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級趨勢
它是與主要趨勢運動方向相反的一種逆動行情,幹擾了主要趨勢。在多頭市場裏,它是中級的下跌或“調整”行情;在空頭市場裏,它是中級的上升或反彈行情。通常,在多頭市場裏,它會跌落主要趨勢漲升部分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原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隻是概率的簡單說明。大部分的次級趨勢的漲落幅度在這個範圍裏。它們之中的大部分停在非常接近半途的位置,即回落原先主要漲幅的50%:這種回落達不到三分之一者很少,同時也有一些是將前麵的漲幅幾乎都跌掉了。
因此,我們有兩項判斷一個次級趨勢的標準:
(1)任何和主要趨勢相反方向的行情,通常情況下至少持續三個星期左右;
(2)回落主要趨勢漲幅的1/3或更多。
然而,除了這個標準外,次級趨勢通常是混淆不清的。它的確認,對它發展的正確評價及它的進行的全過程的斷定,始終是理論描述中的一個難題。
認清次級趨勢對投資者是非常有價值的。例如,大牛市(主要趨勢)中的調整(次級趨勢)是買進的好時機;大熊市(主要趨勢)中的反彈(次級趨勢)是賣出的好時機。
5.短期變動
它們是短暫的波動。很少超過三個星期,通常少於六天。它們本身盡管是沒有什麼意義,但是使得主要趨勢的發展全過程富於了神秘多變的色彩。通常,不管是次級趨勢或兩個次級趨勢所夾的主要趨勢部分都是由一連串的三個或更多可區分的短期變動所組成。由這些短期變化所得出的推論很容易導至錯誤的方向。在一個無論成熟與否的股市中,短期變動都是唯一可以被“操縱”的。而主要趨勢和次要趨勢卻是無法被操縱的。
6.潮汐、波浪、漣漪——對三種趨勢的形象比喻
上述股票市場波動的三種趨勢,與海浪的波動極其相似。在股票市場裏,主要趨勢就像海潮的每一次漲(落)的整個過程。其中,多頭市場好比漲潮,一個接一個的海浪不斷地湧來拍打海岸,直到最後到達標示的最高點。而後逐漸退去。逐漸退去的落潮可以和空頭市場相比較。在漲潮期間,每個接下來的波浪其水位都比前一波漲升的多而退的卻比前一波要少,盡而使水位逐漸升高。在退潮期間,每個接下來的波浪比先前的更低,後一波者不能恢複前一波所達到的高度。漲潮(退潮)期的這些波浪就好比是次級趨勢。同樣,海水的表麵被微波漣漪所覆蓋,這和市場的短期變動相比較它們是不重要的日常變動。
潮汐、波浪、漣漪代表著市場的主要趨勢、次級趨勢、短期變動。
7.結合成交量判斷趨勢的變化
成交量會隨著主要的趨勢而變化。因此,據成交量也可以對主要趨勢做出一個判斷。通常,在多頭市場,價位上升,成交量增加;價位下跌,成交量減少。在空頭市場,當價格滑落時,成交量增加;在反彈時,成交量減少。當然,這條規則有時也有例外。因此正確的結論隻據幾天的成交量是很難下的,隻有在持續一段時間的整個交易的分析中才能夠做出。在道氏理論中,為了判定市場的趨勢,最終結論性信號隻由價位的變動產生。成產量僅僅是在一些有疑問的情況下提供解釋的參考。
8.盤局(盤整格局)可以代替中級趨勢
一個盤局出現於一種或兩種指數中,持續了兩個或三個星期,有時達數月之久,價位僅在約5%的距離中波動。這種形狀顯示買進和賣出兩者的力量是平衡。當然,最後的情形之一是,在這個價位水準的供給完畢了,而那些想買進的人必須提高價位來誘使賣者出售。另一種情況是,本來想要以盤局價位水準出售的人發覺買進的氣氛削弱了,結果他們必須削價來處理他們的股票。因此,價位往上突破盤局的上限是多頭市場的征兆。相反價位往下跌破盤局的下限是空頭市場的征兆。一般來說,盤局的時間愈久,價位愈窄,它最後的突破愈容易。
盤局常發展成重要的頂部和底部,分別代表著出貨和進貨的階段,但是,它們更常出現在主要趨勢時的休息和整理的階段。在這種情形下,它們取代了正式上的次級波動。很可能一種指數正在形成盤局,而另一種卻發展成典型的次級趨勢。在往上或往下突破盤局後,有時在同方向繼續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這是不足為奇的。
9.把收盤價放在首位
道氏理論並不注意一個交易日當中的最高價、最低價、而隻注意收盤價。因為收盤價是時間匆促的人看財經版唯一閱讀的數目,是對當天股價的最後評價,大部分人根據這個價位作買賣的委托。這是又一個經過時間考驗的道氏理論規則。這一規則在斷定主要趨勢的未來發展動向上的作用表現在:假定一個主要的上升趨勢中,一個中級上升早上11點鍾到達最高點,在這個小時的道氏工業指數為152.45而收盤為150.70,未來的收盤必須超過150.70,主要趨勢才算是繼續上升的。當天交易中高點的152.45並不算數,如果下一次的上升的當天高點達到152.60,但收盤仍然低於150.70主要的多頭趨勢仍然是不能確定的。
10.在反轉趨勢出現之前主要趨勢仍將發揮影響
