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為哥倫布舉辦的慶功宴會上,有人發難:“聽說你在大西洋的彼岸發現了新大陸,但那有什麼了不起?任何人通過航行,都可以像你那樣到達大西洋彼岸,並發現新大陸。所以,那是世上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為什麼要小題大做呢?”
麵對挑釁,哥倫布沒有立刻回擊。他從容起身,從桌子上拿起一個雞蛋,對在場的客人們說:“先生們,這是一個普通的雞蛋,有誰能把它立起來呢?”
在座的賓客們一個接一個,試圖要把雞蛋立起來,但是雞蛋傳了一圈後,卻仍沒有人成功。大家都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哥倫布接過雞蛋,輕輕地在蛋殼上敲出一個小洞,幾乎毫不費力地便把雞蛋立了起來。頓時之間,全場嘩然,哥倫布轉身對大家說:“這不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嗎?然而,你們卻說這是不可能辦到的,當人們知道某件事情該怎麼做之後,也許誰都能做到了。”
哥倫布以廣博的學識、機敏的思維、簡明的實例,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模擬推理,並明確指出,在一件事情獲得驗證前,它可能就是極度困難的。但是,隻要有人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件事情就變得再簡單不過了。
爭辯是生活的一部分,恰到好處的爭辯是一門藝術,在人的一生中爭辯是免不了的,當我們遇到爭論或挑釁時,應針對事物的本質,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在強敵麵前保持平靜,敢於交鋒,具有壓倒對手的氣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口才。“吃虧”也是一種辦事手腕吃虧是福!不管是大虧,還是小虧,對搞好朋友關係有幫助,你要盡可能地吃下去,不能皺眉。尤其是大虧,有時更是一本萬利的事情。沒有幾人會不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發跡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善於“吃虧”的演繹史。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經營,也會做人,頗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常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小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他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業。他想,在中國,一貫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的。大商人呂不韋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名利雙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這條路子。
王有齡是杭州的一介書生,想往上爬,又苦於沒有錢作為敲門磚。胡雪岩與他也稍有往來。隨著交往加深,兩人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目的,隻是殊途同歸。王有齡對胡雪岩說:“雪岩兄,我並非無門路,隻是手頭無錢,十謁朱門九不開。”胡雪岩說:“我願傾家蕩產,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齡說:“我富貴了,絕不會忘記胡兄。”
胡雪岩變賣了家產,籌集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王去京師求官後,胡雪岩仍舊操其舊業,對別人的譏笑並不放在心上。
幾年後,王有齡身著巡撫的官服登門拜訪胡雪岩,問胡有何要求,胡說:“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無困難。”
王有齡是個講交情的人,他利用職務之便,令軍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購物,胡雪岩的生意越來越好、越做越大。他與王有齡的關係也更加密切。
正是憑著這種關係,胡雪岩使自己吉星高照,後來被左宗棠舉薦為二品官,成為大清朝唯一的“紅頂商人”。
以吃虧來交友,以吃虧來得利,是一種比較高明和有遠見的辦事“手腕”。
當然,吃虧也必須講究方式和技巧。虧,不能亂吃,有的人為了息事寧人,去吃虧,吃暗虧,結果隻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孫權就是這樣,為了得回荊州,假意讓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結果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孫權不僅賠了妹妹,又折了兵。荊州還是在人家手中,這個虧未免吃得太不值得。
虧,要吃在明處,至少,你該讓對方意識到。
智者說:“吃虧是福。”因為吃虧,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則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虧,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卻欠了你一個人情,在友誼、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個砝碼,這是比金錢、比財富更值得你珍視的東西。
吃虧,會讓你在朋友眼裏變得豁達、寬厚,讓你獲得更深的友情。這當然會使朋友更心甘情願地幫助你,為你辦事。
有時眼淚也是辦事的武器
會演戲的人,能以“笑”掩蓋內心的局促,能以“哭”來打動對方的心思。
人心都是肉長的,仁慈心、同情心是每個人情感世界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利用對方人性中善良的光輝可以照亮自己的世界。用自己坎坷遭遇的愁容和淒涼悲愴的眼淚,可以使對方的感情之水為之蕩漾,即便鐵石心腸,也會網開一麵,答應或者幫助你把事情辦成。
作為“一代明主”的劉備,動不動就用“哭”替自己解圍,似乎有些丟人現眼。劉備生平善哭,《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問題的事,隻要對人痛哭一場就可扭轉局勢。老百姓調侃,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哭而能夠得到江山,應該算是哭得高明,哭得巧妙。
劉備深知“哭”的巨大作用,而且他很會“哭”。
赤壁大戰後,劉備按照諸葛亮的安排,用詭計奪取了軍事重鎮荊州。周瑜氣得金瘡進裂,決心起兵與劉備決一雌雄,經魯肅勸說才罷兵言和。但周瑜認為劉備占據荊州是東吳稱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魯肅去向劉備討回荊州。
最初,劉備以輔助侄兒劉琦為理由賴著不還。劉琦死後,魯肅又去討荊州,諸葛亮又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來辯護,並立下文書,取了西川後再歸還荊州。魯肅無奈,隻好空手而回。
後來,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子,做了東吳的乘龍快婿,孫權又要魯肅討還荊州,“厚臉皮”的劉備已經黔驢技窮,問計於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說道:“若是提起荊州事,主公隻管放聲大哭,待哭到悲切處,我自出來勸解,荊州便無大礙。”
魯肅來到堂上,雙方互相謙讓;坐下來後,魯肅說:“如今劉皇叔已經是東吳女婿,也就是我魯肅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有話直說了。”
劉備說:“子敬不必謙虛,有話直說。”
魯肅說:“小人奉吳侯軍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皇叔借去許多時日,未蒙見還,今日既然兩家結了親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還荊州為好。”
魯肅說完後,專候劉備答複。哪知劉備無話可說,卻用雙手蒙臉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魯肅見劉備哀聲嘶哭,淚如雨下,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問道:“皇叔為何如此?難道小人有得罪之處。”
那知,經這一問,劉備哭得更加淒慘,儼然哭成了一個淚人兒。
魯肅被劉備哭得膽戰心寒,而諸葛亮卻搖著鵝毛扇從屏風後走了出來,說道:“我聽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主公為什麼哭嗎?”
