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靈長類的早期進化(2 / 2)

到了始新世晚期,又從原始狐猴輻射進化產生了闊鼻猴類、狹鼻猴類和猿類。

闊鼻猴類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所以又叫新大陸猴。它的鼻子中間隔開很遠,鼻孔開向兩側。它們的形態很原始,有一些種類具有能執握樹枝的長尾巴,如卷尾猴。它們經常生活在熱帶森林的樹頂。闊鼻猴類的化石史料很少。

狹鼻猴類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和非洲,所以又叫舊大陸猴。它們的鼻子間隔比較窄,鼻孔開向下方。大多數種類有長尾,有些種類如獼猴、紅麵猴等尾巴比較短。它們的腦子發達、外耳比較小,緊貼頭的兩側,邊緣卷起。它們大多數合群,生活在樹上,主要靠吃果實、樹葉、昆蟲、鳥卵和小鳥生活。也有少數種類如狒狒營地麵生活,變成食肉動物。狹鼻猴類的化石史料豐富,可以從漸新世一直排到今天。

現代的猿類隻有亞洲的長臂猿、褐猿(也叫猩猩)和非洲的大猿(也叫大猩猩)、黑猿(也叫黑猩猩)四種。但是在古代,猿類的種類很多。現在發現的最早猿類化石是埃及漸新統地層裏的埃及猿,身材不大,腦量小,形態特點介於猴和猿之間。從類似於埃及猿的原始猿類,後來發展出生活在中新世和上新世的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也叫林猿,最早發現在歐洲,後來在亞洲、非洲廣大地區都有發現。森林古猿的非洲種可能是現代黑猿的祖先,森林古猿的大型種可能是現代大猿的祖先。現代褐猿的祖先現在還沒有找到,它們可能在漸新世就從森林古猿中分化出去了。而長臂猿的祖先可能是生活在漸新世的原上新猿。

至於靈長類的後期發展史,就是向人類發展進化,這已經超出本書介紹內容的範圍,讀者可以從其他書籍上進行閱讀。

知識點

黑猩猩

黑猩猩(學名Pan troglodytes),是黑猩猩屬的兩種動物之一,但由於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達98.77%(最近有些研究為99.4%),所以亦有學者主張將黑猩猩屬的動物並入人屬。原產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延伸閱讀

馬達加斯加全稱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非洲島國,位於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全島由火山岩構成。作為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旅遊資源豐富,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國政府將旅遊業列為重點發展行業,鼓勵外商向旅遊業投資。居民中98%是馬達加斯加族人。馬達加斯加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80%以上,工業基礎非常薄弱。