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愛因斯坦之所以走上發明創造的道路,在於他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比如,指南針為什麼永遠都往一個方向擺動?是什麼原因呢?他很想搞清楚,這就是好奇心。”
“嗯,孩子是不是天生有好奇心呢?”
“是的,孩子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強的孩子,多半好問、好動。剛才小強問你的那些問題,就是基於好奇心。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很有好奇心,一定要多加引導或保護,而不是一味地打擊,或者置之不理!”
“哦。”
“好奇心是孩子對於新奇事物積極探求的一種心理傾向,好奇心強的孩子,創造力通常比較強。”
“啊?我再也不會壓抑小強的好奇心了!”
日式責任教養42
想要激發創造力,要先培養好奇心
“日本父母是如何嗬護孩子的好奇心的呢?”我向吳麗提出問題。
“先說日本的學校吧,在日本,許多學校有繪畫課,學校年年都為孩子們的作品舉行展覽會,並且邀請孩子的父母去參觀。麵對孩子們五顏六色、創意新奇的作品,不僅是孩子,大人也會被深深打動,也會產生好奇——孩子為什麼會創作出這樣有創意的作品呢?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把孩子關在家裏,要讓孩子去參觀這些展覽,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有創意的東西或者一些新事物!”
“也就是說,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就要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或展覽館,看一些最新的發明或創作?”
“對!此外,要嗬護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有耐心。當孩子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時,父母即使覺得這類問題很簡單,也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耐心解釋答複孩子的提問,千萬不要說出‘你沒看我正在忙嗎’等傷害孩子的話!”
“嗯!我一定會改進。可是有時候孩子提的問題太可笑了,那些問題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懂,又該怎麼辦呢?”
“就算孩子提的問題可笑,也不要笑他們,因為孩子對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並且渴望得到答案。如果孩子提的問題父母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工具書或上網搜尋。同時要讓孩子知道,自然界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奧秘,等待人們去探索。所以,學無止境,一定要好好學習!”
“此外,要正確地麵對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如果孩子把家裏的鍾表或小東西拆了,很多父母會生氣,認為孩子在搞破壞。其實,這種‘破壞’行為是基於好奇心而產生的。父母可以買一些便宜的玩具或鍾表之類的東西,讓孩子盡情地探究。”
“同時也要尊重孩子奇異的想法,因為孩子不僅對世界好奇,思維也與成年人不同,所以當孩子有奇異的想法,父母應該理解: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才有奇異的想法,應該鼓勵他們設法去實踐。”
想要有所成就、有所創新,首先要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再來就是思考能力很強,有自己的想法。可見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要從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