能力,學習使團隊進步,而是通過彼此之間的知識共享,共同提高進步從而提升團隊整體的創新能力,也就是像山雀那樣可以由個體的創新,傳送給整個組織,從而使整個團隊獲得創新的能力。有些企業的管理者誤以為內部競爭越強越好,甚至刻意製造很強的競爭文化,自以為這是高明的管理手段,殊不知隻是在帶領企業步知更鳥的後塵! 縱觀國內外,一些著名企業的發展,無一離開“學習”二字。美國排名前25位的企業中,有80%的企業是按照“學習型組織”模式進行改造的。國內一些企業也通過創辦“學習型企業”而給企業帶來了勃勃生機。
聯想集團創建於1984年,現已躋身為世界500強的企業,聯想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麵的,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聯想極富特色的組織學習實踐。使得聯想能順應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組織結構、管理方式,從而健康的成長。早期,兩項從與惠普的合作中學習市場運作、渠道建設與管理方法,這些對於聯想成功跨越成長中的管理障礙大有裨益。現在,聯想積極開展國際、國內技術合作,在每一次的合作中,聯想都能吸收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學習國際性大公司在技術、產品開發以及組織管理等多方麵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方法,創造性的加以運用,從而帶動自身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不斷爆炸,知識快速更新,未來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比對手學得更快、更多、更好。英國作家肖伯納有一句名言:“兩個人各自拿著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每人仍然隻有一個蘋果;兩個人各自擁有一個思想,互相交換,每個人就擁有兩個思想。”如果團隊中每個成員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拿出來和其他團隊成員分享,集體的智慧勢必大增,就會產生1+1>2的效果,團隊的學習力就會大於個人的學習力,團隊智商就會大大高於每個成員的智商,整體大於部分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