魯肅說:“隻見皇叔悲傷不已,不知其原因,還望諸葛先生見教!”
諸葛亮說:“這不難理解。當初我家主公借荊州時,曾經立下‘取得西川時便還荊州給東吳’的文書。可是仔細想想,主持西川軍政大事的劉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漢朝的骨肉。若是興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萬人唾罵,若是不取西川,還了荊州又無處安身;若是不還,那東吳主公孫權又是舅舅。所以我主公處於這兩難困境,子敬又三番兩次地來討,因此淚出痛腸,不由得放聲慟哭。”
孔明說罷,又用眼色暗示劉備,劉備聳肩搖膀,捶胸頓足,又大放悲聲。
魯肅比較厚道,見劉備淚如雨下,放聲痛哭,心中便動了惻隱之心,以為劉備真的是因無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勸道:“皇叔且休煩惱,待我與孔明從長計議。”
這時,諸葛亮說:“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將我主煩惱轉告,再待一段時間,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還荊州如何?”
魯肅見劉備悲痛至極,隻好答應。劉備這一哭,雖然是無賴之舉,但卻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荊州為己有,卻偽裝一副可憐相。這種以“哭”來保住江山的所謂“大英雄”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劉備善於“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計。
劉備安定四川不久,因關羽剛愎自用既丟性命又失了荊州,劉備決定親率大軍前去討伐吳國。諸葛亮等人極力勸阻,認為若是率百萬大軍討伐東吳為兄弟報仇,是存“小節”而失“大義”。而蜀吳相拚,得利者必是曹操。劉備自稱漢室之後,不為複興漢室而出兵,卻為私仇而伐吳,有失大丈夫氣概。劉備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但是“桃園結義”的情結始終丟不下,加上百官勸諫,不讓他出兵,因此他隻好終日以淚洗麵。
諸葛亮見此情形,便對劉備說道:“皇上少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雲長剛愎自用,今日故遭此禍也。皇上宜保全萬金之體,徐圖報仇。”而劉備卻辯白道:“孤與關、張二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今日雲長已亡,豈能獨享富貴?若不雪恨,乃負昔日之盟也!”說完,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後,又大哭不已。
就這樣,劉備終日淚如泉湧,直哭得淚濕衣襟,血淚斑斑,再加上三天不進水食,每當哭到傷心處,就要昏死過去,一天三番五次地被救醒,連一向詭計多端的諸葛亮也無計可施了。
劉備是哭關羽還是哭他自己,隻有他本人知道。不過,他這一哭,卻哭出了“義”的形象。
劉備的“哭功”的確爐火純青,使得這位以“哭”而聞名天下的皇帝死後,智慧超群的諸葛亮也不得不繼續為劉家賣命。
人常說,得仁義者得天下,而劉備卻是因為會“哭”而得天下。
劉備實在是會“哭”,能“哭”出感情,“哭”出特色,“哭”出風度。他的“哭功”可謂無人可比。
作為一方霸主,能放下麵子以情動人來辦事,像我們凡夫俗子就更不用在乎了。但並非以情動人就是要像劉備一樣哭個死去活來,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但隻要是用情,相信這樣辦事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也算得上極為靈活、極為常規的辦事“手腕”了。
誠心誠意,功到自然成
做事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辦事情更需要持久的耐力。
美國一家汽車輪胎公司的經理約翰先生,有一次在一家酒館飲酒,無意中碰倒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人,因而惹起了這位醉漢的借酒撒瘋,對約翰大打出手。由於酒店老板的勸阻,約翰才得以脫身。
事後,約翰從店主人那裏了解到,這位青年就在附近一家工廠工作,時常來他這裏酗酒。據說,他發明了一種能增加輪胎強度的方法,而且申請到了專利。但他找了好幾家生產汽車輪胎的廠商,要求他們購買他的專利,都碰了壁,還被他們視為異想天開。所以,他感到懷才不遇,整日憂鬱不樂,因此就來這裏借酒消愁。
得知這些情況後,約翰對這位青年的不恭也就毫不介意了,並決定聘請他來自己的公司做事。
一天早晨,他在工廠的門口等到了這位青年人,但青年人卻心灰意冷,不願向任何人談起他的發明了,他不理約翰,徑自進工廠幹活去了。
約翰一直等在工廠的大門口。
