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浪
幾乎半數以上的第1浪,是屬於營造底部型態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環的開始,由於這段行情的上升出現在空頭市場跌勢後的反彈和反轉,買方力量並不強大,加上空頭繼續存在賣壓,因此,在此類第1浪上升之後出現第2浪調整回落時,其回檔的幅度往往很深。
另外半數的第1浪,出現在長期盤整完成之後,在這類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較大,經驗看來,第1浪的漲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3.第2浪
這一浪是下跌浪,由於市場人士誤以為熊市尚未結束,其調整下跌的幅度相當大,幾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當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點)時,市場出現惜售心理,拋售壓力逐漸衰竭,成交量也逐漸縮小時,第2浪調整才會宣告結束,在此浪中經常出現圖表中的轉向型態,如頭底、雙底等。
4.第3浪
第3浪的漲勢往往是最大,最有爆發力的上升浪,這段行情持續的時間與幅度,經常是最長的,市場投資者信心恢複,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現傳統圖表中的突破訊號,例如裂口跳升等,這段行情走勢非常激烈,一些圖形上的關卡,非常輕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點時,是最強烈的買進訊號,由於第3浪漲勢激烈,經常出現“延長波浪”的現象。
5.第4浪
第4浪是行情大幅勁升後調整浪,通常以較複雜的型態出現,經常出現“傾斜三角形”的走勢,但第4浪的底點不會低於第1浪的頂點。
6.第5浪
在股市中第5浪的漲勢通常小於第3浪,且經常出現失敗的情況,在第5浪中,二,三類股票通常是市場內的主導力量,其漲幅常常大於一類股(績優藍籌股、大型股),即投資人士常說的“雞犬升天”,此期市場情緒表現相當樂觀。
7.第A浪
在A浪中,市場投資人士大多數認為上升行情尚未逆轉,此時僅為一個暫時的回檔現象,實際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訊號,如成交量與價格走勢背離或技術指標上的背離等,但由於此時市場仍較為樂觀,A浪有時出現平勢調整或者“之”字型態運行。
8.第B浪
B浪表現經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頭的逃命線,然而由於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讓投資者誤以為是另一波段的漲勢,形成“多頭陷井”,許多人士在此期慘遭套牢。
9.第C浪
是一段破壞力較強的下跌浪,跌勢較為強勁,跌幅大,持續的時間較長久,而且出現全麵性下跌。
從以上看來,波浪理論似乎頗為簡單和容易運用,實際上,由於其每一個上升/下跌的完整過程中均包含有一個八浪循環,大循環中有小循環,小循環中有更小的循環,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細浪,因此,使數浪變得相當繁雜和難於把握,再加上其推劫浪和調整浪經常出現延伸浪等變化型態和複雜型態,使得對浪的準確劃分更加難以界定,這兩點構成了波浪理論實際運用的最大難點。
10.波浪之間的比例
波浪理論推測股市的升幅和跌幅采取黃金分割率和神秘數字去計算。一個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點的1.618,另一個高點又再乘以1.618,以此類推。
另外,下跌浪也是這樣,一般常見的回吐幅度比率有0.236(0.382×0.618),0.382,0.5,0.618等。
11.波浪理論內容的幾個基本的要點
(1)一個完整的循環包括八個波浪,五上三落。
(2)波浪可合並為高一級的浪,亦可以再分割為低一級的小浪。
(3)跟隨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為低一級的五個小浪。
(4)1、3、5三個推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個波浪。
(5)假如三個推動論中的任何一個浪成為延伸浪,其餘兩個波浪的運行時間及幅度會趨一致。
(6)調整浪通常以三個浪的形態運行。
(7)黃金分割率奇異數字組合是波浪理論的數據基礎。
(8)經常遇見的回吐比率為0.382、0.5及0.618。
(9)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於第一浪的頂。
(10)波浪理論包括三部分:型態、比率及時間,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後為序。
(11)波浪理論主要反映群眾心理。越多人參與的市場,其準確性越高。
