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廣州後,鄧穎超以國民參政員的身份,會見各界代表,慰問傷員、女警察等忙得不可開交。在宋慶齡的幫助下,鄧穎超還約見了國民黨上層人士如張發奎、餘漢謀的夫人,向她們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希望她們團結各界婦女共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9年,宋慶齡和何香凝在香港
1938年 8月,鄧穎超(坐者右一)同何香凝組織的中國婦女慰勞將士後援會香港分會代表合影
鄧穎超還與李德全、劉清揚、郭秀儀等婦女界知名人士一起,探討如何團結各界婦女
建立更廣泛的統一戰線,組織廣大婦女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她廣泛接觸廣州各界
代表,向她們了解廣州的抗日救亡形勢,也向她們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到底的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鼓勵廣州婦女團結抗戰。
鄧穎超的工作盡管非常忙碌,但她還是抽空接受了《救亡日報》記者的采訪。她
向記者全麵闡述了對華南婦女運動的三點意見:“首先應建立華南婦女運動的統一機構以解決華南婦女運動的團結問題。其次婦女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上層,要向下層深層開拓,隻有廣泛發動各階層婦女投入到抗日鬥爭的洪流中,婦女工作才有基礎,才有力量。第三發動婦女要著重思想動員,講究工作方式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婦女要不同對待,並且要大力培訓婦女運動幹部。”後來,《救亡日報》對此做了報道,稱:“鄧委員真不愧是群眾推崇的國民參政員和傑出的婦女運動領袖,她的講話是那麼明晰,
邏輯性強,富有魅力,每句話都打動人心。”
在宋慶齡和鄧穎超多方奔走推動下,1938年 9月 19日,廣東婦女團體抗敵工作協
會正式成立,成為華南婦女運動的統一機構。它的成立標誌著華南婦女運動由分散走
向了團結統一。鄧穎超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說:“不僅我們華南婦女界
為推動廣東以及華南婦女抗日運動的發展,鄧穎超(後排坐者右一)陪同宋慶齡(前排坐地者右五)從香港到廣州。這是她同廣州各界婦女在歡迎集會上合影
團結起來了,武漢的婦女團體在蔣夫人的領導下,也建立了聯合會,也團結起來了,在抗戰的嚴重關頭,隻有擴大我們的團結,鞏固我們的團結,……才可以爭得抗戰最後的勝利,把日本帝國主義強盜趕出中國!”“在抗戰緊急關頭,我們愈走向團結、統一,我們愈能贏得勝利。”鄧穎超的講話深入到每個為抗戰救國而奮鬥的婦女心中,給羊城人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鄧穎超與宋慶齡在國家危難關頭共同奮鬥,她們的心始終息息相通。鄧穎超在《向宋慶齡同誌致崇高的敬禮》一文中說:“我們在不同地區,不同戰線,各自在不同的崗位,用不同的方式堅持鬥爭,可我們的心是相通的,我們奮鬥的目標是一致的。”正是鄧穎超、何香凝、宋慶齡之間的真誠合作,促進了婦女各界的團結,為發動婦女投身到抗戰中做出重大貢獻。
9月 24日,鄧穎超圓滿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乘火車離開廣州返回武漢。
主持南方局婦女工作
鄧穎超和周恩來在被日機轟炸後的紅岩辦事處門前
1939年,鄧穎超在重慶紀念“三八”婦女節 29周年大會上講話
輔,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在這個背景下,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浪潮日趨嚴重,戰鬥在國民黨統治區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開始改變策略,盡量利用公開、合法的身份,開展鬥爭。
鄧穎超在開展婦女工作中正確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政策,依靠黨員和進步分子團結廣大中間力量一道工作,並盡可能通過公開合法的工作方式,進行必要的鬥爭。她還依靠新“婦指會”的聯絡委員會、訓練組和文化事業組,在史良、劉清揚等人的支持下,向各界婦女介紹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組織短訓班,培養婦女青年幹部隊伍。同時,她還以陝甘寧邊區各界婦女救國聯合會駐渝代表團團長的名義,利用各種機會在重慶公開活動,及時把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對婦女工作的意見,傳達到各個婦女團體,同各界婦女建立了廣泛的聯係。
