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期間,鄧穎超參加了《動員婦女參加抗戰建國工作大綱》的定稿工作,最後大綱在會上一致通過。這是一個動員全國婦女團結抗戰的共同綱領,為婦女界普遍接受。該綱領提出,抗戰時期婦女工作的任務是“有計劃有組織地來推動全國婦女大眾,參加這種神聖的抗戰建國工作,而要動員全國婦女,必須有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組織,並聯合其他原有的婦女團體,分工合作,以便增加抗戰建國的效率”。《大綱》中規定了婦女在抗戰建國中的任務是:宣傳、救護、慰勞、救濟、兒童保育、從事工農業
生產與合作事業等,為此,要“迅速提高婦女文化水準,普遍地培養婦女的謀生技能,
積極改善勞動婦女的生活狀況,努力擴大婦女職業範圍,並掃除一切束縛婦女的風俗習慣”。綱領既采納了國民黨《抗戰建國綱領》中的積極因素,又基本符合共產黨提出的“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的方針政策,奠定了各界婦女聯合抗日的政治思想基礎,對正在進行改組和擴大的新生活運動婦女委員會的工作起到了指導和製約的作用,是一個體現統一戰線精神、具有進步意義的文件。
會後,“婦指會”發表了《告全國女同胞書》,號召全國婦女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廬山婦女談話會,對推動國統區廣大婦女結成統一戰線、共同進行抗日救亡運動起了重要作用。
改組、擴大後的“婦指會”於 1938年 7月 1日在漢口正式組成並開始辦公。它的宗旨和任務有了新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各黨各派婦女代表和知名婦女參加的婦女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改組後的“婦指會”由宋美齡任指導長,委員由原來的 7名增加到 36名,中共代表鄧穎超、孟慶樹、康克清當選為委員。“婦指會”分設 8個組和聯絡委員會,各組組長人選是廬山婦女談話會後各方麵代表共同醞釀產生的。新的“婦指會”成立以後,創辦了婦女幹部培訓班,培養了數千名女幹部。此後,新“婦指會”又接納大量人員,包括左派進步人士、中間派人士、國民黨人士以及一定數量的中共黨員,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統一戰線組織,被譽為全國婦女大團結的象征。在整個抗戰過程中,新“婦指會”在中共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開展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婦女運動,工作發展到工廠、農村以至戰區,動員了千千萬萬的婦女參加到抗日救亡運動中來,為抗戰時期婦女統戰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唯一的中共女參政員
中共方麵的參政員。鄧穎超是中共代表中唯一的女性,備受各界矚目。她與秦邦憲、董必武等人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參政會內外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廣交朋友開展統戰工作。
7月 2日,鄧穎超在《新華日報》上發表了轟動武漢三鎮的《論女參政員的責任》一文,強調女參政員“雖隻占百分之五,但卻開我國婦女參政的新紀元,負荷著雙重的責任:不僅擔負著一般參政員的責任,而且擔負著對於婦女大眾的特殊責任”。同時,鄧穎超提出了女參政員的四條責任:“(1)我們(女參政員)不僅要代表全國人民將意見轉達政府,尤其要注意與做到,替最受壓迫、最受痛苦的各界婦女大眾說話,成為婦女大眾的喉舌;(2)在提出的各種方案中,應注意關係到婦女的部分,需要提出一個專門關於動員各界婦女大眾參加抗戰建國的方案;(3)女參政員要時時關懷著婦女大眾的問題,要親切地和婦女大眾建立經常的關係,要謙虛、誠摯、仔細地聆聽各界婦女大眾的意見;
(4)當選的九位女參政員,在抗日與民族的最高利益之下,在參政會中,應該是一致團結,而且要發揮推進團結的力量與作用,慎重、和睦、誠懇、大公無私地與全體參政員共商國是,以樹婦女參政的模範,以開婦女參政的光明大道。 ”文中還說:“我們所處的位置,絕不是做官,而是全國人民的公仆。”鄧穎超的這篇文章不僅在參政員中,而且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7月 4日,鄧穎超、陶玄等在漢口的女參政員舉行了各界婦女談話會,到會的有武漢各婦女團體,
鄧穎超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的文章《論女參政員的責任》