當然,在反轉信號出現前,提前改變對市場的態度,就好比賽跑時於發出信號前搶先跑出固然不錯。這條規則也並意味著在趨勢反轉信號已經明朗化以後,一個人還應再遲延一下他的行動,而是說在經驗上,我們等到已經確定了以後再行動較為有利,以避免在還沒有成熟前買進(或賣出)。自然,股價主變動趨勢是在經常變化著的。多頭市場並不能永遠持續下去,空頭市場總有到達底的一天。當一個新的主要趨勢第一次由兩種指數確定後,如不管短期間的波動,趨勢絕大部分會持續,但愈往後這種趨勢延勢下去的可能性會愈小。這條規則告訴人們:一個舊趨勢的反轉可能發生在新趨勢被確認後的任何時間,作為投資人,一旦作出委托後,必須隨時注意市場。
11.股市波動反映了一切市場行為
股市指數的收市價和波動情況反映了一切市場行為。在股票市場,你可能覺得政治局勢穩定,所以買股票。另外一些人可能覺得經濟前景樂觀所以買股票。再另外一部分人以為利率將會調低,值得在市場吸納股票。更有一些人有內幕消息謂大財團出現收購合並,所以要及早入貨,無論大家抱有什麼態度,市價上升就反映了情緒,即使是不同的觀點角度。相反,當大家有不同恐懼因素時,有人以為沽空會獲大,有人以為政局動蕩而恐慌,有人恐怕大蕭條來臨。有人聽到內幕消息謂大股東要出貨套現,或者政客受到行刺。不論甚麼因素,股市指數的升跌變化都反映了群眾心態。群眾樂觀,無論有理或無理,適中或過度,都會推動股價上升。群眾悲觀,亦不論盲目恐懼,有實質問題也好,或者受其他人情緒影響而歇斯度裏也好,都會反映在市場上指數下挫。以其分析市場上千千萬萬人每一個投資人士的心態,做一些沒有可能做到的事,投資人士應該分析反映整個市場心態的股市指數。股市指數代表了群眾心態,市場行為的總和。指數反映了市場的實際是樂觀一方麵或是悲觀情緒控製大局。
12.道氏理論的缺陷
(1)道氏理論主要目標乃探討股市的基本趨勢。一旦基本趨勢確立,道氏理論假設這種趨勢會一路持續,直到趨勢遇到外來因素破壞而改變為止。好像物理學裏牛頓定律所說,所有物體移動時都會以直線發展,除非有額外因素力量加諸其上。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道氏理論隻推斷股市的大勢所趨,卻不能推動大趨勢裏麵的升幅或者跌幅將會去到那個程度。
(2)道氏理論每次都要兩種指數互相確認,這樣做已經慢了半拍,走失了最好的入貨和出貨機會。
(3)道氏理論對選股沒有幫助。
(4)道氏理論注重長期趨勢,對中期趨勢,特別是在不知是牛市還是熊市的情況下,不能帶給投資者明確啟示。
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大師R·E·艾略特所發明的一種價格趨勢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觀察得來的規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數、價格的走勢,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運用最多,而又最難於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認為,不管是股票還是商品價格的波動,都與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樣,一浪跟著一波,周而複始,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律性,展現出周期循環的特點,任何波動均有跡有循。因此,投資者可以根據這些規律性的波動預測價格未來的走勢,在買賣策略上實施適用。
1.波浪理論的四個基本特點
(1)股價指數的上升和下跌將會交替進行;
(2)推動浪和調整浪是價格波動兩個最基本型態,而推動浪(即與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個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來表示,調整浪也可以劃分成三個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個波浪(五上三落)完畢之後,一個循環即告完成,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波浪循環;
(4)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因為市場仍會依照其基本型態發展。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細,但其基本型態永恒不變。
總之,波浪理論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八浪循環”。
那麼,如何來劃分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呢?一般說來,八個浪各有不同的表現和特性,依次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