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歌德生平及創作年表

參考文獻

生平及創作年表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郊外的一個橡樹園鎮。一個醫生的家庭。海明威是家裏的第二個孩子。

1905年9月,海明威入學。

1910年,海明威隨母親輾轉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劍橋、康考德等地。

1911年,海明威寫作《我的頭一次海上旅行》。

1913年,海明威小學畢業。

1913年9月,上中學。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6年,海明威參與編輯校報《秋千》,在橡樹園中學的文學刊物《書板》上第一次發表小說《大神的審判》。

1917年,美國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明威中學畢業,到堪薩斯城《星報》當實習記者,撰寫通訊和報道。

1918年5月,加入美國紅十字會赴歐救護隊。7月,救治傷兵時海明威右腿中彈受傷。7月—10月,在米蘭醫院養傷期間,愛上大他7歲的美國護士艾格尼絲·馮·庫羅斯基。艾格尼絲是《永別了,武器》中女主人公凱瑟琳·勃克萊的原型。

1919年,海明威回到橡樹園,書信來往中得知艾格尼絲愛上別人。

1920年,為《多倫多星報》和《星報周刊》寫通訊。12月,任《合作聯社》月刊助理編輯。

1921年9月,與哈德莉·理查遜結婚。海明威的第一次婚姻。

1922年,擔任《多倫多星報》駐歐記者,撰寫有關歐洲的報道。9月,回巴黎。接受《多倫多星報》采訪土希戰爭的任務,去康斯坦丁堡。11月,去瑞士采訪“洛桑和平會議”。12月,哈德莉前往瑞士與海明威團聚,在火車上丟失一隻箱子,內裝海明威全部手稿。

1923年9月,第一部作品集《三篇故事和十首詩》出版。其中《我的老頭兒》被收入《1923年最佳短篇小說選》。10月,海明威兒子出生,取名約翰,小名邦比。

1924年,《在我們的時代裏》在巴黎出版。

1925年,《在我們的時代裏》在美國出版。

1926年,《春潮》、《太陽照常升起》出版。

1927年,海明威與哈德莉離婚。與巴黎《時尚》雜誌記者保琳·帕發弗結婚。第二段婚姻。6月,《太陽照常升起》在英國出版,題名《聖節》。10月,第二部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12月,海明威眼睛受傷。

1928年3月,寫作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6月,保琳生下一男孩,取名佩特裏克。8月完成小說初稿。12月,海明威父親自殺身亡,海明威留下父親自殺用的手槍作為遺物。

1929年5月,《斯克裏布納》雜誌開始連載《永別了,武器》。9月,《永別了,武器》巴黎單行本出版。11月,《永別了,武器》在英國出版。

1930年3月,海明威與友人出海捕魚,遇到風暴,在海上被困十七天。11月,因車禍手臂骨折住院。12月,好萊塢購買《永別了,武器》的攝製權。

1931年,保琳生下男孩格瑞戈裏,這是海明威的第三個兒子。

1932年,短篇小說《風暴過後》以幾乎每個字一美元的高價賣給《全球》雜誌。同年《午後之死》出版。《永別了,武器》改變成電影《戰地春夢》,因對改編不滿,海明威拒絕出席首映式。

1933年,為《老爺》雜誌寫散文通訊。10月,短篇小說集《勝者無所得》出版。

1934年,購買遊艇“比拉爾號”。

1935年9月,《是誰謀害了這些老兵》發表在雜誌《新群眾》上。10月,《非洲的青山》出版。12月,蘇聯《國際文學》發表《是誰謀害了這些老兵》譯文。

1936年,《非洲的青山》在英國出版。在4月號《老爺》雜誌上,發表《在藍色的海上》通訊。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8月號《老爺》雜誌發表《乞力馬紮羅的雪》。9月號《全球》雜誌發表短篇小說《弗朗西斯·馬康貝的短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