全國女青年鄉村服務團,河南各婦女團體及香港、甘肅、東北等地來的婦女代表一百多人。會上,代表們提出了有關婦女的民主權利和動員婦女參加抗戰建國等多個提案。鄧穎超在聽取各方意見之後講話,首先說明了女參政員的責任和義務;其次,表示要將代表們的提案整理好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7月 5日,《新華日報》發表毛澤東、陳紹禹(王明)、秦邦憲、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7位中共方麵的參政員的《我們對於國民參政會的意見》一文。文章指出,“在目前抗戰劇烈的環境中,國民參政會之召開,顯然表示著我國政治生活向著民主製度的一個進步,顯然表示著我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層、各地域的團結統一的一個進展。雖然在其產生的方法上,在其職權的規定上,國民參政會還是不盡如人意的全權的人民代表機關,但是,並不因此而失掉國民參政會在今天的作用與意義——進一步團結全國各種力量為抗戰救國而努力的作用,企圖使全國政治生活走向真正民主化的初步開端的意義。所以,我們——共產黨人所繼續地努力於促進普選的全權的人民代表機關在
1938年 7月 5日,《新華日報》發表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 7位中共方麵參政員的《我們對於國民參政會的意見》
將來能以建立外,將以最積極、最熱忱、最誠摯的態度去參加國民參政會的工作……我們在積極參加國民參政會的工作中,當忠誠地執行本黨中央的一切指示,繼續地為實現本黨抗戰時期中的各項主張而努力。”
7月 6日,國民參政會第一次會議在漢口正式召開。鄧穎超利用參政會這一合法的講壇發表精辟的演說,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對中國婦女的暴行,提出發動婦女參加抗戰的建議。鄧穎超不僅提出“在各省、縣參議員中,婦女必須占百分之五到十”的提案,還同吳貽芳、史良、張曉梅等女參政員一起向大會提出為紀念“七七”抗戰一周年各參政員一律獻金的臨時動議,得到大會認可。國民政府采納了各方意見,在武漢三鎮分別設立獻金台,積極開展“獻金周”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獻金當天,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在周恩來的帶領下,來到獻金台進行捐款。除了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捐款 1000元外,周恩來,鄧穎超及中共國民參政會的六位參政員,將自己的月薪全數捐出,八路軍上到參謀長葉劍英,下到辦事處工作人員都積極參與捐款活動。在整個獻金過程中,群眾情緒達到高潮,台上台下高呼口號,聲如雷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抗戰到底!”“中國必勝!”氣氛非常熱烈。
鄧穎超以共產黨人磊落、坦蕩的作風,贏得了愛國人士和婦女們的信賴,團結了進步力量,擴大了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影響。幾十年後,鄧穎超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中共參政員的到來改變了國民黨宣傳的可怕形象,讓大家看到共產黨員是為人民服務的人。”
在武漢的半年時間內,鄧穎超積極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動員各界婦女參加到抗戰中,為抗戰時期婦女統一戰線打下堅實的基礎。
遠赴香港和廣州
介紹了自抗戰以來她們為支持抗戰所做的具體工作。通過與宋慶齡、何香凝的親切交談,鄧穎超了解到香港和澳門婦女的抗戰熱情和愛國行動,深受鼓舞,對她們為推動香港、澳門婦女運動所作出的貢獻深為欽佩。在香港,鄧穎超抓緊一切機會,向各界廣大婦女進行愛國、救國宣傳。鄧穎超在何香凝的陪同下,來到中國婦女慰勞將士後援會香港分會,在這裏與各界婦女朋友進行座談,向她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八路軍在前線的戰績,還參加了她們的義賣活動。
鄧穎超還會見了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誌,向他傳達了中共長江局對香港和華南工作的指示,同時,對他在香港的工作給予具體幫助和指導。
鄧穎超的香港之行,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她的宣傳,使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深入到香港各界婦女心中,得到香港婦女界的大力支持,擴大了中國婦女界統一戰線的陣容,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進一步發展。
鄧穎超結束了香港的工作,約請宋慶齡和她一起回廣州,發動婦女積極參加抗戰,推動廣東和華南婦女運動。宋慶齡欣然應允。她們的到來,受到廣州各界婦女的熱烈歡迎。
鄧穎超回到闊別十一年之久的廣州,感慨頗多:十年前國共合作破裂,她於危難之際離開廣州,曆盡種種艱難困苦。如今,國共再度攜手合作,羊城依舊秀麗,卻又麵臨日本侵略者的塗炭和蹂躪,中國人遭受了太多的苦難!她深感共產黨人要解救這多災多難的民族,責任又是多麼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