2月 8日,鄧穎超出席重慶市各界婦女團體聯席會議。她在講話中,詳細闡述了婦女解放與民族解放之間的關係以及婦女參政的重大意義。她借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機會,積極策劃通過新“婦指會”組織大規模的紀念活動。節前,聯絡委員會召開各婦女團體的聯席會議,共同商討籌備紀念“三八”節的事宜。鄧穎超在會上總結了抗戰以來婦女工作的成就,同時指出了婦女工作的局限,不能僅僅動員城市知識婦女和上層家庭婦女參加抗戰,應該將抗戰動員切實深入到各階層婦女中去,打破婦女運動的狹隘範疇。鄧穎超的講話得到大多數與會代表的熱烈讚同。會上,綜合代表多方意見,擬定出《紀念工作綱要》,通過聯絡委員會,將《綱要》分發到各地婦女團體之中,得到廣泛響應。
3月 8日,各機關、工廠、學校的婦女都一律放假半天,有五千人參加了紀念大會。鄧穎超在紀念會上代表陝甘寧邊區各界婦女講話,指出:“隻有把各階層的婦女組織到抗戰中,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和民族的解放。 ”會後舉行了盛大的火炬遊行。“三八”節的紀念活動,聲勢浩大,在各界人士中產生極大影響。鄧穎超還為《新華日報》連續撰寫文章:《紀念“三八”節,開展婦女運動》、《檢討三八節的工作以促進婦女運動更開展》、《實施精神總動員與堅持抗戰到底》、《堅持抗戰與動員女工》等,對婦女運動的經驗進行了總結,為今後的婦女工作指明方向。
鄧穎超堅持不懈地為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奔走,激勵重慶的婦女界聯合起來,為抗戰救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1939年,鄧穎超(左一)同陝甘寧邊區各界婦女救國聯合會駐渝代表團成員合影
到延安“女大”
1939年,鄧穎超回延安途中渡河
女工作,注意吸收女黨員和培養女幹部。決定下達後,抗日根據地及國統區各級黨組織迅速建立和健全了婦委會,培訓婦女幹部的熱潮也在各根據地掀起。1939年 7月 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了一所專門培訓婦女幹部的學校——中國女子大學。這所大學為共產黨培養了大批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婦女運動實際工作能力的優秀女幹部。
1939年夏,鄧穎超回到延安,便被中國女子大學邀請到學校,為學員們作報告。鄧穎超一貫重視對婦女幹部的培養,她雖然經過長途跋涉,剛剛到達延安,還沒有來得及休息,但還是非常高興地接受了她們的邀請。鄧穎超報告的題目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婦女運動》。在報告中,鄧穎超分四個部分論述抗日統一戰線中的婦女運動:(1)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婦運觀;(2)分析了中國婦女運動的環境;(3)報告了抗戰以來婦女運動的概況;(4)指明以後婦女運動的方向。同時,鄧穎超指出:“婦女運動是人類解放的一部分,而不能把它孤立起來,不能把它與整個人類解放的事業分開。今天從民族的觀點去看,是民族解放的一部分,又是與民族解放互相關聯而不能分開的。因此,我得到的結論是:‘隻有求得社會解放與民族解放,婦女才能得到解放。 ’”鄧穎超還說:婦女運動應是整個革命運動的一部分,而不是兩性間的鬥爭。目前婦運的總方針,應是反對當前民族的敵人——凶惡的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婦女運動的工作,應從民族解放、社會解放的觀念出發。婦女運動的發展,應適應於革命鬥爭的形勢。在抗戰大旗的指揮下,婦女運動有了很大的發展,在今後,在統一戰線原則下,要更廣泛地組織廣大婦女參加到抗戰建國工作中。她熱情地鼓勵在場的“女大”學員: “‘女大’是與其他學校不同的,她是中國曆史上空前的產物,她在中共中央與校長的領導下,在全體教職員的幫助下,在全體同學的努力下,定會培養出鋼鐵般的堅強幹部,她們將是婦運中的一支生力軍,在婦運史上將放出燦爛的異彩。整個婦女解放的偉大的任務,已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會很好地擔負起來的。……擔負起這光榮的、偉大的、艱巨的婦女解放的任務來吧!努力地去喚起組織全國的女同胞吧!你們是清晨的警鍾,你們是黎明的太陽,全中國沉在黑暗勢力中的姊妹,在等著你們帶來的光明!”鄧穎超的報告,激勵著每個學員的心。大家紛紛表示,要學好本領上前線,要動員婦女,組織婦女,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不辜負鄧穎超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