12.波浪理論的缺陷
(1)波浪理論家對現象的看法並不統一。每一個波浪理論家,包括艾略特本人,很多時都會受一個問題的困擾,就是一個浪是否已經完成而開始了另外一個浪呢?有時甲看是第一浪,乙看是第二浪。差之毫厘,失之千裏。看錯的後果卻可能十分嚴重。一套不能確定的理論用在風險奇高的股票市場,運作錯誤足以使人損失慘重。
(2)甚至怎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浪,也無明確定義,在股票市場的升跌次數絕大多數不按五升三跌這個機械模式出現。但波浪理論家卻曲解說有些升跌不應該計算入浪裏麵。數浪(Wave
Count)完全是隨意主觀。
(3)波浪理論有所謂伸展浪(Extension
Waves),有時五個浪可以伸展成九個浪。但在什麼時候或者在什麼準則之下波浪可以伸展呢?艾略特卻沒有明言,使數浪這回事變成各自啟發,自己去想。
(4)波浪理論的浪中有浪,可以無限伸延,亦即是升市時可以無限上升,都是在上升浪之中,一個巨型浪,一百幾十年都可以。下跌浪也可以跌到無影無蹤都仍然是在下跌浪。隻要是升勢未完就仍然是上升浪,跌勢未完就仍然在下跌浪。這樣的理論有什麼作用?能否推測浪頂浪底的運行時間甚屬可疑,等於純粹猜測。
(5)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是一套主觀分析工具,毫無客觀準則。市場運行卻是受情緒影響而並非機械運行。波浪理論套用在變化萬千的股市會十分危險,出錯機會大於一切。
(6)波浪理論不能運用於個股的選擇上。
隨機漫步理論
一切圖表走勢派的存在價值,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股票、外彙、黃金、債券等,所有投資都會受到經濟、政治、社會因素影響,而這些因素會像曆史一樣不斷重演。例如經濟如果由大蕭條複蘇過來,物業價格、股市、黃金等都會一路上漲。升完會有跌,但跌完又會再升得更高。即使短線而言,支配一切投資價值規律都離不開上述所說因素,隻要投資人士能夠預測哪一些因素支配著價格,他們就可以預知未來走勢。在股票而言,圖表趨勢、成交量、價位等反映了投資人士的心態趨向。這種心態去向構成原因,否認他們的收入、年齡、對消息了解、接受消化程度、信心熱熾,全部都由股價和成交反映出來。根據圖表就可以預知未來股價走勢。不過,隨機漫步理論卻反對這種說法,意見相反。
隨機漫步理論指出,股票市場內有成千上萬的精明人士,並非全部都是愚昧的人。每一個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資料流入市場全部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並無甚麼秘密可言。既然你也知,我也知,股票現在的價格就已經反映了供求關係。或者本身價值不會太遠。所謂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資產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來決定。這些因素亦非什麼大秘密。每一個人打開報章或雜誌都可以找到這些資料。如果一隻股票資產值十元,斷不會在市場變到值一百元或者一元。市場不會有人出一百元買入這隻股票或以一元沽出。現時股票的市價根本已經代表了千萬醒目人士的看法,構成了一個合理價位。市價會圍繞著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這些波動卻是隨意而沒有任何軌跡可尋。做成波動的原因是:
(1)新的經濟、政治新聞消息是隨意,並無固定地流入市場。
(2)這些消息使基本分析人士重新估計股票的價值,而作出買賣方針,致使股票發生新變化。
(3)因為這些消息無跡可尋,是突然而來,事前並無人能夠預告估計,股票走勢推測這回事並不可以成立,圖表派所說的隻是一派胡言。
(4)既然所有股價在市場上的價錢已經反映其基本價值。這個價值是公平的由買賣雙方決定,這個價值就不會再出現變動,除非突發消息如戰爭、收購、合並、加息減息、石油戰等利好或利淡等消息出現才會再次波動。但下一次的消息是利好或利淡大家都不知道,所以股票現時是沒有記憶係統的。昨日升並不代表今日升。今日跌,明日可以升亦可以跌。每日與另一日之間的升跌並無相關。就好像擲銅板一樣,今次擲出是正麵,並不代表下一次擲出的又是正麵,下一次所擲出的是正麵,或反麵各占機會率50%。亦沒有人會知道下一次會一定是下麵或反麵。
(5)既然股價是沒有記憶係統的,企圖用股價波動找出一個原理去戰勝市場,贏得大市,全部肯定失敗。因為股票價格完全沒有方向,隨機漫步,亂升亂跌。我們無法預知股市去向,無人肯定一定是贏家,亦無人一定會輸。至於股票專家的作用其實不大,甚至可以說全無意義。因為他們是那麼專長的話,就一定自己用這些理論致富,那裏會公布研究使其他人發達?
隨機漫步理論對圖表派無疑是一個正麵大敵,如果隨機漫步理論成立,所有股票專家都無立足之地。所以不少學者曾經進行研究,看這個理論的可信程度。在無數研究之中,有三個研究,特別支持隨機漫步的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