中年,工人下班了,卻唯獨沒有看見那位青年的蹤影。有人告訴約翰,那青年人幹的是計件工作,上下班沒有一定的時間。
這天,天氣很冷,風也很大,但約翰一直不敢離去,隻好忍饑受凍地等著,因為他怕就在他離開的那一小會兒的時間裏,那位青年人就下班走了。
約翰從早上8點一直等到下午6點時,那位青年人才走出了大門。沒想到,這回他一見約翰的麵,便爽快地答應了與他合作的要求。原來吃午飯時,那位青年人出來看到約翰等在門口,便轉身回去了。再後來,他又得知約翰一天沒吃沒喝,而在寒風中等了10多個小時,不禁動心了。
約翰正是在得到了這位青年人的專利之後,才真正推出了具有象征自己品牌的汽車輪胎。
人才是人之精華,人才是難得的,尤其是在白手起家且社會關係不足的條件下,更是如此。對人才的吸引力,主要表現為待人以誠。這個“誠”字體現在很多方麵,對自己孜孜以求的人才保持耐心,始終不慍不火,恭敬有禮,相信總有一天會攻克對方心中的壁壘。
劉備為得到諸葛亮,三顧茅廬,當他第三次去的時候,關羽老大不高興,張飛幹脆說用一根麻繩把諸葛亮捆來。劉備嗬斥他們說:“汝豈不聞周文王謁薑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3人離茅廬還有半裏之遙,劉備便下馬步行。來到諸葛亮家裏,恰逢諸葛亮正高臥草堂,劉備不讓通報,恭恭敬敬地在階前站立了半晌又一個時辰,直到諸葛亮醒來。
劉備用自己的誠意感動了諸葛亮,最終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的霸業。諸葛亮因此為劉備賣了一輩子命,嘔心瀝血,忠心耿耿。
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
做人辦事,不可急功近利。友誼之花,須經年累月培養。
善於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鉤之後,總是不急著收線揚竿,把魚甩到岸上。因為這樣做,到頭來不僅可能抓不到魚,還可能把釣竿折斷。
他會按捺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紮,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竄幾下,再慢慢收釣線。如此一收一放,待到大魚筋疲力盡,無力掙紮時,才將它拉近岸邊,用提網兜拽上岸。
求人辦事也是一樣,如果逼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隻有耐心等待,才會有成功的喜訊。
有一位小企業的董事長,他就是一個辦事有“手腕”的人,他為了能夠長期承包電器公司的工程,常對公司的重要人物施以小恩小惠,因而他的業務不斷。而且,他不僅奉承公司要人,對本單位的年輕職員也殷勤款待,這使他贏得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事前,他總是想方設法將電器公司中各員工的學曆、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和業績,做一次全麵的調查和了解,認為這個人大有可為,以後會成為該公司的要員時,不管他有多年輕,都盡心款待。這位董事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日後獲得更多的利益做準備。
這位董事長明白,十個欠他人情債的人當中有九個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現在做的“虧本”生意,日後會利滾利地收回。
所以,當他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輕職員晉升為科長時,他會立即跑去慶祝,贈送禮物。同時還邀請他到高級餐館用餐。年輕的科長很少去這類場所,因此對他的這種盛情款待也倍加感動,心想:我從前從未給過這位董事長任何好處,並且現在也沒有掌握重大交易的決策權,這位董事長真是位大好人!無形之中,這位年輕科長就產生了一種感恩圖報的意識。
正在受寵若驚之際,這位董事長卻說:“我們公司能有今日,完全是靠大家的抬舉,因此,我向你這位優秀的職員表示謝意,也是應該的。”這樣說的用意,是不想讓這位職員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這樣,當有朝一日這些職員晉升至處長、經理等要職時,還會一直記得這位董事長的恩惠。在生意競爭十分激烈的時期,許多承包商紛紛倒閉,而這位董事長的公司卻仍舊生意興隆,其原因是就在於他平常關係投資多。
這位董事長“放長線”的手腕,確實有“老薑”的“辣味”。但這也揭示了,人在交友辦事時要有長遠的眼光,盡量少做臨時抱佛腳的買賣,要注意有目標的長期感情投資。同時,放長線釣大魚,慧眼識英雄,這樣才不至於將心血枉費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後收不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